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厦门日报
《厦门日报》官方微信。《厦门日报》创办于1949年10月,是福建乃至海西地区发行自费订阅率最高、日均版数最多、广告营收最大的党报,也是本地最具权威性、公信力、亲和力和影响力的主流大报。荣膺2013年全国“百强报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厦门日报  ·  与普京、泽连斯基通电话后,特朗普最新发声 ·  10 小时前  
厦门日报  ·  雷军透露小米SU7 ... ·  19 小时前  
厦门日报  ·  香港突发!3名医生疑感染,其中1人死亡 ·  昨天  
厦门日报  ·  《甄嬛传》女演员自曝!网友怒了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厦门日报

它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开水煮不死!你家厨房可能也有…

厦门日报  · 公众号  · 厦门  · 2017-05-09 11:56

正文


1毫克黄曲霉素,就是致癌剂量!



有毒! 黄曲霉毒素, 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定为1类致癌物,也是一种 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是 砒霜的68倍,是氰化钾的10倍 ,对肝脏组织的破坏性极强。


致癌! 它还是我们所知的最强的生物致癌剂,1毫克就是致癌剂量。 1993年,它就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


最让人无奈的是,这种剧毒致癌物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小心!这些食物里都藏着黄曲霉素!


1
一棵花生发霉,最好一包都扔掉


黄曲霉素最喜欢藏在发霉的食物里,尤其是淀粉含量高的食物,花生也不例外,在高温湿润的环境下,最容易滋生这种致癌霉菌。


注意: 如果有一颗花生霉变,整包花生都要扔掉。黄曲霉菌是以孢子形式传播的,食物极易牵连霉变。



2
发苦的坚果


如果吃到变苦的瓜子、杏仁等坚果,一定要及时吐掉并且漱口。因为瓜子等坚果的苦味,正是来自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黄曲霉毒素。经常食入,会增加肝癌风险。


建议: 吃到霉变的、发苦的坚果,千万别犯懒,一定要马上吐出来。




3
泡了好几天的木耳


曾有这样的新闻:浙江瑞安的一名消费者,因吃了泡了三天的黑木耳致食物中毒,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生命垂危。


医生给出的就诊结果:这是微生物毒素造成的后续严重后果。木耳在泡发中,会产生黄曲霉毒素、青霉毒素等。


建议: 木耳吃多少泡多少,不要浸泡好几天。


4
没洗干净的筷子


筷子本身并不会长黄曲霉菌,但平时用筷子吃玉米、花生等淀粉含量高的食物时,筷子里易藏淀粉。时间长了导致霉变,而产生黄曲霉毒素。 裸筷子、漆筷子,极易开裂藏食物残渣,而产生黄曲霉毒素。


建议:

1、最佳选择是铁筷子,很难出裂痕,也就不会有食物残渣。

2、平时洗筷子的时候,要记得先泡一泡,软化上面的食物残渣,以便容易清洗掉。



5
发霉的玉米


黄曲霉毒素,藏在发霉的食物里,尤其是淀粉含量高的花生、玉米、豆类等食物。淀粉在高温和潮湿的环境下,会滋生导致肝癌的黄曲霉毒素。


建议:

1、每次少买点,不要“存”,以免霉变。

2、 家里有食物残渣的边边角角,也要清洗干净。


6
小作坊自榨油


一般小作坊的压榨机,或家用榨油机工艺简单,没有除去有害物质工艺,不能对原材料进行精炼,所以对去壳的外表正常、内部已出现黄曲霉毒素的花生,是挑不出来的。原料发霉,榨的油中可能带入黄曲霉毒素。


建议: 去大超市购买知名品牌。


一般高温、紫外线都杀不死

怎么能让黄曲霉素远离我们?


很多人说了,我在锅里好好地蒸煮食物,不就可以“消毒”了。


可真不是这样的。 一般烹调加工温度,不能将黄曲霉素破坏,因为黄曲霉素裂解温度为280℃。 只有达到280℃的时候,才能灭活,一般的烹饪方法都不能消毒。 连消毒碗柜都不行, 黄曲霉素对紫外线有抵抗力。


怎么办?


1 油热了,先加盐


做菜之前的一个小动作,就能帮消除一定量的黄曲霉素。如果我们在花生油等食用油,倒入锅里加热后,放入少量食盐,搅拌10~20秒,这样基本上就能消除大部分食用油里的黄曲霉素。


食盐对黄曲霉素的中和、降解,大概能消除95%的黄曲霉素。


2 多吃点绿叶蔬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