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时拾史事
那些你从别的地方看不到的历史八卦,展现历史最生动的细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史事挖掘机  ·  1979年河南教师平整土地,挖出九千年前国宝 ... ·  14 小时前  
中国新闻社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诏安! ·  昨天  
中国新闻社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诏安!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时拾史事

“我命由我不由天”:古代的天气预报是怎样测量出来的?

时拾史事  · 公众号  · 历史  · 2019-08-27 14:52

正文

本文系 濠梁开讲 独家原创稿件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文/赵小昭
责编/修斯

天气预报这玩意儿

自古以来就是时灵时不灵嘛



1、欧巴的命运,是酱啊




韩剧《大长今》有一集是说御膳房发现今年的大酱味道不对,于是整个皇宫都乱了套……
“大酱的味道可以预示国家命运!
于是下至百姓,上至皇帝,都在为大酱乞福、举行大酱祭……


最后当然由我们的长今发现了奥秘:酱缸位置不对,要放在那啥树底下,让花粉飘落下来帮助大酱发酵。
《大长今》的故事是发生在1482年(朝鲜成宗13年)--1523年(朝鲜中宗18年),时值中国的明朝。
后来大明使臣来册封朝鲜国王那啥啥...(不记得了,反正是我们觉得呵呵呵,他们觉得金饽饽那款称号)。
使臣听了她的事迹后,向她投去赞(wěi)许(suǒ)的目光,并露出一抹神秘的微笑:
“你们的国家命运是酱啊?呵呵呵,藩属小国(剧中朝鲜国君自称),听说过天气预报吗?”


中国在明代有天气预报吗?
——当然有。而且是汉唐宋元明清代...你有,我有,全都有啊!

2、月光下的影子



早在远古时期,中华大地的先人们就开始制作天气预报了。

当时的预报方法是用骨甲(主要是龟甲)占卜。

这段甲骨文预报的是降雨,意思是,壬寅日占卜,癸日下雨,后来的天气是起了暴风。 /图文来源:中国气象网

而根据空气湿度来预测晴雨的事例,在汉代已经出现。

据《论衡·变动篇》(东汉/王充)载:通过琴弦感应湿度能够得知预知天气变化。天变潮湿,弦线伸长就会造成琴弦变松,表示空气湿度较大,将会有雨。

四川博物院「镇馆之宝」: 唐代“石涧敲冰”七弦琴,琴底颈部阴刻行草“石涧敲冰”四字,琴背阴刻篆书“玉泉”二字。该琴原主人是元中书令耶律楚材(就是《射雕英雄传》里耶律齐的爹原型,郭靖的亲家公)
现代的天气预报能预测到多久后?24小时?未来一周?接下来一个月?
——太low了!古代的天气预报,嘿嘿嘿,通常一报就是一整年。

月圆之夜,是古代的气象预报员的工作日。

比如八月十五中秋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就是预测天气的最佳日子,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末年间。


据《玉堂闲话》(五代·王仁裕撰)载,月圆的晚上,气象预报员就开始工作。

先在院子里立起一根一丈高的棒子。棒子的顶端,呃...呃...风速仪、风向标什么的……没有。

要拿仪器才能测量,我要这棒子何用?

“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


等到月上中天时,预报员就会拿出重要的工具——尺子,主要是量月光下这根棒子的影子有多长,根据这个数据,就能推算出接下来一整年的旱涝、收成:

假如是七尺,今年就会大丰收;如果是六尺到八尺,收成也相当凑合;

如果是九尺到一丈,今年就有洪灾;要是在五尺左右,那今年会有旱情;

假如是三尺或以内,哎,大旱灾年。

3、雨泽奏报



《西游记》里描写降雨,通常都精确到时辰、尺寸。

这是因为从秦汉就有的“雨泽奏报”,即降雨量报告制度。

唐宋时,“雨泽奏报”更加格式化、尺度化: 一是下雨的时间必须要精准,几时下雨,几时雨停结束;

二是降水多少必须要精确。

所以各地方政府均有测量降雨量的容器:天池盆。降雨量是根据盆中水深尺寸而来。

宋代的测雨器“圆罂”


然鹅,“天池盆”所接雨水深,往往是平地的好几倍。

对此,司马光是这样说的:“诸州县奏雨,往往止欲解陛下之焦劳,一寸则云三寸,三寸则云一尺,多不以其实。”

意思就是,“雨泽奏报”里说的降雨量呢,目的是让皇帝看了开心的。

实际上的降雨量呢,是一道数学题。

“问今州郡都有天池盆,以测雨水。

假令盆口径二尺八寸,底径一尺二寸,深一尺八寸,接雨水深九寸,欲求平地雨降几何?”

答案是:“平地雨降三寸。”(南宋.秦九韶《数书九章》)

可是《西游记》里的数字,大多是精准的。说好的九九八十一难,差一难都不算。

话说唐僧师徒走到了凤仙郡,得知这里三年没下雨,百姓们活不下去了。

孙悟空就上天去找玉皇大帝。

玉帝一肚子委屈,“三年前朕下凡游山玩水体察民情,走到凤仙郡时已经是很累很饿了。

供奉给我的祭品,却被那个道德败坏、人性泯灭的郡主喂狗了。

所以朕才“小惩大诫”,等郡侯悔过自新,凤仙郡自然风调雨顺。”

在四天师的指导下,孙悟空给了郡候“悔过”的具体方法:

让他带领全郡百姓诚心叩拜、烧香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虽然玉皇大帝是道教的)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玉帝终于消气了,传旨给凤仙郡降雨三尺零四十二点。

唐代一尺相当于现在的30.7cm ,三尺......所以,这场雨下完,凤仙郡积水一米多深。


除了感谢玉帝,百姓们无话可说。

4、天气预报不能吃,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