苏州天孚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志宏主要负责公司的产品销售,现在每个月从他手里卖出的产品高达数千万件。
王志宏介绍,
光通信的市场广阔,从通信、娱乐到事关未来发展的物联网、自动驾驶,都与光通信密不可分
。天孚在成立之初,生产的就是用于光通信连接的元器件。
王志宏给我们举了个直观的例子:
在交换机的机房里面有很多集线箱,集线箱里面主要有两大部分,一个是光纤适配器,另外一个就是光缆。所谓的光缆就是把光纤装置在里面,固定光纤的部件叫陶瓷插芯。
陶瓷插芯的外径是1.25厘米,实际上光纤的粗细只有125微米,实际用于光线传输的地方只有9微米,如何把这么精密的两个信号对接在一起,就要靠米粒般大小的陶瓷套管,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光纤网络连接的品质。
2005年天孚光通信成立之初,正是以陶瓷套管起家,当时这一产品几乎被日本垄断。
天孚光通信起步的时候也遇到很多技术难题,废品多达几百万只。
小小的一个陶瓷套管,要求一次烧结。
如果一个陶瓷套管的管壁破裂,插入的陶瓷插芯就会晃动,插芯中间的光纤和光纤对准时就会错位,信号传输就会有问题。
苏州天孚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欧洋回忆,公司从一开始就有一个理念,
要做中国制造的精品,把它做到领域中最好、最领先的水平。
2007年之后, 天孚光通信开始做进口替代,2010年以后,日本的竞争对手基本上已经不生产这款产品。
王志宏自信地表示:当你在市场上取得技术领先,同时你有成本优势的时候,你的竞争对手就只能退出市场。
天孚通信从最早的单一的陶瓷套管的产品,一直发展到现在拥有15条产品线,
现在每一个车间入口都悬挂了一块牌匾,写着
“如履薄冰”
。这是提醒每一个天孚的从业者都要保持这样的精神。
随着5G时代的来临,通信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产品也跟随传输速率的不断提升,进行了扩容。作为光模块的核心部件之一——光引擎,它是光电讯号转换的关键。速率的提升,就意味着要在有限的空间里,放进更多的光、电芯片。
苏州天孚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光电研发经理王榆文表示,400G的容量需要4个芯片,800G的话可能会用到8个芯片,相同的一个光模块空间里,企业要实现做更加高度集成的产品。
2015年,天孚光通信登陆深圳创业板,2018年,致力研发集成化光引擎,目前已实现批量生产。
王志宏表示,光通信属于持续、快速发展的行业。天孚的真实涵义是technology first(技术第一),他们希望能够一直保持技术领先,能够把产品越做越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