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脓肿可由溶组织阿米巴原虫或细菌感染所引起。阿米巴肝脓肿的发病与阿米巴结肠炎有密切关系,且脓肿大多数为单发;细菌性肝脓肿的细菌侵入途径除败血症外,可由腹腔内感染直接蔓延所引起,亦可因脐部感染经脐血管,门静脉而入肝脏,胆道蛔虫亦可为引起细菌性肝脓肿的诱因。常见的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此外,在开放性肝埙伤时,细菌可随致伤异物或从创口直接侵入引起肝脓肿;
肝脓肿的病理改变为肝组织局部充血、水肿、蜂窝织炎,继而坏死、液化形成脓腔。脓肿壁由炎症充血带或纤维肉芽组织形成。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烧和肝区疼痛。实验室检查一般可伴有白细胞增高。
肝脓肿的典型CT 表现为:
a)肝内低密度占位,边缘多模糊,内可见分隔及气体;
b)增强后低密度病灶周边可见环形强化,可以是单环、双环和三环。单环为脓肿壁,双环代表脓肿壁(内环)和周围水肿带(外环),三环则表示除外环水肿带外,脓肿壁有内外两层构成,外层(中环)一般为纤维肉芽组织,强化最明显,内层(内环)由炎症组织构成;
c)增强后脓肿内分隔强化,呈“簇状征”:是指肝内呈蜂窝状的小低密度脓肿;
d)“肝段强化”征:是指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脓肿旁的一过性强化。
e)胆源性肝脓肿的特征性改变为:脓肿与扩张的胆管相通或紧邻、胆系积气、胆系结石。
肝脓肿的鉴别诊断
1.原发性肝癌及肝转移瘤:肝脓肿与原发性肝癌平扫同为低密度的病灶,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诊断。原发性肝癌在动脉期出现明显强化,但是持续时间短,呈现“快进快出”的特点,一般不会出现持续强化及病灶缩小。少数肝转移瘤可表现全部或部分囊变,增强后呈环形强化,与肝脓肿相似,但肝转移瘤出现一过性肝实质强化的概率明显低于肝脓肿,具有“族形征”“病灶缩小征”。
2.肝血管瘤:肝血管瘤在增强早期有边缘不规则强化,周围肝组织正常,不会出现明显强化,增强区域逐渐向中心延伸,最后完全充填均匀,强化过程呈“快进慢出”特点。而无网格状及蜂窝状持续强化的特点。
3.胆管细胞癌:纤维肉芽肿性肝脓肿和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有所重叠。胆管细胞癌的强化主要表现为轻度不规则强化, 以边缘为主, 而且常伴有临近肝内胆管的扩张。纤维肉芽肿性肝脓肿表现为逐渐明显的延迟强化和内部细小的无强化区, 再结合临床表现两者多能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