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全文:
南京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宁政办发〔2017〕149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规划》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宁镇扬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提升我市区域中心城市功能,打造扬子江龙头城市,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我市实施方案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定位
围绕特大城市、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城市定位,充分发挥省会城市以及宁镇扬区域核心城市优势,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加快建设“一带一路”节点城市、长江经济带门户城市,发挥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城市作用,引领宁镇扬一体化进程,打造扬子江城市群龙头城市。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宁镇扬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初步建成具有较强活力和竞争力的国际性大都市区,南京作为宁镇扬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与镇江、扬州基础设施同城通达,主枢纽站间半小时通达、主城区间一小时通达,产业体系互补共荣,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民生服务同城共享,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建成和谐、幸福、宜居的优质生活环境和生态文明区域。
二、重点任务
(一)推动产业体系分工协作
1.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南京市实施方案》,大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电网、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新能源汽车等七大类14个重点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实施智能制造装备升级计划和智能工厂示范建设,推动企业装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着力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重点推进石化、汽车以及轨道交通、数控机床、航空配套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产业链配套协作,联合打造一批省级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长三角产业集群。(牵头单位:市经信委,参加单位:相关开发区)
2.提升服务型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经济结构向生产性服务业主导升级,提升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保持平均10%左右的增速,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54%以上。构建区域金融合作平台,推进区域金融市场联动、产业整合和管理创新。加快推进江北新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试点工作,打造宁镇扬服务贸易平台和窗口。推进旅游、会展、文化创意等产业链合作发展。(牵头单位:市经信委,参加单位:江北新区管委会,市发改委、科委、金融办、商务局、旅游委、文广新局,相关开发区)
3.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四大片区工业布局调整,有序推动片区整治、重点企业搬迁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危化品行业整治和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加快淘汰环保和安全不达标的企业,从产业政策、技术标准、节能减排等多方面入手,支持生产效率低下、消耗高、污染重的中小型企业加快落后产能退出步伐。推动南化、梅钢等重点骨干企业转型发展。(牵头单位:市经信委,参加单位:江北新区管委会,市发改委,相关开发区)
4.提升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探索建立宁镇扬农业协同发展推进机制,加强农业布局规划协调,加快农产品品质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强化农业科技交流合作。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园区开展有效对接,建立农产品外埠生产基地,保障菜篮子产品的同城化供给和区域粮食安全。推进宁镇扬区域内农产品无障碍流通,构建集散结合、冷链物流、产销对接、信息畅通、追溯管理的现代农产品市场流通网络。依托众彩物流等大型批发市场,高标准建设宁镇扬农副产品互联互通信息平台,努力推进统一标准化体系和检测结果互认。(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参加单位:市发改委、农委)
5.促进旅游产业合作。发挥旅游业在宁镇扬合作中的先导优势,率先推进区域旅游同城化发展,联合开发旅游精品线路,联合召开旅游线路产品推介会,共同建设区域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实现宁镇扬旅游一卡通落地。依托南京古都资源发挥区域性旅游集散地辐射带动作用,联合开发跨界旅游资源。依托沿江风光带,积极建设国际长江邮轮母港。建立休闲农业旅游同城管理体系,特色布点,错位发展,实现宁镇扬休闲农业旅游一体化。(牵头单位:市旅游委)
6.推进产业分工合作。紧扣产业发展阶段性规律,探索建立科学有效、利益共享、合力推进的产业合作机制。定期开展产业对接与推介会,做好重大招商项目储备,畅通招商信息渠道。探索设立宁镇扬产业发展基金,搭建产业联盟和产业交流合作平台,引导三市产业有序流动、双向转移、协调发展,促进区域产业一体化。(牵头单位:市经信委,参加单位:市发改委、科委、商务局,相关开发区)
(二)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7.加快轨道交通规划与建设。推进宁镇扬交通同城深度融合,积极构建通勤化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开展北沿江高铁宁扬段、南沿江城际宁镇段、连淮扬镇南延(镇宣)铁路、京沪高铁宁扬联络线前期工作。加强三市城市轨道交通对接,宁句城际轨道力争年内开工,宁扬、宁镇城际开展前期研究对接。加快铁路南京北站的选址、进出线路研究工作。进一步完善南京南站周边市政配套及集疏运体系。(牵头单位:市规划局、交通运输局;参加单位:江北新区管委会,市发改委、国土局、规划局、交通集团、地铁集团)
8.加快完善高速公路和城际干线路网。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布局,加快城际快速路网联接。新建浦仪公路,加快312国道、002省道、122省道、340省道、南京龙潭疏港公路建设,推进104国道、328国道改扩建、南京绕越高速新篁互通连接线等项目前期工作。(牵头单位:市规划局、交通运输局)
9.加快海港枢纽建设。推进长江以下12.5米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港口通过能力。以集装箱、煤炭等大宗散货物资为主要对象,加强海港建设,改善水铁联运设施条件,重点发展江海河联运,联合内河主要港口、沿海港口,形成紧密衔接、畅通高效的航运体系。推进宁镇扬交界地区尤其是紧邻南京的镇江水域联检锚地扩建工程,建设5万吨级海轮锚位3个,做好-12.5米深水航道上延至南京的配套工程。探索推进与镇江、扬州两市港口资源整合与协调发展,共同打造宁镇扬组合港,推进长江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建设。(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参加单位:南京港集团)
10.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基础通信网、无线宽带网、数字电视网等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构建宽带化、智能化的信息网络。积极推进宁镇扬通信资费一体化。(牵头单位:市经信委;参加单位:南京市通管办)
11.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同城化建设。推进跨界地区在区域供水、污水处理、燃气管道等市政基础设施方面的衔接与联网,促进市政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协调推进防洪抗旱基础设施建设。(牵头单位:市建委;参加单位:市交通运输局、水务局、城建集团)
(三)推进区域创新协同发展
12.激发自主创新能力。激发企业自主创新内在动力,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强化企业在技术基础决策、研发投入、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应用中的主体地位。实施“科技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内生发展动力。支持科技中小微企业发展,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集群。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源头作用,推动重大研发平台建设,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新兴产业研发体系。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同、多技术集成的重大研发与应用平台,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行动计划,探索“互联网+产学研”新模式。(牵头单位:市科委)
13.优化创新创业空间布局。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和要素,着力构建协同有序、优势互补、科学有效的区域创新体系,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全力打造国家级江北新区创新高地,强化科技同经济、创新成果同产业、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四个对接”,促进科技创新要素、平台、人才、政策“四个集聚”,实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产业高端发展、集聚全球优质创新资源、营造最优创新生态“四个突破”。创新南京高新区(一区两园)建设体制机制,建立综合评价和主要指标定期通报制度,争当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排头兵。(牵头单位:市科委;参加单位:江北新区管委会)
14.构建区域创新分工合作新格局。强化我市区域创新中心职能,推进与镇江、扬州两市在产业分工、设施共建、资源共享、平台开放等层面的合作。与镇江、扬州两市联合培育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扩大“南京联合产权(科技)交易所”和“国家专利技术(南京)展示交易中心”服务范围。支持南大—扬州光电研究院、南大—扬州化工研究院,南大—镇江高新技术研究院建设。(牵头单位:市科委)
(四)推进民生服务同城共享
15.构建区域社会信用体系。深入推动宁镇扬区域信用一体化建设,推动信用制度标准共建、信用信息互联互通、信用产品交换互认。深化宁镇扬区域重点领域信用体系合作,推进以区域联合奖惩为重点的制度建设。培育发展信用服务机构,推动信用服务市场快速发展。(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16.推进公共交通同城化。加快建设宁镇扬客运公交网络,在跨界地区建立跨域公交换乘枢纽,积极探索开通城际公交线路,推进公交资费同城化,推进互设回程出租车候客点工作。加快整合区域公路收费站,优化设置区域内公路收费站点。加快建设马群综合换乘中心,规划建设城际轨道与公交换乘枢纽设施,实现公路客运、铁路客运、城市公交和城市轨道交通的无缝对接和零换乘。(牵头单位:市建委、交通运输局;参加单位:交通集团、城建集团)
17.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推进教育信息共享,建立统一的信息化标准,整合共享区域教育信息资源,推进各阶段、各类型教育信息化合作。探索建设统一的继续教育网络平台,实现培训网络和课程自由选择。推进基础教育资源统筹共享,建立基础教育学校联盟,鼓励跨区域学校牵手帮扶,深化校长和教师交流合作机制。推进职业教育合作办学,与镇江、扬州两市共同打造宁镇扬区域职业教育品牌。(牵头单位:市教育局)
18.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共享。完善宁镇扬三市统一预约挂号平台功能,依托省平台实现三市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例、远程专家会诊和稀有血型信息等互联互通,促进医疗服务信息共享。推进与镇江、扬州两市医疗机构合作办院、设立分院、组建医疗集团,促进医疗水平共同提升。建立高层次医疗人才共享机制,推进疑难疾病联合攻关、重大疾病联合会诊。依托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开展医疗科技合作和远程医疗会诊,打造服务宁镇扬区域的医疗中心。(牵头单位:市卫计委)
19.推进文化体育交流合作。推动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与保护合作,进一步提升城市知名度与影响力。推动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和服务协作,逐步实现读者证互认。鼓励体育场馆双向开放共享,推进体育电子消费卡互通共用,合作举办各类群众性文化演出、体育比赛,共申共办全国性、国际性重大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牵头单位:市文广新局、体育局)
20.促进就业与社会保障建设。建立开放的就业服务信息平台。推进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异地受理、异地审理或就近受理、委托审理,探索建立宁镇扬仲裁机构联席会议制度。探索建立社会保险信息及服务共享机制,探索实现社会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推进社会保险参保缴费年限互认,建立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互认、信息共享、协助监督机制和同城医疗费用结算(清算)系统。(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21.开展异地养老合作。探索建立三市老年人异地养老及优待互享合作机制,力争实现养老机构享受政府补贴不受所住三市老人户籍限制。(牵头单位:市民政局)
22.加强公共事务管理对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合作,推进以“警务信息合作共享、区域应急响应”为内容的警务合作和救助系统的联网联动,构建突发事件联动处置平台,建立救灾物资紧急调拨和自然灾害紧急转移人口安置同城联动机制。逐步推进农产品和食品检验检测相互认证,开展食品药品安全联合执法。(牵头单位:市公安局、食药监局)
(五)推进毗邻地区率先融合发展
23.推进江宁—句容同城发展先行区建设。汤山—黄梅休闲城,高起点建设温泉度假、高档酒店、国际会议中心、总部经济、精品演艺等功能设施,预留土地共建大规模主题乐园,联手打造长三角地区知名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湖熟—郭庄临空发展区,充分发挥城际枢纽及临近禄口国际机场的区位优势,吸引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打造宁杭经济轴上新兴增长极和区域南部服务中心。(牵头单位:江宁区政府)
24.推进六合—仪征同城发展先行区建设。以南京江北新区建设为契机,依托六合的龙袍、东沟以及仪征的青山、真州等地打造江北沿江现代工贸和宜居创业区。加强宁扬城际沿线的规划控制预留,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推进扬滁公路、沿江高速六合连接线等道路工程建设。开通仪征—金牛湖公交班线,枣林湾—月塘—金牛湖微循环公交线路。(牵头单位:六合区政府)
25.加快仙林—宝华科学城建设。整合仙林大学城和宝华片区,着力推进国家科学城建设,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区域智慧谷和东部宜居城。仙林大学城重点推进商务中心区建设,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科技研发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培育和壮大国家级科研机构、研发中心、工程中心和实验室等,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能力。加快推进南京地铁2号线和城市公交向宝华延伸。加快推进道路规划建设衔接,贯通桂山路、江嵊路等主次干道,疏通仙林大道。(牵头单位:栖霞区政府、仙林大学城管委会)
26.加快龙潭—下蜀滨江港城建设。以临港经济和新城建设为重点,建设长江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核心区、临港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现代化新城。推进交通基础设施衔接成网和市政公用设施共建共享。加快轨道15号线与沪宁城际铁路宝华站衔接,建设下龙公路,推进龙潭港四期和六期集装箱码头以及联检锚地建设,规划建设龙潭疏港公路和铁路。(牵头单位:栖霞区政府、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六)推进生态环境共保共治
27.提高区域环境准入标准。加强跨界建设项目审批沟通合作,制订更加严格、相对统一的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探索建立重大项目联审、审批信息共享和项目转移环境信息通报制度。(牵头单位:市环保局、市规划局)
28.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共同保护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切实做好河流湖泊湿地、水源涵养区、生态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加强生态廊道建设,形成网架状、整体化生态贯通,形成区域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南京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共同保护长江稀有物种。共同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全面提升区域生态文明水平。探索建立宁镇扬区域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牵头单位:市环保局)
30.加强环境质量联合监测监督。构建宁镇扬空气和水环境质量联合监测网络,建立监测信息共享和发布机制,建立建筑施工与生产等粉尘、噪声污染联合巡查制度。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同城化处理机制。逐步实现环保执法与审批联动,制定同城化环保政策,统一环评审批尺度,加强三市跨界项目环评审批沟通合作。促进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联防联治。联合开展大气污染专项整治,建立区域大气环境信息共享与应急联动机制。重点整治市区黑臭河道,统筹建设固体废物处置设施,优化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焚烧厂和填埋场空间布局。(牵头单位:市环保局)
三、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市推进宁镇扬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作用,统一领导全市推进宁镇扬一体化发展工作,统筹协调一体化发展重大事项。能源、信息化、科技创新、生态环保、城乡建设、交通、水利、社会保障等八个专项工作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协商推进各领域一体化发展。各区和市各部门组建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构,为统筹推进宁镇扬一体化提供组织保障。
(二)编制项目清单
全面贯彻落实《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规划》精神,以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以及民生工程为重点,梳理一批事关一体化发展的重大项目,编制合作项目清单,明确责任分工,确保项目协调有序向前推进。
(三)加强评估监督
建立健全方案实施的激励约束机制、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高综合评价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加强跟踪监测,适时开展方案实施中期评估和专项监测,把握方案实施进度和成效,保证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