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融圈
金融业内领先的资讯与观点平台,金融圈人士必读的公众账号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金融圈

台湾的富二代教育:大学毕业就被父亲派人带去“喝花酒”——不要相信漂亮女人

金融圈  · 公众号  ·  · 2017-09-12 16:46

正文

“你一个人,不怕遇到坏人吗?”“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碰到比我更坏的人。”

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 ID:hstl8888

作者丨毕亚军 美编丨刘彦潮



少管所的“小流氓”



“没有战争打,会觉得很无聊。” 这是尹衍梁聊天聊到high以后,脱口而出的话。


这句话,也最能说明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好斗,不服输,是尹衍梁最显著的特征。只不过,“斗”和“不服输”的目标、策略、方法和境界,一直在转型,也一直在升级。


今天挥舞着万亿级生意的尹衍梁,有着很不光彩的曾经。他 的父亲尹书田1949年之前已在上海、青岛从事纺织事业,之后移居台湾设立润华染织厂,成为一代成功企业家。


尹衍梁是父亲唯一的男孩,父亲对他疼爱有加,但疼爱却是“骂是亲,打是爱”。


“七八岁开始,每天都挨打。”


棍棒下的尹衍梁除了“一直穿长袖”减轻疼痛,还想出个对抗法:“你打我,我就去打别人。”


结果形成恶循环。


父亲刚打完他,他就出去打别人。他一出去打别人,回来父亲就再打他。以打制打,越打越不像话,越打越不听话。 相信棍棒出孝子的尹书田,眼睁睁地打出个逆子。


尹衍梁14岁那年,尹书田觉得再也无法打回一个好儿子,又担心已经很有战斗力的尹衍梁捅出大篓子,索性把他送到进德中学(感化院,类似大陆少管所),让他边受管教边学习。


▲ 他也是感化院走出来的孩子


那时的尹衍梁,俨然就是个“小流氓”。 进德中学报道的第一天,他就痛揍一名同学,然后被警察抓到派出所,绑在墙上用皮带抽了一顿。


混到初中三年级,尹衍梁还连26个英文字母都写不全,数学更不会。


直到两件事,他的人生才触底,然后大反弹。


一次是被人用刀划破了肚子 父亲去看他。


“我们坐在花园石凳上,他哭了起来,忏悔过去对我的责骂。说,我不是不爱你,是要你的未来好。” 那天晚上,尹衍梁开始解除对父亲的“深仇大恨”,开始思考起未来和人生。


另一次是到校外跟人单挑,他以为自己能赢,结果却以明显劣势出血负伤。


狼狈不堪回校后,一位老师替他隐瞒战况,给他治伤,还送他一句话: “你打架不就是为了引人注意吗?如果好好念书、好好做人,别人一样会注意你,甚至会敬你、爱你。”


这位老师就是后来出任了台湾“立法院院长”的王金平。尹衍梁说,王老师这句话给了他“争强好斗”的新方向,比父亲的眼泪还重要。


出息后,尹衍梁还曾向王金平跪谢再造之恩。



在父亲的感化、王老师的指引下,尹衍梁从每天背三个单词,做一道题开始,慢慢变了样。


“我还是跟人斗、和人比,但改变了方向,不再是小流氓耀武扬威,让人怕,而是比谁能更会念书,将来更出息,更受人肯定和尊敬。”




接班30年,集团规模扩张近千倍



尹衍梁接班时,父亲创办的润泰集团虽然已有不俗的成绩,但企业总资产不过39亿新台币。


30来年过去, 今天的润泰系已是台湾前五大集团,总资产超过3万5000亿新台币,规模扩充近千倍,为台湾传统产业规模第一。



除了将原有的纺织做到世界级,建筑、地产、零售和金融,都是尹衍梁壮大的新生意。


1995年尹衍梁把预制技术引入台湾,然后持续创新,以工业化改良建筑业,流水线一样造房子。这让他成为顶尖的建筑与地产商,成为拥有超过500项工程专利的发明人,也成为最让他自豪的俄罗斯国际工程院院士。


Discovery频道曾专门用一年多的时间,拍摄尹衍梁和团队采用预铸工法盖大楼的每一个步骤,并制作成专题纪录片全球播出。


庞大的零售体系则源自他对大陆机遇的把握。


1997年,看好大陆零售业前景的尹衍梁在上海成立大润发,向大型连锁超市进军。


面对沃尔玛、家乐福在一线城市的强势,他以“农村包围城市”为策略,深耕二、三线城市,最终超越对手成了大陆零售的新霸主。



“打仗可能会输,但不打却永远不会赢。” 这是尹衍梁的座右铭之一,他在金融业的成就,正是来自一次又一次的主动征战和勇敢出击。


从1980年代起,尹衍梁便不断以合作参股和公开竞购为主介入金融企业。几十年的合作与争斗下来,他已是台湾老牌寿险企业南山人寿的大老板,是台湾第三大金控集团中信金的大股东,同时还染指了 大陆银行与保险业。


同时,尹衍梁还是台湾生物医药领域投入最多,也最成功的人之一。这些年,他牵头投资了一大批新兴生物医药企业,其中不少都已上市,并获得百倍级的超级回报。


“要有使命感和前瞻性,在恰当的时机进行正确的布局,成败的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人去执行。” 是尹衍梁征战商海的指导思想。


因此,绝大多数时间,他都在做两件事,而且只做这两件事:构想未来、找人落实未来。


父亲曾教育尹衍梁: “商人的生命就是信用。小商人贩卖的是货品,大商人贩卖的是信用。”


这也是尹衍梁的生意乃至人生哲学。 他说:“我到现在也是和爸爸一样, 贩卖信用。不要先想赚钱,先把事情做好,钱就会来追你。


只不过,尹衍梁在信用之外再加了两个词:仗义、疏财。他的经营,也侧重在经营人脉,经营人心。



仗义、疏财,关系从学校抓起



有媒体评价尹衍梁为两岸第一“红顶商人”。


在台湾,他是国民党的工商砥柱;在大陆,他是多次被邀站上天安门的贵宾。他在政商文界的好朋友,包括受过他益的人,多到数不清。


这样的亨通来自尹衍梁对人脉的经营。很多商人的人脉是交易,尹衍梁把交易变成情义,而且用大义与公义作为建立情义的根基。


其中最典型的“经营”是“关系从学校抓起”。


早在特殊的1989年,尹衍梁就跟老师南怀瑾商量,豪捐一笔款项在大陆设立了光华教育基金,一举跟30多所大学建立了联系。


1994年,尹衍梁再次豪捐1000万美元,支持北大创办了光华管理学院, 也跟中国最高学府以及一大批精英人才建立起血浓于水的关系。



他还拒绝了将学院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建议,取名为“光华”,寓意光大中华。他说,北大不缺一栋楼,因此楼我就不捐了,我捐点更有贡献的,那就捐所培养紧缺人才的学院吧。


捐了“光华”还不过瘾,尹衍梁又拉合作伙伴美国安泰人寿捐出800万美元、自己再捐200万美元,支持上海交大创办了安泰管理学院,后来又再支持复旦创立了太平洋金融学院。



推动这些的过程中,尹衍梁吃过不少的苦。


1989年过来做光华教育基金,整个飞机上,除了航空公司的职员,只有他一个人。基金刚成立时,他的国民党身份甚至让国台办下通牒,不许收他的钱。 后来,事情惊动杨尚昆,杨主席小笔一挥,他的钱才继续发下去。


但尹衍梁在困难中坚持把钱捐下去,把学办下去,这让他收获了帮助大陆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就感,也帮他与大陆建立起优越的沟通桥梁。


虽然他甚少出席“光华”“安泰”的活动,更不对办学指手画脚,但在这些地方,谁人不识他?当他前往大陆扩张生意,这自然会给他带来不能说绝对有,也不能说绝对无的便利。


一个例子是,润泰到大陆开拓零售事业时,给大润签发核准营业执照的官员,就是曾经从尹衍梁手中领过光华奖学金的毕业生。


在台湾,尹衍梁更通过与教育界亲密,把“关系从学校抓起”升级到“招揽人才从学校抓起”,以教育为平台编织出一张网罗人才的大网。


每逢教师节,尹衍梁都会亲手给老师们写卡片、送水果,数十年如一日。至于同学,更是聚会、茶叙,甚至嗨皮不能停。


如今,润泰 的很多重臣都是 尹衍梁教育朋友圈 的同学、校友,或者通过他们云集来的人。


主动吃亏,“两肋插刀”,是尹衍梁建立人脉的基本大法。对有老师、同学、校友如此,对其他交集者,他也是如此。


康师傅的魏家闹出问题油事件后拉他解围,他没有推辞就站出来。后来魏家捐款成立食安基金的承诺迟迟不兑现,尹衍梁惹骂上身,他则直接对外讲:“他们如果真不捐,我捐。”



喜欢帮助落难的能人,则是尹衍梁的又一招。


大多数人都更喜欢攀附春风得意的人,但尹衍梁却钟爱在能人落难时雪中送炭,以结患难之交,而且把“炭火” 送得恰到好处,情真意切。


有熟悉他这作风的人讲,包括跟这些失意者交流,他都非常注意分寸, “绝不会让对方感到他是去雪中送炭、给恩惠,而是非常尊敬,鼓励你,甚至坐下来时,椅子都只坐三分之一。”



创业不要怕犯错,但要懂得管理风险



尹衍梁的商业旅程是从一连串的失败开始。


26岁时,读完书,服完兵役,还走了大半个世界的尹衍梁,意气风发要自己创业,父亲无条件地支持了他。


结果,他开机械厂,很快倒闭了;不服,再开染料厂,染料却爆炸了。


两次折腾赔掉了三千多万元新台币,但父亲态度平和,只说了句: “恭喜你得到可贵的失败经验,你以后比别人更不会犯错了。”


这件事对尹衍梁触动很大。


他说,这激发了他的不服输,让他吸取教训走向正确,也让他对成败有了辩证的看法。


“我一生都利用犯错来学习,我犯了非常多的错,但我从中记取教训,避免了更多错误。”


因此,他总鼓励大家: 成功从失败开始,不要怕犯错,不要怕挫折。


“若是为了做对而犯了错,我还有奖励;我只怕不去追求正确的东西,不怕错。”


发“导弹”而非“炮弹”,是尹衍梁的风控哲学。


他说:“炮弹发射后,你只能眼看它是否击中目标,但导弹可以透过随时控制与修正,如降低、转移,来使命中率最高。”



95%财产捐给社会,不让钱财害子孙



2012年,尹衍梁捐资1.02亿美元,设立了一个世界级的奖项——唐奖,表彰在可持续发展、生物制药科学、汉学和法治研究领域具有创造性成就和贡献的个人或机构,并对获奖者给出高于诺贝尔奖金的奖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