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张是之
前几天有个热点话题一直没有写,但我觉得是个有价值的话题。副处长送外卖,12 小时赚 41 元。
我个人认为这样的体验行为本身是值得肯定的,但对由此带来政策环境的改变持保留意见。
这样的体验行为本身,总比坐在办公室里思考如何提高外卖小哥的待遇要靠谱的多。
毕竟亲身参与并且和外卖小哥在一线聊天,更接近真实的世界。
比如这位王处长一直关心的外卖小哥的休息问题,他关心的点是平台有没有休息机制。
这个问题其实和最低工资制度问题是异曲同工,都是关注平台或者公司有没有给员工一个保障机制。
关心最低工资制度的人,总担心工人赚的不够多,怕他们吃亏。
而像王处长这样关心外卖小哥休息的人,从各种媒体渠道看到「外卖骑手被困在系统里」,被算法系统赶着跑,就开始担心小哥休息的不够多,怕他们累着。
很显然,这是咸吃萝卜淡操心,都是一种第三者的上帝视角试图在为别人着想,然后试图加以干预。
实际上呢?跟王处长一起出镜的外卖骑手高师傅,一语道破天机。
高师傅说有时候要是自己觉得累了,就可以休息一下,没有单子的时候,就算是一种间歇性休息了。
而且他还给王处长展示了他休息时的状态,外卖箱当靠背,翘着二郎腿,刷刷短视频,总体上忙里偷闲还算惬意。
或者可以这么说,如果外卖骑手这份工作他自己觉得不算惬意的话,他肯定会自己选择离开,而不是继续被「困」在这里。
各种官方媒体、自媒体所渲染的,外卖骑手被困在系统里,纯粹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煽情写作手法。
也许有的人真觉得累,但只要还能离开这个行业,那就不算是被「困」在这里。
所以当王处长说,他认为应该让平台给骑手们一个消息提示或者休息机制时,高师傅的回答让这位王处长很震惊:
首先这个平台没有强制的要求你敢多少单,干多少时间,这个应该根据自身的需要。
你强行让他休息了,这不符合实际情况,不能一刀切,不能说强行工作了八小时后,让休息不让干货了,得考虑他们的生活。
什么是真实的世界,这才是真实的世界。
什么是真实的声音,这才是真实的声音。
真实的声音,不是我们或者他人站在上帝的视角,假装为他着想,而是让他自己说话。
王处长说,一开始以为这个群体更多的诉求是他们的休息权,实际情况却完全不是这样。
外卖骑手的诉求是不要一刀切,工作应该由我来决定,而不是别人替我来决定我什么时候工作,什么时候休息。
这位王处长认为高师傅的话对他冲击挺大的,
所谓冲击挺大,用我们常用的话来说,那就是毁三观。
为什么会毁三观,因为这么多年了,从中学对经济学的教育启蒙开始,一直到他成为处级干部,这么多年了,他才第一次接触到真相。
从级别和头顶的发量上来看,高中毕业至少有个十几二十年了吧,也就是说二十多年来,他第一次接触到真相。
这个真相来之不易,但我们也很容易看出来,没有一定的理论功底,这个真相来的并不牢靠,换个场景说不定王处长的视角、看法和结论,还会停留在原来的轨道和惯性上。
比如当年媒体集体讨伐「血汗工厂」富士康,说富士康剥削压榨工人,但真相是富士康的工人喜欢加班,因为能加班才能挣更多的钱。
一帮自以为是的记者和小编,却总是自加戏码,主动为工人着想。
再比如同样是美团,外卖骑手很辛苦,但人家明确说了不要一刀切地管理我休息的问题。
那好,美团那些程序员们呢?外卖骑手不容易,加班的程序员同样不容易啊。
在面对 996 加班问题时,有没有程序员能够像这位高师傅一样,说你们不要管我们什么时间休息,让我们自己决定好了。
假如程序员没有这样的高师傅,让企业自主决定、让员工自由选择的结论,是不是还是从高师傅的话语中推理得出呢?
我个人是有怀疑的,毕竟二十多年才被外卖骑手当面点醒,说明之前既没有看书,也缺乏有效的信息和反馈渠道,同时缺乏足够的推理能力。
而假如说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无论是面对富士康的「血汗工厂」问题,还是「被困在系统里的外卖骑手」问题,或者是 996 加班的问题,逻辑都是一样的,让当事人自己决定,让产权人通过契约来约定,而不是外力强制加班还是休息。
这就是正确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而不是反过来,实践去检验理论的正确性。
后来这位王处长还继续调研了网约车,认识了司机小杨。
小杨开网约车三年了,王处长问他如果提供一个顺畅的社保缴纳渠道,他会不会上?
他说我不会去上,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小杨坦言,自己觉得当下最重要的就是「挣钱、存钱」。
和前面高师傅一样,这位小杨的实话,同样让王林吃了一惊。
关于社保我们就不多说了,小杨的话让这位
人社局副处长有了新的认识:
年轻的新业态从业人员,还是更愿意把钱实实在在地握在手里,对他们来说社保还是有些遥远。
但一些基础保险,比如职业伤害险,面对突发意外情况,还是会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对于行驶在路上的他们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前面说了,
这个亲身体验的行动本身很有意义,帮助他们第一次看清了真相,是从当事人的视角出发的真相,而不是他们以为的真相。
但事情的发展却很可能有两面性,如果说他们能够认识到外卖骑手高师傅和网约车司机小杨说的都是真话和实话,让他们和平台有更多的自主决定权,那这个方向相对而言是更好的。
而如果事情的走向是,呼吁更多的管制和干预,甚至带来了更多的条款和限制,那这个结果既跟高师傅和小杨的实话不符,也不会带来更好的结果。
如果真是那样,恐怕这档节目只能看作是一个 show 的节目,没有什么实质性改变。
2021年05月04日
——————
延伸阅读:
骑手的速度永远都是你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