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球时报
报道多元世界 解读复杂中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江南晚报  ·  【江南早报】京东,突传大消息! ·  14 小时前  
新闻晨报  ·  破90亿!饺子导演悄悄改计划!粉丝炸锅 ·  21 小时前  
扬子晚报  ·  突然病危!再次高烧超40℃,已停止进食 ·  21 小时前  
人民日报  ·  以为是糖,结果放嘴里炸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环球时报

困扰无数人童年的百慕大三角之谜终于解开了!

环球时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6-20 17:50

正文

还记得当年,风靡中小学课堂的各种“世界未解之谜”系列书籍吗?



尼斯湖水怪、麦田圆圈、金字塔与法老的诅咒、大脚怪、外星人与UFO、神农架野人、人体自燃等。


一个比一个怪力乱神,但又一个比一个言之凿凿,让我们那时无处安置的好奇心得到了莫大的满足。


其中最神秘的莫过于, 吞噬无数飞机和船只的 “百慕大三角”。

传说这片神秘海域屡次发生神秘莫测的失踪、海难事件,震惊世界。


无数途径这里的货轮、军舰、潜艇、飞机等,都离奇消失不见。

有的甚至连残骸、尸体都找不到,仿佛连人带船人间蒸发了一般。

赌一毛钱你看过这张图


某些案例更加玄乎, 说是失踪了几十年的飞机、轮船,又突然出现,而且上面的乘客还一点都没变老。


还有的说,飞过这片海域,驾驶员身上的表都像穿越了时空一样,比其他地方慢了几个小时。


让年少的我们,冒着被老师打手心危险,也势必要对这神秘现象一探究竟。


各个版本的《百慕大未解之谜》


关于这个“死亡三角”,也有各种五花八门的理论、假说被提出,试图支撑解释这些神秘的现象。


如“次声波振动说”、“海地水桥说”、“天然气水合物说”、“金字塔磁场说”、“磁偏角异常说”等,都各立门派,并尝试自圆其说。


如果还觉得分析不够深入,就把 爱因斯坦 搬出来,各种相对论、四维空间、黑洞吞噬、平行世界等再解读一遍。


再不济也可以甩锅给外星人和美国政府,说是外星人把我们地球人绑架去做实验,又或是美帝在海底搞什么秘密武器。

我仿佛听到有人在背后说我帅


各种理论虽然都不一样,但是最后还是会 殊途同归

因为结尾都是同一个套路, “欲知后事,请听下回分解” ,让人分分钟想掀桌子。


...


但是下面可能要告诉你一个更想掀桌子的事实。

虽然说出来有点毁童年,但原因确实十分简单。


因为这一切都是—— 假的,假的,全都是假的 (重要事情说三遍)。


所谓的百慕大三角,是指北起百慕大群岛,南到波多黎各岛,西至美国弗罗里达州,三个地方围成的海域,面积达116万平方公里(是日本面积的三倍)。


然而,在地理学上,并不存在什么“百慕大三角”这样的划分。


所以给这篇海域冠上魔鬼之名的,不是什么科学家或政府,而是一群 作家

原本好好的一个旅游胜地,在地摊文学的以讹传讹中,变成了人间地狱。



爱德华·琼斯(Edward·Jones) ,就是首创性地提出“百慕大三角”的作家。


1950年,他就在美联社的迈阿密先驱报中,第一次提到在百慕大附近的飞机神秘失踪事件,并把事故源头引向了那片海域。


这就是百慕大神秘现象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空难事故—— 美国海军第19飞行中队失踪。

爱德华·琼斯在迈阿密先驱报上的地图,标出第19飞行中队的航行轨迹与失踪地点


如果这第19飞行中队在飞行过程中安全返航,那么关于“百慕大三角”的概念也不会被创造出来。

那些关于百慕大的所有文章、书籍、电影、纪录片也不复存在。


所以,第一次把第19飞行中队失踪与“百慕大”联系到一起的 琼斯,也被称为“百慕大三角”之父。

文森特·盖迪斯和他的妻子


到了六十年代,第19飞行中队的失踪在另一位作家 森特·盖迪斯(Vincent·Gaddis ) 的笔下,变更加神秘和流行起来。


1964年他就给自己发表的文章取了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标题, “死亡百慕大三角” (The Deadly Bermuda Triangle),赚足了眼球。


他在文中没有提供有效的数据,但却好像已经对此彻查了一样说 “这个地区海难频发,远远超过其他的海域”

盖迪斯在他后来《隐形视野》(Invisible Horizons)一书中,更详尽地描写了百慕大三角的神秘事件。


在这之后的十几年来,各种作家都沿袭盖迪斯的思路开始自由“创作”。


基本套路就是多挖挖过去的海难事件,再加点个人解读,最后把灾难的帽子一扣到“百慕大三角”头上,这就又是一篇畅销文章。

失踪的五架美军轰炸机


那么关于百慕大最关键的神秘现象, 第19飞行中队 失踪又是怎么被炮制出来的?


整个案件的大致经过是:

1945年12月5日下午2时,美国海军第19飞行中队的5架复仇者轰炸机(共14名飞行员)。

队长查尔斯·泰勒 的带领下,计划从佛罗里达向东飞到巴哈马群岛,再折返基地,准备完成飞行训练。

查尔斯·泰勒中尉


然而在他们刚飞出两个小时后便 迷失了方向 ,没有按原计划返回基地,反而是向大西洋深处飞去。

最后,这五架战斗机也因燃料耗尽,悉数坠入海中。

随后美军便派出了大量飞机和船舰进行救援搜索。


但是结果却更悲惨,不但没有搜救成功,其中一架 PBM-5水上飞机 还在救援任务中出事,机上13名乘员无一生还。

BPM-5水上飞机模型图


关于此事的 官方调查结果,都认为队长泰勒应该为这次事故负主要责任。


泰勒 虽然有近2000个小时的飞行时间,但他 并不是一位优秀的飞行员,性格固执,且以马虎著称。


二战期间,他就曾两次在海上迷航不得不弃机跳伞。

在这次飞行训练中,泰勒居然还忘记带基本的导航仪和手表。

40年代飞行员在水上飞行时使用的绘图板,通过空气速度和风量大小,来标记路线。


基地在发现泰勒迷航后,就要求他把指挥权交给其他人。


但刚愎自用的泰勒却宁愿相信自己多年的飞行经验,拒绝指挥中心的提议,继续带队往错的方向飞去。

通讯记录中显示,有至少不下两位学生飞行员发觉泰勒的判断有误,并要求改变航向。

但泰勒仍然一意孤行地,带着13位学生飞向死亡的深渊。


在飞行途中,天气状况也开始越来越糟糕。

所以随后派出的救援飞机也因在恶劣天气下进行搜救行动,危险系数大大提高。


而救援飞机的坠毁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海军基地的前飞行教练戴维·怀特说,统计已证实参加救援的 PBM-5水上飞机 ,是历史上频繁出现油气外泄,且常因小火花导致爆炸的机型, 所以这种飞机也一直被称为 “飞行中的油箱”。


当时在该海域经过的游轮表示,当晚就曾看到上空有爆炸声及闪光,海面上也拖着一条长长的油带。


常见在空中爆炸的 PBM-5水上飞机


所以综上所诉,第19飞行中队和搜救飞机的悲剧只能归为人为的事故,而不是什么超自然的事件。


一个迷航的固执队长,带着13名没有经验的学生在恶劣天气中飞行,遇难几乎是无可避免的。


原本已官方定论的事情,但泰勒的亲属却对这样的调查结果极度不满意,多次向美国海军高层上诉。


所以当局只能满足泰勒亲属的要求,把原因归咎与 糟糕的天气 “未知因素”。

也就是这个“未知因素”激起了阴谋论爱好者的联想翩翩。

在他们层层添油加醋和有意忽略事实后,最终成了一个交织着各种超自然力量的不解之谜。


“独眼巨人”号


在这之后,几十年前的 “独眼巨人”号 失踪事件,也从沉睡的历史中被人们挖出来重新解读。


1918年2月22日,满载货物的“独眼巨人”号,由巴西萨瓦多尔启航前往巴尔地摩(途经百慕大三角)。


然而在航行中却完全失去与外界的联系,不知所踪。



起初美军以为该船是被德国击沉,但是战后并未在德军档案中发现记录。

所以,“独眼巨人”号的失踪也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在第19飞行中队火了之后,好事者也把“独眼巨人”号的失踪归结于百慕大三角的神秘力量。


然而,官方认为“独眼巨人”号的失踪,可以从她的两艘姐妹舰中得到更科学的解释。


和“独眼巨人”构造几乎一样的“涅柔号斯”和“普路提斯”号,虽平安地度过了一战岁月,但在二战期间都因为结构缺陷纷纷沉没。


鉴于“独眼巨人”号当时的严重超载,所以失事原因也渐趋明了。

伯利兹(Charles·Berlitz)


说起我们小时候读到的那种一大本的“解密百慕大三角”,其实源自另一位更有“想法”的作家 伯利兹(Charles·Berlitz)


他看准了商机,在1974年出版了《百慕大三角》(The Bermuda Triangle)一书,一举卖出了5百万册的高销量,同时把“百慕大魔鬼三角”的概念发扬光大。



这书中不但搜集了许多官方或非官方消息,再加入各种对百慕大三角神秘现象的合理解读和理论。


让原本不存在的“百慕大三角”,成了当时美国家喻户晓的神秘地带。

不过,在这本畅销书大卖的第二年,另一本专门为反驳伯利兹的辟谣书籍就诞生了。


《百慕大三角之迷——已解》(The BermudaTriangle Mystery -- Solved)


拉里·库什(Larry·Kusche)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