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地时间 2024 年 5 月 10 日,传奇数学家、慈善家,被誉为华尔街最成功投资者的吉姆·西蒙斯(Jim Simons)在美国纽约去世,享年 86 岁。此时,他的净资产估值为 314 亿美元,名列世界上最富有个人排名的第 51 位。
吉姆·西蒙斯 1938 年 4 月 25 日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
作为数学家,西蒙斯以其在几何与拓扑学领域的研究闻名。他在 23 岁时取得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博士学位,之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任教,并加入美国国防分析研究所(IDA)研究战时密码破译;由于公开反对越南战争,西蒙斯被 IDA 解雇,随后加入纽约州立大学的分校石溪大学,并在 1968-1978 年间担任石溪大学数学系主任。
1974 年,西蒙斯与陈省身共同提出了陈-西蒙斯规范定理(Chern–Simons form),这一理论框架将几何、拓扑学与量子场论相结合,对理论物理学,特别是量子场论和弦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西蒙斯因此在 1976 年获得美国几何界最高奖——美国数学会凡勃伦几何奖。
站在学术荣誉顶峰的西蒙斯,这时却放弃了科研生涯,将他的数学天才投入到了另一个平淡无奇的研究领域: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赚到更多的钱。
1978 年,毫无金融背景的西蒙斯创立了一家小型投资公司,他没有招募传统的金融从业者,而是聘请数学家、物理学家和统计学家,利用先进的计算模型分析数据,预测货币和大宗商品的价格变化。四年之后,这家公司更名为“文艺复兴科技”(Renaissance Technologies),将投资目标扩展到股票。他们搜集每一种可能有用的数据——非洲政治动荡的新闻报道、亚洲小国的银行统计数据、秘鲁马铃薯价格上涨的消息,将其输入计算机模型以寻找市场的非随机波动。最终,西蒙斯和他的科学家团队向世界证明,商品、货币、股票和债券的交易几乎都能像微积分和偏微分方程一样预测。在其量化投资风格的刺激下,华尔街对冲基金的交易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而“文艺复兴”在存续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华尔街规模最大的对冲基金;
在成立后的 30 年间,
其最主要的“奖章基金”(Medallion) 取得了前所未有的 66.1 % 的平均总年化回报率,远超过巴菲特和索罗斯等著名投资者的长期表现。
离开学术界的西蒙斯用金钱延续了他对科学的影响力。西蒙斯和妻子玛丽莲·霍里斯·西蒙斯(Marilyn Hawrys Simons)在 1994 年创立西蒙斯基金会(Simons Foundation),成为了美国基础科研领域最大的私人资助者之一:他们是西蒙斯母校麻省理工学院及伯克利的最大资助者之一,也是西蒙斯曾任教、玛丽莲曾求学的石溪大学最大捐赠者;2023 年,西蒙斯基金会向石溪大学捐赠 5 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对高等教育机构最大规模的无限制捐赠。
2016 年,西蒙斯基金会投入巨资启动“熨斗研究院”( Flatiron Institute),以期将“文艺复兴”的成功模式拓展到基础科学研究,将最先进的算法应用到计算生物学、天体物理、量子力学、神经科学等领域,西蒙斯直接参与到熨斗研究院的科研活动中。成立 2 年后,熨斗研究院就已经产出了无数的分析程序和算法,形成了 280 余篇学术论文。只要美国税法不发生剧变,西蒙斯的财富足以支撑熨斗研究院以每年近亿美元的支出永远运作下去。
本文译自《纽约客》在 2018 年对熨斗研究院的报道。当时,这家新型私人“科学帝国”的强势登场,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熨斗研究院是西蒙斯晚年最重要的事业之一,“科研圈”将此文刊出,以作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