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实验二小南门十字路口斜对面的“我爱我家”两扇玻璃门紧锁。没有了昔日张贴的各种房源信息,只在门上正中贴着“暂停营业”的字样。
沿着实验二小南门外的新文化街向东走,鲁迅中学校门前,一名身披“我爱我家”彩带的销售人员正来回踱着步。记者以租房客的身份向其询问其是不是实验二小南门口暂停营业的那家店里的工作人员。这名销售人员非但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且称现在所有店员已经分散到就近的两家分店办公,工作并没有停止。
新文化街以南,佟麟阁路的东西两侧,同是名为新文化街小区的两个小区,为什么仅一街之隔,房价却如此迥异?蹲点在实验二小门前的销售人员给出了这样的解释:佟麟阁路以东的楼房,对应的学校是涭水河小学,虽然涭水河小学名义上是实验二小的分校,且两所小学所对应的均是北京四中、北京八中、鲁迅中学等相同的6所中学,但涭水河小学学区小,硬件、软件以及升学率均落后于实验二小,再加上实验二小所对应的学区房只有6栋楼房和一小片平房,剩下的生源名额只能来自实验二小的合作单位。销售人员进一步解释,就在这极其有限的小区房源内再找出6年之内没有被占用入学名额的学区房(根据规定,有房家庭6年内只能协调1名儿童入学),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房源真算得上奇货可居,价钱也只能是扶摇直上了。
记者不禁回望一眼佟麟阁路以东数十米外的那几栋楼房,从那几栋楼房的窗户里就能望见街对面的实验二小,可是生活在这一片区的孩子却与家门口的这所重点小学无缘了。
2015年11月26日,教育部基础一司司长王定华表示,教育部考虑推行“多校划片”,即一个小区对应多个小学初中,让买了学区房的家庭不确定到底能上哪个学校。
很快,2016年1月27日,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6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稳妥采取多校划片。这是教育部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提出实施多校划片。
所谓多校划片,是指在义务教育入学阶段,将某一住宅小区的适龄儿童,就近划向两所或以上的定向小学和初中,孩子具体上哪一所学校,再进行一次随机安排,即俗称的“电脑派位”。让买了学区房的家庭也不确定到底能上哪个学校。
当被记者问及是否听说过多片划分,派位入学的消息时,销售人员这样回应记者:“这条消息早就有了,去年就听说过,就是没见到实施。不知道从哪传出来的消息,反正实验二小这边该怎样还是怎样。”
那么,多校划片的落实情况究竟怎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