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见小曰明
要消费升级,更要人生攻略升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见小曰明

弟弟从街头混混,到年薪50万的工程师,哥哥这3句话点醒无数职场人!

见小曰明  · 公众号  ·  · 2019-04-02 18:36

正文

今天这篇文章来自我的好友—— 王语华。

很多人说她是一位理性思考者, 她却称自己是“生活的体验者”。

她说, 人生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体验 于是,生活待她“不薄”,带她体验过死亡。


她是上外硕士、创业妈妈、企业咨询顾问、心理咨询师……

但她却说,她是受了生活的挫折,才从“傻白甜”精进到“生活体验者”。


她说活着的目标是 “活明白了,才舍得死去”。

因此她总是能用清晰的思维方式,加实用的心理学技巧,告诉我们,除了羡慕别人,我们还可以一步步把自己的人生活明白。


如果你想走在“活明白”的 路上

强烈推荐你锁定她的个人公众号

“女神30” (ID:ns30riji)

扫一下或长按就看到啦


弟弟从街头混混,到年薪50万的工程师,

哥哥这3句话点醒无数职场人!

文〡王语华


1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我很幸运,因为当年的我一毕业就留在北京工作了几年。

在那里我结识了一批良师益友。沈丰就是其中之一。

他原本是我客户公司的工程师。

工作上认识的人,通常离职后,很难保持太久联系,除了他之外。


当年我曾因继续求学的问题咨询过他。沈丰很认真地给我讲解了很多。

后来我又改变了主意,他知道后很生气,很严厉地给我讲了一堆大道理。

当时,我觉得吧,沈丰这个人不错,就是太好为人师了。

不过我早期的很多学习方法和规划方法,确实是从他那里学来的。 后来我不断考学读书,也多少受了他的影响和鼓励。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如今沈丰已是拥有37项专利的企业家兼教授。

他最惊人之处就是,能够一路逆袭,从中专生一路考到博士。


他的故事有点传奇。

他刚读中专时,全班40个人。有一次老师问他们,毕业以后的理想是什么?

全班38人都说要找个好工作、要买房子、买车、找个好老婆等等。

只有他说,想当发明家。还有一个同学说想当富翁。

没想到,自此他们两个人竟成了同学们孤立的对象。

觉得这两人太能吹牛X了。当面嘲笑他说,“如果你能当发明家,那我早当总统了!”


沈丰说,我当时很疑惑, 为什么说出自己的理想,会遭到这么多人反对呢? 他静下心来想他们到底为什么反对呢?

○他们的反对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反应?

○还是因为你跟他们不一样,他们受刺激了呢?

后来想想, 他们应该是第二种原因,于是选择不在意。


结果沈丰读中专期间,在核心杂志上发表了四篇专业论文,还在一个全国发明大赛上拿了三等奖。

这是他第一次靠自己的缜密计划,花了四年时间,证明了自己的理想不是空想。他说 这件事对他后面的人生来说,是个重要的正向体验。

他总结道:

第一,要有目标的去努力;

第二,忽略坚持途中的各种杂音。


2


沈丰毕业后进入当地一家很大的日资企业。

中专的身份去了只能当工人,可沈丰想进这家企业的设计处。那个部门要求很高,即便是本科生也很难进。

于是沈丰就为自己设了进设计处的目标。

怎么才能进去呢?首先需要引起厂长的注意。

可若让厂长在2000人的工厂里注意到一个中专生,也挺难,那怎么办呢?


沈丰设计了一个路径,他花了半年时间申请了两项技术专利,然后用这两个专利分析,给厂长写了一份公司产品合理化建议书。

结果厂长第二天就要求见他,并答应为他安排一次特殊的招聘,有7个人竞聘,第一名可进入设计部。

结果, 沈丰以笔试面试第一名的成绩如愿进入了设计部。

再后来,为了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机会,他跳槽去了北京。 一路学习工作,获得了博士学位。还做了很多国家课题。



如果说,沈丰虽然中专起步,但也算有些技术基础。那他的弟弟可就是那种起点不能再低的人了。

沈丰自己是个要上进的人。 他的弟弟则和他截然相反,天天打架斗殴,勉强混到了初中。

沈丰说他每次回家,都看到弟弟脸上身上挂着彩,枕头下面还长期放着一跟半米多长的钢管。

说是,如果他朋友挨欺负,他要帮人家报仇。

沈丰说,你看看那些经常挨打的人,都是整天想给别人报仇的人。


后来, 沈丰觉得老家的环境不太好,就把弟弟带去了自己所在的城市,读了个技校。

同时,在身边也能对弟弟各种规范。 所以,沈丰也因此养成了爱教训人的习惯。

沈丰到北京工作后,也带弟弟去了北京。


有一次,沈丰工作的地方,刚好有个德国公司需要招聘技术工人去德国培训。

沈丰得知这个消息之后, 自己花了3个月时间培训他弟弟。

先把那家公司的公司介绍,产品介绍,还有规章制度等所有内容拿到手,整理成厚厚的一本,都是英文的。让弟弟全背下来。

要知道弟弟的英文几乎是零基础,查着字典,最后好不容易弟弟念熟了。


最后两周时,沈丰准备了20个面试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包括自我介绍还有一些专业内容,也是英文的, 让弟弟全背下来。

最后一周,沈丰给弟弟设了一个魔鬼训练,锻炼说英文的勇气和胆量。

沈丰带着弟弟在北京地铁里,趁晚高峰下班时,人最多的时候,沈丰问,弟弟用英文回答。答不上来,照着大声读也可以。

一开始弟弟脸红得不得了,后来哥哥逼着他张口说,就这样一周后,弟弟回答这20个问题完全没问题了。


后来弟弟去面试,当时有6个人应聘。面试到一半时,弟弟和德国主考官说,我可以用英语说。

结果,下半场弟弟用英文回答问题,非常流利。

面试结束后,主考官说,其他5个人可以当工人、他弟弟可以当工程师。

结果弟弟的工资4000起步,另外5个按正常工人薪资1500元起。

职场第一步就拉开了差距。


沈丰的弟弟在这家公司做了9年了,每个带过他的经理离开岗位时,都会给下一任经理推荐他,说这个小伙子非常好。

后来弟弟一路升到部门经理。如今也在北京有房有车、年薪超过50万。

弟弟和沈丰说,“哥,我没给你丢脸。”


3


沈丰是个主动为自己规划的人,弟弟是个被动接受规划的代表。

无论如何,有目标的人,总是比没目标的人更容易成功。

关于自己的人生经历,沈丰总结说:

1、永远不要害怕起点低。

也不要觉得没考上大学,没什么学历就一事无成。其实成功的路有很多条。


2、不论是主动规划还是被动规划,人都要有人生规划。

只要规划的大方向定好后,就要马上去做。过程中要有耐心。

效果可能需要半年、一年甚至2-3年才能看到。只要方向对,就坚定去做。

不要天天问,怎么还没效果哇,量变到质变需要的是积累。 积累不够,当然没效果。 大部分失败的人都是在中途放弃的。


3、目标本质上是一种动力。

当你实现一个目标时,你还会有新的目标。但至少要实现到某个阶段后,再对目标进行调整。一个个目标是前进的加油站。


其实除了这3点以外,我从他那里还学到:

1、 无论目标是什么,多积累能力都不会错。

能力越多,对未来就越有信心,对未来有信心,对当下才越有耐心。

同时,不要怕眼下吃亏,要盯住长远的收获。


沈丰弟弟一开始去读技校时,他的朋友已经出去打工赚钱了。

后来,沈丰的弟弟好长一段时间没什么工作,哥哥让他学英语,那时候他也很痛苦,觉得自己谁都不如,哥哥让他学的东西,他也不觉得会有什么用。

那是因为他站在低的位置上,看不高、望不远。如果他没有傻傻地坚持,怎么能看到并达到哥哥所描绘的那个“目标”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