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ioArt
BioArt致力于分享生命科学领域科研学术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及时报道和评论生命科学领域有料的动态,BioArt也是一个生命科学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舞台,循“自由之思想”与“独立之精神”为往圣继绝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华大集团BGI  ·  把生命数字化:华大集团重装“亮相”数贸会 ·  3 天前  
生信宝典  ·  百万次使用的高颜值在线绘图平台ImageGP ... ·  6 天前  
生物学霸  ·  画一个亮眼的技术路线图,需要做到几点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BioArt

年轻PI成长助推器:细胞黄浦研修班(WLLA)丨BioArt特刊

BioArt  · 公众号  · 生物  · 2017-08-08 16:44

正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基础研究的大力支持以及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人才引进力度的持续加大,生命科学领域的年轻研究人员规模也在不断地增长。从“青年千人计划”首批申请人数667人(入选152人)到第十三批申请人数3048名(入选590名),再到最近国家基金委主任杨卫院士透露的最新一批申请人数达3500名。此外,2012年起国家基金委设立的“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2015年教育部设立的“青年长江学者”项目也较大规模的支持了特别是本土成长起来的青年科学家的发展。


学术研究的向前发展显然离不开年轻一代的科学研究队伍,无论是海外归国的青年才俊还是本土成长起来的青年人才,在未来都将会深远地影响中国生命科学的发展。


然而,这些优秀的青年学者尽管都有着非常好的科研训练,能在一流的学术期刊发表重要的学术成果,但是可能由于角色的转换特别是独立成为PI后在如何有效管理实验室、合理安排时间、与学生沟通、独立发表论文以及争取竞争性科研经费等问题上缺乏相应的经验。事实上,许多被引进回国的PI在起步阶段都有着充足的科研启动经费,然而由于某些引进单位只给予了一次性硬件及经费支持而没有花功夫进行软环境的建设营造一个培养年轻学者成长的良好环境,以至于不少当初被认为是“学术新秀”的好苗子在回国五六年年以后都没有做出相应的代表性成果(当然还有其它一些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不说是非常令人遗憾的。


就拿第一批入选“青年千人计划”的人才来讲,2011年10月18日,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最终公布了143人入选第一批“青年千人计划”。据BioArt统计,其中生命科学领域有28位进入公示,最终有26位入选。那么这26人在回国6年之后如今是什么样的现状呢?比较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看这些研究人员回国后做出的学术成果以及他们现在头顶上除了“青千”之外的其它“帽子”,这个方法虽然不是那么科学,但是也能从这些数据中得出一些结论。结果显示,上述26人已经有5人拿到国家“杰青”,2人成为“长江学者”(“优青”不做统计),从论文发表来看大约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员在所谓的高水平主流刊物独立发表过研究论文。当然啦,即使五六年不发文章也不能一概否定,不能排除部分研究人员潜心研究,计划“十年磨一剑”。


鉴于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新成长起来的PI显然非常有必要系统的获得相应的管理知识与经验,以便更为有效地组织科研团队,迅速开展科学研究,提升科研竞争力,获得更快更好的进展。


在此背景下,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CSCB)青年工作委员会关注到了青年新 PI 的这个需求,希望以研修班形式,为年轻 PI 提供较为全面的团队管理的培训,并通过组织 PI 之间针对一些典型个案的分析,答疑解惑,实实在在地帮助青年研究人员尽快组织起一个高效团结的研究团队,尽快获得科研所需的经费和同行支持,尽快在科研上取得重大突破。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还专门成立了研修班顾问委员会成员(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名誉理事长裴钢院士、副理事长丁小燕研究员以及副理事长李朝军教授)以及研修班组织委员会成员(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所惠利健研究员、孙丽明研究员以及清华大学俞立教授),负责指导和协调研修班的顺利举办。


第一期学员合影


研修班自2015年8月在上海开办以来,至今已举办了四期,培训了100多名年轻PI。综合这四期的培训情况来看,目前已有包括裴钢院士、张旭院士、陈国强院士、陈晔光教授、裴端卿教授、俞立教授、刘春明研究员、罗敏敏研究员、陈玲玲研究员、贾立军教授等在内资深科学家为年轻PI分享实验室管理、时间安排、经费申请等相关经验。例如三次参加PI培训的同济大学前校长、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名誉理事长裴钢院士就多次以“自身的科研成长之路”为主题与学员们分享相关经验,特别强调了在科研生涯中兴趣、坚持、合作精神以及永远创新的重要性。此外,裴院士还从立题高远、追求卓越、团队协作、夯实基础、善于总结学习、学会讲好故事等十个方面着重谈了谈“如何做好的科学”的问题。这些经验之谈对年轻学员们来讲可称得上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刘春明研究员则以自己多年经验向学员们分享了实验室管理技巧,这些管理技巧非常实用而且有针对性。例如,如何挑选好的学生、如何培养学生、如何与学生沟通和相处、如何把关毕业等,刘春明老师在培养学生和管理实验室方面确实有着丰富而又独到的心得,此外还分享了实验室建立的一些规章制度已久就如何营造健康向上的课题组氛围方面给出很好的参考建议。


了解陈国强院士的同行,大概都会被他报告中的幽默风趣所吸引,小中见大、高屋建瓴,几十年的心得体用会行云流水般的讲述方式让台下的学员听得如痴如醉,几个小时谈下来,依然精神抖擞。陈院士主要从管理者的角度阐述他对于青年人才引进的态度,提出要更多的从软环境方面支持年轻科学的成长,而不是花高价引进回来就放手不管了。陈院士也谈到了当前学术界热衷于追捧“帽子”的现状,并调侃自己并不会因为成了院士学术水平有了大幅的提升,此外还举例对某位当年因为政策的变化当年没有拿到“杰青”如今仍然做出了杰出工作的同事表示了极大的欣赏。


在论文投稿方面,研修班每期都会邀请知名学术杂志的Editor进行相关讲解,目前已有Cell Research常务副主编李党生研究员、Nature Communication高级编辑Min Cho博士以及Immunity杂志高级编辑Bruce Koppelman博士应邀参与研修班培训活动。


熟悉党生老师的同行,大概都会被他敏捷的反应能力以及清晰的逻辑思考能力所折服。党生老师从权威学术杂志负责人的角度向学员们分享了在高水平杂志发表文章的一些写作技巧以及一些相关的注意事项,显然这些经验之谈会对学员们今后发表文章大有裨益。


第二期学员合影


为了使学员能有效组织和激励研究团队,研修班还专门请了资深的讲师管理学进行了专业讲授(近两期主要由德鲁克社会组织学习中心的赵华老师负责培训),提升了学员们的管理和沟通技巧。除此之外,北京大学心理系徐凯文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张麒副教授还从心理压力调节与沟通技巧以及学生心理分析等方面对学员进行了专业指导。


第三期学员合影


综合来自包括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四川大学等在内的学员的反馈,研修班解决了学员们在建立实验室初期的一系列问题,使其受益良多,学员们纷纷表示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开办这样的研修班对他们的学术成长来讲是“雪中送炭”。


第四期学员合影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四期新PI研修班于2017年7月27—30日在上海佘山成功举办,在这一期研修班中,组委会正式将“青年新PI研修班”命名为“细胞黄浦研修班”(对应的英文名为Whangpoo Laboratory Leadership Academy,简称WLLA)。由于培训地点位于黄浦江畔的上海,该研修班被誉为细胞“黄浦”研修班。研修班经过前三届的不断发展完善,现已成长为一个目标明确、立足高端的生物领域内的管理培训班。本届研修班首次使用了全新设计的名称及Logo,寓意聚首同心、追求卓越。据悉,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今后将继续沿用这种研修班模式,每年举办2期培训,使更多的新PI从中受益,为青年科学家打造交流成长平台。



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官方网站:http://www.cscb.org.cn/


温馨提示: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新PI团队管理运行研修班由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发起主办,每年2次,主要面向国内高校和研究所40岁以下、从事细胞生物学及相关领域研究、已经全职到位并在近2年内建立实验室的独立新PI。



BioArt,一心关注生命科学,只为分享更多有种、有趣、有料的信息。关注请长按上方二维码。投稿、合作、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微信ID:fullbellies或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