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描述了香港房地产市场的情况,包括利率调整带来的影响、新房市场的竞争情况,以及买房过程中的一些经历和感悟。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香港银行跟随美联储降息,影响房地产市场。
文章提到了香港银行跟随美联储降息,对房地产市场带来了一波小高潮。市场上“租不如买”的声音越来越大。
关键观点2: 新房市场竞争激烈,买房过程充满挑战。
文章描述了香港新房市场的竞争情况,买家需要在指定地点排队等待入场选房,而且大手笔的买家可以优先入场。选房过程中充满了竞争和挑战,需要在现场等待号码滚动,号码出现后才能有机会选房。
关键观点3: 买房过程中的经验和建议。
文章还分享了一些买房过程中的经验和建议,如关注新房推出的新闻、联系中介看样板房、提前选定心仪的房子、给自己足够的备选方案等。作者还提醒大家要注意一些房地产黑话的含义。
正文
前段时间,香港银行紧跟着美联储降息的步伐,调整基本利率,给房地产市场带来一波小高潮。市场上叫喊着“租不如买”的声音越来越大,在平均租售比有3.4%的香港,
谁还愿意整天给房东交房租还房贷啊?
基本利率降了,贷款也变得便宜了一点点,各种广告软文铺天盖地的袭来。在中介的口中,买房就像买白菜一样容易:“不怕你不抽房,怕你抽不到,哎。”
眼睁睁看着香港房市由几年前的高不可攀,到如今的买方市场,不禁感叹一句:
何德何能啊,都轮到我来挑挑拣拣了。
“这个楼盘离地铁站有点远,不要。”
“房间太小了,也不开扬,不考虑了。”
“虽然比三年前同区域定价便宜了20%,但目前的价格还是高了,再看看。”
“同样的价格三年前买新界,三年后买九龙,那是不是再三年就可以买港岛了?”
本着给房东交了这么多年的房租都够买房首付的想法,加上年轻人要奋斗拥有自己的一套房的原则。
我对市场观望再三,忍无可忍,
决定亲自下场,小试牛刀
,又因不想纠结二手房的装修等问题,想一步到位拎包入住,由此奔波于各大新房的抽签现场。
因为着实没想到香港的新房还挺难抽的。
也真是离了个大谱了,不是都说本地人不看好房市吗?
不是说经济不好没钱吗?
那怎么一个个的都在这抢什么呢?
在抽新房的路上陪跑多次,不禁感叹,想在资本主义消费,花钱排队都轮不上你...
第
一次抽新盘是在一个阳光明媚,室外温度高达30度的上午。
各位“准买家”不分贵贱,在指定地点排队等着登记入场。
大手客,即买几套房以上的买家可以是第一批入场挑选的,之后买一套或者两套房的买家才可以登记入场。
没有千万别想提前入场。什么?有千万,那有8900万吗,没有?继续排队吧!
排队入场登记后,会在屋里落座,等待号码滚动,是否有出现自己的号码。
如果有,恭喜,可以选房了;
如果没有,不好意思,继续等。
能引起市场追捧的房子基本上从位置到价格都是绝对“笋盘”,入场价基本为4-5百万以上。因此在抽房现场中,在场全是竞争者,在场全部身价“百万”
(贷款也算)
。
和这么多“百万富翁”身处一地,也是一种绝无仅有的体验。
相比于我入票之前的焦躁不安,纠结砸锅卖铁的买一间房是否值得,在场的其他各位气定神闲,老神在在的等着被叫号,再次感叹,他们这钱都怎么赚的呢,我咋就没这本事呢,世上多我一个有钱人又怎样!
眼看着房子越剩越少,自己的号码还没有出现,我疑惑的询问,那号码还没出现,但是房子卖完了怎么办啊?中介微微一笑,那就是买不到呀,这个房子和你没缘。
元朗地铁上盖新房便宜了,肯定陪跑,这个不陪跑都说不过去。
抽新盘陪跑的同时,也去看了各大发展商的尾盘,即还没卖出去的新盘。
尾盘没卖出去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市场下行的情况下,发展商还没有调整定价,肯定房子会砸在手里一段时间。
第N次陪跑后无果后,我认定今年水逆,今年肯定是水逆。
在市场上兜兜转转半年,房子虽然没买到但是积累的经验倒是不少,在此,也总结一下提供参考。
如有买房的想法,可在网上关注一些新房推出的新闻,然后联系中介,约定去看样板房的时间。
大多数的样板房都摆放在发展商自己的商厦里面。例如启德的新盘天X天,发展商为新鸿基,因此其样板房摆在九龙ICC。
启德跑道区的启德海X,发展商是嘉华,所以样板房摆在名下的嘉华国际中心。
还有一些新房是现楼,那么直接去现楼看新房是更好的选择了。
房子看多了,就会有一双发现新房的眼睛,看到新地盘就预感是新房。
看完示范单位后,就是入飞/入票。也就是交上一张金额为5万或者10万的支票,作为自己可以出去新房的入场券,并且会得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号码。
抽签基本有两种情况:
-
提前抽签
-
现场出签
在第一种情况下,如果房子的放售时间是周六,那么周五晚上就是一张名单,可以看到自己的号码是否足够靠前到能入围选房,否则第二天在家睡觉就好,无需奔波。
第二种情况就比较折磨人,要预留一整天的时间,因为开放商当天的安排都非常慢,要等抽签,等公布,等签合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