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票房突破16.98亿美元,成为亚洲首部票房过百亿的影片。文章介绍了该片背后的创作过程,分析了其成功的因素包括原创能力突出、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深度创新等。影片以神话人物和故事为基础,成功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结合,受到观众的喜爱和追捧。同时,影片的制作水平和视觉效果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在于其原创能力的突出,以及深度创新。创作者们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结合,对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进行大刀阔斧的改编,使得传统神话焕发新活力。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制作水平和视觉效果是其成功的关键。影片集结国内外制作团队,运用GPU渲染、AI等先进技术,打造视觉奇观。同时,影片中的角色塑造、造型设计也体现了艺术美感。
《哪吒之魔童闹海》已在多个国家上映,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影片的成功也推动了中国动画走向世界,成为中华文化新力量。
截至2月18日,《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全球票房突破16.98亿美元,登顶全球动画票房榜。该片自2025年春节上映以来票房一路高歌猛进,已连续创造多项纪录,是亚洲首部票房过百亿的影片。伴随爆火票房,人民大众热评《哪吒2》不仅形成一种文化现象,而且正在成为一股宏大的能动力量,推动新大众文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创造新形态,开辟新境界。
《哪吒2》延续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1》)当年国内电影市场票房冠军佳绩,登顶中国影史票房首位,不仅打破系列作品续集魔咒,而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成为中国和全球动画市场的新标杆。
动画电影在全球的强势崛起,不是短期现象,而是长期趋势。
截至目前,在全球影史票房前十的影片中,两部动画作品《哪吒2》和《头脑特工队2》榜上有名。2024年全球电影票房前五的作品中有3部是动画作品,名列榜首的是《头脑特工队2》,《神偷奶爸4》《海洋奇缘2》分列第三、第四位。中国影史票房前十名中有2部动画影片,《哪吒2》《哪吒1》分列第一、第五位。国产动画电影在近十年的快速发展中,涌现出《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15)、《大鱼海棠》(2016)、《姜子牙》(2020)、《新神榜》系列动画(2021-2022)、《长安三万里》《深海》(2023)、《白蛇》系列动画(2019、2021、2024)、《熊出没》系列动画(2015-2019,2021-2023)等现象级动画作品,持续掀起观看热潮,这些作品在思想主题、艺术表现和制作水准等方面勇于突破,内容质量持续提升。
动画与其他视听语言艺术相比,有着独特魅力和明显优势
。首先,动画的创作自由度更高,表现力更强。在动画作品中,通常具有视觉特点和性格特征的人、动物、机器人成为主人公,中外动画史上拥有很多具有长久艺术生命力的经典形象。在视觉表现力上,动画更具备构建起富有想象力表现力场景的优势和能力,表现天马行空的超现实情景更为得心应手;在主题表达上,动画擅长表现更为富有深度的象征主题和复杂多义的内涵。其次,技术发展给动画创作带来强大助力。从3D建模、动作捕捉,到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人工智能(AI)等新兴技术,逐步应用到动画创作中,使得其在场景和造型方面的优势更为突出。此外,动画创作不依赖演员,一方面使得作品能够在预算充足的条件下最大程度地体现出导演和编剧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影视投资的市场风险。
文艺创作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哪吒2》的精彩纷呈和引人入胜,在于其原创能力的突出成就,在于其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和交相辉映,在于其主创将创新精神贯穿创作生产全过程。
一是依托神话人物和故事,通过创新改编创造新大众文艺,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著名人物,“哪吒”一角对于国内观众而言并不陌生,过去几十年间,国内曾经制作过多部关于哪吒的动画作品,其中以197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手绘动画作品《哪吒闹海》为代表,这部动画深入人心,并在国内外各大电影节获得多个奖项。近年来,与《哪吒1》《哪吒2》(以下简称《哪吒》系列动画)同样基于《封神演义》改编的动画电影《姜子牙》和《新神榜》系列动画也备受观众青睐。
《哪吒》系列动画保留了中国古代神话中哪吒基本形象和性格特征的设定,对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则进行大刀阔斧的改编,成功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对神话传说进行了重新演绎。
一口小钢牙、两个黑眼圈,双手插兜、面带坏笑,2019年《哪吒1》中的哪吒甫一亮相,就让人耳目一新。《哪吒1》的叙事线相对简单,讲述了一个魔童三年后将遭天劫的寓言。影片伊始,元始天尊提炼的混元珠被一分为二,哪吒灵珠转世的设定被改为魔丸的化身,而原本在神话原作中被哪吒索命的龙子敖丙则成为灵珠的化身。两位主人公的化敌为友与惺惺相惜,为这部作品改写了叙事基调,打造出一个全新视角。太乙真人和申公豹对金仙之位的争夺成为了开篇最初的叙事驱动力,哪吒更是以“打破成见、寻找自我”的成长之路改写了原作中削骨还父、削肉还母的原有情节。《哪吒2》中的哪吒和敖丙成为双男主,两个灵魂共在同一个身体的创意颇具玩味,化为人形的龙族成员以精美容颜圈粉无数,多线叙事和复杂情节更是打破了观众对哪吒闹海传说的既定想象,为故事赋予了符合时代的全新内核。《哪吒2》颠覆了神话故事中人、妖、魔、仙的身份设定,开创出新颖独特的创作局面。剧情从经历天劫后太乙真人为哪吒和敖丙重塑肉身讲起,并以此线索串联起两家的命运起伏,通过情节反转揭露仙界无量仙翁的阴谋诡计。在故事中,身份并不再是高低善恶的评判标准,被“异族”身份和世俗成见所束缚囚困的豹族勤勉善良,贵为仙人的无量仙翁却是欲壑难填与阴险狠毒。同时,《哪吒2》以两位主角的个人成长为主线,巧妙融合亲情、友谊、正义、梦想等主题,使得全年龄段、不同背景的观众都能从中获得情感共鸣。
二是把脉时代之变与社会心理,以精湛的艺术彰显出深厚的人民情怀。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哪吒》系列动画导演饺子在采访中表示,“每个时代的‘哪吒’都会讲当时的时代精神”。主创团队“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将自己对现实、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理解转化成新的艺术语言,在对古代神话的故事新编中映照出当下社会心理和时代情绪,引发了观众的广泛共鸣和深层思索。
无论是《哪吒1》中哪吒对身份成见的对抗及其“不认命”宣言,还是《哪吒2》中哪吒走向更大的世界发现规则不公后,发出“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的豪情壮语,都与当代年轻观众在竞争加剧的社会环境中寻求突破的心理相应合。观众在影片中同哪吒一道,在从反抗命运到扭转乾坤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共情体验,以至于在影片结尾处,哪吒喊出的那句“我想试试,改变这个世界”,更是让观众热血沸腾,观影情绪达到高潮。
《哪吒2》中看似遥不可及的神话与天马行空的想象,凭借创作者脚踏实地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感同身受的现实情怀,赢得观众的喜爱和追捧。《哪吒2》中哪吒父母与哪吒关系的改写,有创作者自身经历的缘由,也有时代期许的影子。《封神演义》原作中父亲对哪吒作为的忍气吞声,《哪吒闹海》中哪吒与父亲的矛盾及其对父权的反抗,再到《哪吒》系列动画中哪吒父母对哪吒的深沉爱意与理解包容,人物关系的转变与和解使得该片的情感走向一派脉脉温情。影片故事所传达出的自强不息、反抗命运、反对偏见等价值观念,以及对亲情友情的歌颂赞美,均扎根现实生活的土壤,来自对现实议题的思考。可以说,《哪吒2》的“接地气”为作品增加了底气,灌注了生气。
《哪吒2》中的太虚宫殿、仙魔等级结构和权力秩序更加复杂化,叙事枝蔓摇曳多姿,情节容量大幅扩大。人物群像的复杂塑造和戏剧化情节的精细描绘,使得叙事表意和文化指涉愈加复杂化,给观众的带来多维度和更广阔的解读空间。除哪吒和敖丙之外,申公豹和无量仙翁的善恶反转、龙族的内部分裂等,增强了角色的复杂性和剧情的可看性。此外,对于片中由精美场景和纷繁意象所支撑的现实隐喻和魔幻寓言,广大观众也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三是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高质量制作和视觉奇观呈现,既是文艺创作者的自觉要求,也是广大观众的观看需求和心理期待。
古往今来,文艺巨制无不是厚积薄发的结晶,文艺魅力无不是内在充实的显现。银幕上征服观众的视觉盛宴,是《哪吒2》主创团队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成果。在长达5年的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一直在跳起来去“够”中国动画电影特效的天花板,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与国外先进工业流程和技术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据报道,《哪吒2》集结国内外100多个制作团队,4000多名制作人员,用2000多天的时间,制作了1900多个特效镜头。
“每一帧都突破极限”,导演饺子在访谈中如是说。以片尾仙人和妖族的对垒为例,此前很多神话题材的作品,两军对战往往是把平面上的战斗“搬”到了天上,而《哪吒2》实现了视效技术上的突破,最终如两支鸟群洪流般的对垒呈现出一场视觉上的奇观盛宴。《哪吒2》凭借GPU渲染、AI、自主研发的“乾坤流体引擎”等技术,大大提升了影片视觉效果。不论是人物造型、动作设计,还是宏大场景把控、细节雕琢,均体现出世界一流水平。很多观众纷纷赞叹片中玉虚宫、陈塘关、东海等场景刻画得精细如发,而敖丙的盘龙冰锤、哪吒的乾坤圈的每一处细节都经得起考究。
《哪吒2》角色塑造的亦庄亦谐,造型设计的混搭美学,以百姓喜闻乐见的通俗审美,创新融汇出新的大众文艺样式。在《哪吒2》的设计理念和视觉呈现中,观众可觅得西方动画、日本动漫、香港动作片的芳踪,多元文化为中国当代文化建构所用,熔炉再造呈现出新的文化气脉。
值得一提的是,除在国内已热映20余天外,《哪吒2》已在或将在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上映。《哪吒2》将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魅力,中国动画正在成为走向世界的中华文化新力量。我们期待,《哪吒》系列动画的续作能够延续高水准视听体验,在人物设定和情节叙事上更上层楼,使其拥有深厚的超越时间、跨越国界的文化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