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是什么?
野蛮生长的周遭现实?
无差别的文化环境?
网络文化生长状态?
...
将它们混合、浓缩、汇聚
我们会看到什么?
将瞬息万变的现实移到展厅,呈现纯野生状态的当代文化想象,11月1日,由艺术家徐震策划,哲学家陆兴华做学术主持的展览 “
野⽣⼤都会”
将在上海宝龙美术馆给大家带来一场当代艺术的狂欢。
“野生大都会”邀请了15位潮流前沿的国际当代艺术家、音乐人,时装设计师等各类跨界艺术家。他们将展出共超过40件的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影像艺术、媒体艺术和数字艺术作品,超越传统,以奇观的方式呈现出群体的年轻化表达。
博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沃霍尔说“每个人都能成名 15 分钟”,大师远逝,预言流传;30 多年后,这两句预言中的未来已来,正是我们今天的现实。
这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每一秒都有无数讯息的诞生或消亡。整个世界像是在被看不见的虚拟世界推动着加速运转,虚拟和现实世界的结合与交融也提供了艺术家们无限新的可能性。
Katja Novitskova,
POST INTERNET SURVIVAL GUIDE 2010
自1917年,马赛尔·杜尚把小便池放进美术馆之后,艺术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彻底地打破了传统艺术的束缚。从固有的表达方式中跳脱出来,告诉全世界艺术是不能被限制的。创作者们永远充斥着对宇宙万物的好奇心,并一直在探索无限的新的可能。
“野生大都会”是以文化调查和社会调研的方式,不设限的对现状进行观察和挖掘。
在本次展览中,现实的虚拟化、文化的资本化、大数据统治下的机器演算、国家的品牌效应、个体碎片化等正在发生、正在改变生活方向和维度的热点,都是可兹深入探讨的话题。
旨在引发观者探讨大众文化消费产品如何产生、如何成为社会文明的一员、如何影响其他文化发展等深度问题。
陈冠希
,时装设计师、企业家、音乐人
也是一位艺术家
他的作品融合了音乐和艺术这两种艺术形态
为观众带来新的艺术体验模式和角度
伦敦泰特美术馆合作艺术家
Austin Lee
使用喷枪、画笔与计算机科技数码产品进行互动
纽约雕塑绘画艺术家
Josh Sperling
探索了
用绘画去构造雕塑质感的潜力
爱马仕合作艺术家
陆平原
用“故事”拓宽艺术作品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的状态
L
V基金会合作艺术家
丁力
通过对
油画颜料、喷漆、画笔与画框的重构
呈现全新的视觉语言
“商业有商业的美学,想不通的艺术家永远在底层。”
徐震
以一向幽默讽刺的创作
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新的审美意趣和观看方式
“Power Play !! 我十五岁起就是个女权主义者。”
柏林跨媒介艺术家
Anna Uddenberg
研究
身份、自我认知及社会权利之间的关系
"我创造了另类的宇宙,这是我自己的星球,我自己的霸权。“
蒂芙尼基金会合作艺术家
Jacolby Satterwhite
将行为表演、动画和个人生活的日常瞬间
编织串联在一起
"我喜欢这种感觉:
我使用技术,技术使用不了我。我一直是色彩的超级粉丝。"
耐克合作洛杉矶艺术家
Steven Harrington
其作品充分展现出迷幻的当代潮流
收到年轻人的喜爱与吹捧
展览现场将由上海实验电子音乐代表人物
随时切换当代艺术展厅与实验音乐现场
33EMYBW
融合概念化元素
GOOOOOSE
游走在数字程序与硬件合成器的边界
似乎在试图重构人与机器的微妙联系
呈现出了一种不同风格冲突下的和谐感
汉堡艺术协会合作爱沙尼亚艺术家
Katja Novitskova
将网络中采集的各种图像与数据可视化
反映网络对当下时代的审美习惯
和信息组织方式的影响
伦敦V&A博物馆合作艺术家
尉洪磊
混合网络流通的图像
呈现来自中国城市纹理中无序生长着的视觉文化
90后新锐艺术家
李汉威
使用商业广告与电影的形式进行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