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朋友四喜
通过扑倒丸子
再度上线
并郑重宣布
有些事,认真你就输了
但有些戏,错过你就哭了
比如刚发布了概念宣传片的
摸!金!玦!
《寻龙诀》根据《鬼吹灯》后四部改编而成,
一开始便赚足了观众的眼球。
电影中那些吃人的毒蝇、复活了的日本兵、能把人变成粽子的毒灰、闪着磷火的奈何桥、打开棺椁的圆盘钥匙、能让人看到幻象的彼岸花……
其实在现实中都是瞎编的,《鬼吹灯》、《盗墓笔记》归根结底都是奇幻文学、影视作品,要是信以为真,你就真闹笑话了。
比如《寻龙诀》虚构了一个辽国公主奥古,
她的墓是这样的
▼
而现实中的辽墓,
比如河北宣化辽墓中的张匡正墓,是这样的
▼
(前室东西壁分别是茶道图与散乐图)
(后室顶部有一副天文图,绘有二十八星宿)
那么电影《寻龙诀》里,
展示的那些盗墓技术真实吗?
虽 然 中 国 古 代 的 盗 墓 史 迹 斑 斑 可 考,但 具 体 的 盗 墓 技 术 其 实 并 不 为 外 人 所 知 ,毕 竟 盗 墓 终 归 是 见 不 得 光 的 事 。
在 这 里 附 上 传 说 中
摸 金 手 册
供 各 位 骨 骼 清 奇 的 少 年 们 探 讨
摸 金 暗 语
▼
摸 金 技 能
天 鹅 下 蛋
用分金定穴之法,观天星,辨主墓,直指墓室墓顶,从天而降,后而入主墓,避机关,起棺椁,全身而退,乃摸金校尉独有技能,谓之天鹅下蛋。
魁 星 踢 斗
搬山道人的绝技之一。原著中描述该绝技招式为“绕到僵尸身后,双臂从它腋下穿过,反锁后颈,抬膝顶住大椎,凭着一股巧劲,卸去僵尸大椎”。
熟 背 寻 龙 诀
寻龙分金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
关门如有八重险,不出阴阳八卦形。
晚清年间,有名金盆洗手的摸金校尉,人称张三链子、张三爷。
据说他自一古冢里掘得了十六字天卦全象,并结合摸金校尉的专利产品“寻龙诀”,撰写了一部《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
但此书夺天地之秘,恐损阳寿,
便毁去阴阳术的那半本,剩下的半本传给了他的徒弟阴阳眼孙国辅,连他的亲生子孙都没得传授。
风 水 罗 盘
《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有云:千里寻龙,求之左右,顺阳五步,阴从其一,逶蛇飘忽,突然南北。
这十六条中,只有一条透过地脉的才是真正的龙。
逶 蛇 的 龙 脉
《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化”字卷中“易(易者换也)龙经”有载:
龙脉改形换势,转风变水,至少需要动地脉周围九个相关的主要穴眼。
理 想 的 风 水 图
除了上文介绍过的一些必备技能外,
还 有 其 他
摸 金 口 诀 、风 水 学 和 发 展 史 ,
也是每一个摸金校尉必须掌握了解的内容。
其 他 摸 金 口 诀
摸金校尉进入古墓玄宫之后,开棺前必须要在东南角摆放一支点燃的蜡烛,一是防止玄宫中的有毒气体突然增加,二来这算是几千年前祖师爷所传一条活人与死人之间的默认契约。
蜡烛灭了,说明这玄宫中的明器拿不得,
这条是被摸金校尉最为看重的
“
灯灭不摸金
”
规则。
至于为什么选在东南角点蜡烛,在五行中的说法是五行家们照着阴阳五行给东南西北中配上五种颜色,而每种颜色又配上一个神兽与一个神灵;
东为青龙,西为白虎,南为朱雀,北为玄武,黄为中央正色。
据传,这支蜡烛,称之为“命灯”,而盗墓行规就是
“
人点烛,鬼吹灯。烛亮而行,烛灭而退。
”
也就是说,如果鬼不让盗墓,就会把灯吹灭,民间称这种灭灯行为便是“鬼吹灯”。
当然,小说终归是小说。其实不难看出,“鬼吹灯”虽是一种迷信说法,却又是一种科学做法。用现在咱们科学的原理来解释的话,盗墓前之所以要点燃一支蜡烛,主要是为了判断墓室中的氧气含量:
如果蜡烛能持续燃烧,说明墓室中氧气充分;若蜡烛熄灭,则说明墓室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这个时候如果不及时退出,轻则会出现各种头痛、昏迷、呆滞等不良反应,重则还可能会在极度恐惧之下产生遭遇“尸变”掐脖子等恐怖幻觉,甚至直接面临死亡。
另外还有,在尸身上探宝时,因为十指连心所以不能摸尸体的手掌,一定要搭住肩膀从腋下慢慢来,否则会沾染怨气甚至引发诈尸。“黑棺”指的是用黑沉木做成的素色棺材,这种特殊的木材只能在昆仑山找到,是巫术高手最喜用的材料。
这样的棺材必须用特制的捆尸绳层层裹起,
否则会引发墓主的诅咒。
▼
最后解答大家很关心的问题:
中 国 古 代 的 墓 葬 中
到 底 有 没 有 机 关 、埋 伏 ?
唐代有一本收录志怪小说的集子叫《酉阳杂俎》,里面写道:
开时箭出如雨,射杀数人。众惧欲出,某审无他,必机关耳,乃令投石其中……至开第二重门,有木人数十,张目运剑,又伤数人……棺两角忽飒飒风起,有沙迸扑人面。须臾风甚,沙出如注,遂没至膝,众皆恐走。比出,门已塞矣。一人复为沙埋死,乃同酹地谢之,誓不发冢。
箭弩、兵士、飞沙,
伏火、毒烟、洪水……
中国古代各种墓葬机关的传说可谓神乎其神,
不过中国古代的墓主人对于盗墓,也确实不是坐以待毙的。他们的一个常用思路是:
把墓封起来。
乾 陵 遗 址
至于盗墓史,从春秋战国起,历史上便出现了盗墓的记载,战乱的年代无人管束,盗墓猖獗,和平的年代权贵横行,汉代甚至出现了诸侯王刘去在其封国内以盗墓为淫乐的现象,
中国上下古史,确实不啻为一部“绵延不断”的盗墓史。
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
伤心宝贝推荐各位参阅人大王子今教授的
《中国盗墓史》
▼
而盗墓的动机各异,
除了
物利、怨仇
外,
还有
破势、寻亲、迷信
等。
但无论如何,自古以来
舆论、传说、礼制、法律
都对盗墓十分不耻,譬如民谚中的四大缺德就包括“挖绝户坟”一项。
▲
“东陵大盗”孙殿英
而最令人伤心的是
中国现实中的盗墓到今天仍屡禁不绝
也许文学影视中的盗墓是一场“
浪漫的游戏
”
但是现实世界中的盗墓却是一场“
残酷的浩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