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交水规院
发布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重要信息,是企业文化交流展示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软件定义世界(SDX)  ·  马斯克20万块GPU炼出Grok-3,暴击D ... ·  2 天前  
Hacking黑白红  ·  网络安全招聘聘 | “陌陌”业务风控研发 ·  2 天前  
Hacking黑白红  ·  网络安全招聘聘 | “陌陌”业务风控研发 ·  2 天前  
CDA数据分析师  ·  【干货】指标波动归因分析:数据背后的故事 ·  3 天前  
数据派THU  ·  金融波动率的多模型建模研究:GARCH族与H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交水规院

水规院设计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罗泾集装箱港区一期开港运营二期正式启动

中交水规院  · 公众号  ·  · 2024-08-20 19:13

正文

近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罗泾集装箱港区一期开港暨二期启动大会成功举办。上海市副市长张小宏宣布一期开港暨二期启动,上海市副秘书长王为人,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祝振宇,上海市交通委主任于福林,上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顾金山等出席活动并讲话。上海市发改委、交通委、规划资源局、水务局、宝山区政府以及设计单位和各参建单位等代表参加会议。

上海港罗泾港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改造工程是上海市重大交通工程,也是我国首个系统化旧码头集装箱改造项目。一期工程将原罗泾港区煤炭作业区全部水域、陆域和矿石作业区部分陆域改造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形成 1个10万吨级和4个1万吨级集装箱泊位,设计年吞吐量为260万TEU,工程陆域面积82.77万平方米。水规院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始终坚持创新、智慧、环保、低碳理念,致力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成功样板。罗泾集装箱港区的开港运营,将进一步巩固上海港的枢纽港地位、优化集疏运结构,从而更好支撑国家“双循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更好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

罗泾港区曾是上海港煤炭和矿石运输服务的主要作业区,合计吐量超亿吨,在服务长江沿线大宗能源原材料中转运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落实新时期国家战略,煤炭码头、矿石码头先后于 2017年和2019年停产。2022年9月,上海港罗泾港区规划修订方案获批,将百联油码头与现有煤炭码头一并调整为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于2022年12月底开工建设;2023年12月28日,基本建成交付调试;2024年6月20日通过竣工验收。项目建设创造了上海速度,彰显了上海实力,是推动更高水平自主可控、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的重要平台,是加快传统码头改建扩建,通过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

上海港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一期工程是总结洋山四期及国内外自动化码头经验基础上,认真落实国家关于码头改建、扩建,集约、节约利用岸线资源的工作部署,集成当下技术的最新进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工程建设中首次实现了 “长引桥、岸线一线三用”码头布置模式下的全自动化解决方案,把码头岸线资源运用到极致。堆场采用创新的横向布置、弹性运营和单双悬臂场桥组合的运营模式,为项目提供了适应性更强的解决方案,为全球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探索打开新天地。

装卸工艺基于自主研发的智能营运管控系统( NEO-TOS),以“新一代智能水平运输装备(AIV)+自动化单小车岸桥+单双悬臂组合轨道吊”为装备方案。其中,AIV有别于洋山四期自动导引车(AGV)以磁力循迹引导进行作业的方式,它无需安装磁钉,仅依靠车路协同设施,利用自车感知识别系统与算法等进行识别、导航,即可实现不同角度下多方位精准感知,做到全场无循迹的自动引导,自动驾驶级别达到L4。在车流组织方面,创新应用潮汐车流作业模式,结合运营需求智能化分配车道和行驶方向。通过AIV混合交通、精细化箱区蟹型换道绕行、多车路口交汇博弈通行、雾天作业等,显著提高运营效率。

项目建设方案贯彻 “低碳、绿色、环保”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重要前提,致力于打造近零碳港口。通过精细化设计巧妙地利用废旧港区建造崭新码头,老码头原结构资源利用率达到70%。码头和陆域拆除的建筑材料也全部回收利用。港区采用全电力驱动的装卸设备和全泊位配置岸基供电系统,辅以AIV智能充换电机、应用变频调速及势能回收、光伏发电等绿色节能技术,实现作业过程“零碳排”。

一期工程开港的同时也迎来了二期工程正式启动。二期建成运营后,罗泾港区将会进一步升级成为功能完备的超大型、智慧型、生态型集装箱港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