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
点击上方
"
网剧帮
"
↑
与互联网影视人在一起
【每一条微信直击网络影视产业】
说到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不少人首先想到的都是韩国电影,《熔炉》、《素媛》等,这些电影的确让人觉得震撼。对真实的社会也产生了影响。
但是有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不是类似于这种揭露某个社会事件,大家肯定也都看过的,绝对是震撼人心!
《泰坦尼克号》
虽然是一部爱情史诗电影。但它也通过很多细节,向我们展现出了大量的人性亮点与弱点
镜头一:当船体即将淹没的时候,这对年迈的夫妇,没有选择逃离,而是淡然相拥,共赴死亡。看他俩的穿着,就知道是富贵之人了,为何没有去坐救生艇呢?真实事件:这个老男人,正是大名鼎鼎的美国“梅西百货”创始人斯特劳斯先生,号称当时世界第二富豪。上船的时候,这对夫妻可是带着十几名随从的,可见气派之足。但秉承着“女士优先”的优良传统,这艘轮船上大多数的男人,都选择了把救生艇让给女人和孩子。斯特劳斯先生也是如此,让妻子走,自己留下。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夫人即将走上救生艇的时候,却临时改变了主意,回过头来对他喊道:这么多年来,你去哪我就去哪,现在我也要去你的地方!无论斯特劳斯先生怎么劝阻,都改变不了夫人的决心。夫人把这个机会让给了自己的女佣,还把毛皮大衣脱下来给了女佣,说:我用不着了。然后,这对老夫妇相互搀着手,蹒跚地走到甲板的藤椅上坐下,像一对鸳鸯一样安祥地栖息在那里,静静的等待着最后的时刻
(电影略微改动变成在床上相拥)
,这大抵就是《诗经》上写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吧?
尽管这个镜头只有几秒钟,一闪而过,观众们甚至看不清这对夫妇的脸。
事故发生后,在纽约市布朗区,矗立着为斯特劳斯夫妇修建的纪念碑,上面刻着这样的文字:
“
再多再多的海水都不能淹没的爱”( Many waters cannot quench love, neither can the floods drown it)
镜头二:有很多落水的人在呼救,现场极其惨烈。镜头中的这个胖女人,在已经坐上救生艇后,看到了这一幕,便强烈要求船员把救生艇划回去救人,却遭到了船员的拒绝。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群落水的人,慢慢淹死……眼神里充满着无奈。真实事件:这个胖女人,叫做莫莉.布朗,老公因为发现了金矿而一夜暴富,换在中国,这就是山西煤老板。也许是因为一夜暴富,从一开始,她就与头等舱的富豪们格格不入,那些富豪们自认为是有内涵的传统贵族,完全看不起这种没内涵的暴发户
(在电影中,也只有她对杰克好,还借礼服给杰克穿)
。但偏偏是这个没内涵的暴发户,却做了不少让贵族们汗颜的事情:出资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少年法庭、积极推动女权主义、普及女性教育等等。在泰坦尼克号事件中,她沉稳、冷静,一直安抚惊慌失措的船员,并照顾着救生艇上的其他女性
(
这才是货真价实的女权主义者
)
。历史学家们送给她一个外号:
不沉的莫莉.布朗。
镜头三:一位衣着光鲜的富豪,淡定的迎接死亡,身后是他的男仆。
真实事件:
这个男人,叫做本杰明·古根海姆,是个超级富二代,可惜不会经商,是个典型的花花公子,和妻子关系也不好。登上泰坦尼克号之前,他正带着情妇在欧洲玩耍。其实本来他是要乘坐另一艘船回美国的,可惜不巧那艘船正在维修,于是临时改乘泰坦尼克(由此可见男人不能背叛老婆啊,这冥冥之中真是自有安排)。灾难来临时,他帮助妇女儿童们登上救生艇之后,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穿上救生衣,而是穿上最华丽的礼服,傲然迎接死亡。此刻,他不仅仅是一个绅士,更像是一位骑士。在留给妻子的遗书中,他这样写道:这条船不会有任何一个女性因为我抢占了救生艇的位置,而剩在甲板上。我不会死得像一个畜生,会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古根海姆的这一举动具有相当的象征意义,他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终结,一个崇尚“身贵责重”绅士精神的时代的终结。泰坦尼克号海难后,本已残留不多的古典绅士传统迅速崩塌。
镜头四:船体开始下沉,乘客们都在四处逃窜,唯独这四个人还在坚守岗位,为大家演奏。真实事件:左起第三个,是船上乐队的领队、小提琴手瓦雷斯。灾难来临之后,他带领乐队继续为乘客们演奏,安抚慌乱的人们,最后与船共同沉没,这种艺术家看淡生死的大气风格,简直是扑面而来。
镜头五:船体马上就要沉没,一群慌张的乘客跪在牧师面前,听他祷告。牧师表情绝望,很明显,他知道自己马上要面临着死亡,但他依然坚持站在这为众生祷告,给予他们精神支柱。真实事件:当时在泰坦尼克号上的拜尔斯神父,不仅仅只是祷告,还在奋力帮助三等舱的乘客们登上救生艇逃难。他自己甚至两度放弃坐上救生艇的机会,把求生机会让给其他人,自己选择和船共毁灭。幸存者回忆他一直在为船员祈祷到最后一刻。每一次念到“Holy Maria”时,铿锵有力。
镜头六:总管亨利错手开枪打死乘客,当着众人的面,向同事敬了个礼,接着开枪自杀了,眼神里充满着自责。
真实事件:
幸存者透露,确实有船员开枪自杀了,但不能确定就是亨利。在那样的一个混乱的场面中,这些船员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既然怎么做都有可能错,那就只好以死谢罪了。
镜头七:这是泰坦尼克号的设计师安德鲁斯,此刻的他正像一个慈母一样,依依不舍地和亲手设计的“孩子”道别。而时钟上显示的2点10分,恰好是船沉前十分钟的时刻。
真实事件:
他最后随着巨轮一起沉没,尸体至今都没找到,而一位幸存的泰坦尼克号乘务员小姐玛丽·斯隆也透露,是安德鲁斯把她带上救生艇的,事后她回忆说安德鲁斯真的是位英雄,当他意识面临危险之后,选择把生存的机会让给女人和小孩,自己则坦然面对死亡。
当然,人性是复杂的,既然有亮点,自然也有弱点。
镜头八:这个惊慌失措的男人趁乱爬上了救生艇,而船员在看到他之后,选择了睁只眼闭只眼。此时此刻的他,或许在后悔之前的举动:为了谋求利益最大化,产生轰动效应,向船长施压,加快速度,间接导致了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我不由得感叹:有些人为了搞个大新闻,连安全都不要了啊~
对于这种人,导演很残酷地给了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镜头:
这艘沉没的世纪巨轮,也将他的暴富梦想和航运帝国,一齐拖入万丈深渊……
真实事件:
白星航运总裁布鲁斯.伊斯迈确实是趁乱逃生了,在获救后备受舆论谴责,于是,在海难后不到一年,他就退休了,在爱尔兰的一个庄园里过起了隐居生活,直到去世。也许他会因为自己的临阵脱逃和苟且偷生而悔恨终生。
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是20世纪最严重的海难之一,当时震惊了全球,真是如航运公司总裁所愿,登上了报纸头条。
詹姆斯卡梅隆也凭着这部电影,创下了20世纪电影票房的最高纪录,男女主演也从此跻身好莱坞一线,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当红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