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黑材料战术只是披上了新技术外衣,被用于国际政治争夺中。只不过,它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恐怕确实是俄方所始料未及的。
俄罗斯干预多国大选的新闻越炒越热。从美国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的“邮件门”到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的“通俄”嫌疑,再到德法等一系列欧洲国家大选中所闪现的俄罗斯暗影,这一波发酵确实有一种迫使西方人惊呼“俄国人来了”的声势。
只是,这虽是俄罗斯向世界扩散影响力的又一次历史循环,但恐怕还不是一种能够深刻改变世界秩序的力量。
眼下,俄罗斯干预别国大选一事尚有很强的罗生门色彩。美国情报部门已经发布多份报告,指俄用黑客攻击和信息抹黑等手段,干预美国大选。但俄方反应是一律否认。面对西方媒体对俄干预欧洲大选的报道,克里姆林宫给出的也是同样的态度。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表态时刻意谨慎,他数次声称北约系统遭受的黑客攻击次数大大提升,并称可能援引《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集体防御)对这种攻击予以回应,却始终没有点明是哪个国家实施了攻击。
事态的这种特点让它非常像一场“混合战争”。“混合战争”一词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指综合使用各种传统及非传统手段打击敌人的战争形式。这种战争的一大特征是,攻击方使用混合手段打击敌人,但同时又否认自己参与其中。俄罗斯总统普京治下,俄方经常将西方对自己的施压称为“混合战”。俄罗斯对乌克兰用兵之际,西方媒体及俄自由派媒体都使用这一名词来概括俄方的行动。普京则一直否认俄军参与了行动。眼下,媒体报道中俄干预大选时所使用的黑客攻击、媒体抹黑等手段,均可归入“混合战争”的范畴。
所以,当俄外交部和普京发言人佩斯科夫一再否认俄干预别国大选时,舆论均有自己的判断。2016年10月,普京承认俄军参与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眼下,甚嚣尘上的俄干预大选一事,有可能也将在未来被俄方所承认。
承认与不承认,完全取决于俄方所处的国际环境。乌克兰危机刚爆发时,俄如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所受到的国际惩戒将无法预料。而在欧美已经对俄进行了多轮制裁、国际舆论已经向冷战方向发展后,承认它与否已成为无关紧要之事。在干预大选这个问题上也是一个道理。
眼下俄虽不承认干预大选,却高调承认了其信息战部队的存在,而且对它进行了一番颇有深意的解读。2月初,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在杜马称,俄已组建了信息战部队,并指出这支部队比原先的反宣传系统更加高效有力。绍伊古着重指出,这支部队应该拥有进攻性,而不仅仅做防御工作。黑客攻击、信息抹黑,这些被算到俄罗斯名下的攻击行为,很可能均是该部队负责的任务范畴。
意大利《24小时太阳报》指出,这是俄罗斯高级官员首次承认国防部信息战部队的存在。
俄上院国防与安全委员会主席维克多·奥杰罗夫在被问及此事时则强调,俄罗斯过去不会、现在也不会使用黑客。
然而,承认信息战部队与承认进军乌克兰的时机选择是一个道理,它在有意掌握一种节奏。这种节奏与俄罗斯自2013年以来一系列地缘操作对国际局势的深远影响直接相关。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高调吞并一个主权国家的领土,并同时参与两场地区冲突,向西方国家进行挑战,俄罗斯给国际秩序带来了深刻影响,有力地将国际关系发展趋势调向了冷战方向。
普京最为有力的一招,是将国际反恐问题与传统的东西方国家和平共处问题进行了挂钩。在叙利亚问题上,普京高调出兵,名义上是打击“伊斯兰国”势力,实质上则是保护叙利亚巴沙尔政权。这等于是将令国际社会叫苦不迭的“伊斯兰国”问题管起来,不准别国染指。面对西方时,则将该问题挂钩于与俄体制安全相关的问题。这使得西方国家为了解决反恐问题,不得不首先回应与俄罗斯的关系。国际关系主要矛盾中的东西方问题就这样凸显出来,整个国际秩序朝着冷战方向发展。
国际局势的冷战式发展,意味着很多过去将遭到谴责和制裁的行为,在未来面对的却可能是对等的报复。对于在治国理政方面表现乏力的普京体制来说,这样一种发展是可以接受的。所以,俄方需要把握国际局势冷战化的节奏。绍伊古的表态,在这一逻辑上,显得非常精巧。他一方面未承认俄干预了大选,另一方面似乎又进行了某种暗示,对国际局势冷战化的趋势提供了一种推动作用。
一个较为公认的判断是,普京的国内政治缺少长时段的战略设计,经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他掌权以来,在治国方面,除“主权民主”之外,并未提出过深刻的理论或思想。俄内政呈现出社团主义特征,即便在普京追求绝对权力的2012年至今的时期内,仍是如此。当下俄治国理论以及官方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仍建立于简单的爱国主义基础之上。爱国主义在俄罗斯成为一种“万金油”式的存在,尽管它并不能回应社会所面临的大多数现实问题。
作为俄内政延续的地缘操作问题,同样很难说是一种对长时段战略规划的实践。普京的地缘操作更多是延续了俄罗斯外交强势、灵活的传统。内政外交上的这种“重灵活而不重长远规划”的特征,首先体现在梅德韦杰夫的总统任期中。让这位带有自由主义特征的人物担任了四年总统,随后普京回归大位,更像是因应全新经济形势而采取的紧急措施,临时终止的权力设计。地缘上则出现2012年之后的“大转折”,连续的对外出兵并吞并主权国家领土的行为,与梅德韦杰夫时期乃至普京前两个任期形成鲜明对比。
正因为这种政策上的随意性,俄罗斯政治学者德米特里·奥列什金才指出,普京及其权力体系恐怕自己也没有想到,他们对希拉里的黑客攻击会直接影响到美国选举的最终结果。
其实,这本来只是俄罗斯国内政治中的“黑材料”传统的对外使用。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内政十分混乱,每个政治人物名下都有一批黑材料被政敌所掌握。在需要影响政局时,黑材料就会被曝出,从而让相应的人物受挫,改变大局。俄罗斯甚至发展出了一个规模庞大的黑材料市场,众多前克格勃官员、记者、主笔及内部人士深涉其中。1997年,俄时任司法部长的瓦连京·科瓦廖夫性爱视频案便普遍被认为是普京的杰作。
新时期,黑材料战术只是披上了新技术外衣,被用于国际政治争夺中。只不过,它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恐怕确实是俄方所始料未及的。内部政治斗争手段的对外使用,其效果恐怕并不会十分可观。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确实希望与俄改善关系,甚至解除对俄制裁。但由于美国国会及舆论的强大压力,以及对其与俄有染嫌疑的不断调查,特朗普已开始调整对俄态度,并强硬要求俄罗斯归还克里米亚半岛。这证明,普京的这一手段效果有限。
重视正统是俄罗斯政治一贯的特征,体现为对传统体制的依赖,支持传统体制的不间断传递。早在16世纪的立窝尼亚战争中,俄国君主伊凡四世就瞧不起瑞典国王埃里克十四世,因为后者的父亲是通过选举才当上国王的。伊凡四世认为,选出来的国王正统性太弱,像他一样通过王族继承当上君主的才算名正言顺,对内对外才能享有正统地位。
另一方面,俄国政治在内部总是充满张力。其糟糕的自然条件使得农业难以发达,历史机缘又造成封建制不充分的条件下建立了绝对君主制,中产阶级难以壮大,这些都使得城镇难以发展,经济发展困难,因此王族统治始终面临压力。欧洲革命之前,内部压力可以内部消化。但在革命之后,俄国君主只得多次出兵镇压欧洲革命、维护正统,比如进军巴黎、成立神圣同盟。到了20世纪,除1920年俄波战争外,俄国统治者已无力向外输出影响,只能处于守势,抵御外部影响。这些都浓缩于“和平共处”这一经典对外主张中。
但二战之后,苏联影响力曾短暂地扩及整个欧洲,欧洲多国国内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势力崛起,丘吉尔甚至被选下了台。美国无奈之下,只得祭出“马歇尔计划”,这才消除了苏联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普京对多国大选的干预很有点历史重演的意味。将其称为俄国影响的又一次输出,当不为过。
无论哪一次的输出,俄国人均利用了西方世界自身衰弱的背景。二战后,欧洲经济崩溃、民生凋敝;如今,欧美均面临着分配不公、移民等问题。此次特朗普的胜选,虽在技术上有“邮件门”事件的帮助,但根本上是因为美国民众对自身生活及精英阶层的不满,俄罗斯手中的技术资源才有了用武之地。
同二战后的局面相比,普京治下的俄罗斯并不占优势:它既没有苏联的二战主要胜利者的地位,也没有类似共产主义这样成体系的意识形态,其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始终问题重重,甚至危机不断。仅靠技术手段和利用西方社会内部问题来谋取大势,恐怕很难成功。
具体到俄罗斯当下所需来说,与美国改善关系乃至谋求取消制裁已在特朗普祭出新态度后难以实现,当俄罗斯干预问题于欧洲大选前夕被发酵之后,黑客攻击等技术手段恐怕也很难再取得如美国大选一样的效果。想让欧洲在俄美之间保持中立,恐怕不会那么简单。
当下的国际局势可能会继续朝着冷战方向发展,作为其中一方的俄罗斯,还是得在其传统的硬实力层面发力,依托于软实力的信息战尚难取得实质成效。
《凤凰周刊》特约撰稿/方亮 编辑/漆菲
《朝鲜艳谍知多少?》
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凤凰周刊》快速订阅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