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钱币大百科
专注于钱币知识,钱币行情,钱币消息发布的公众号,主推:纪念币,纪念钞,长城币,老三花,纸币,银元等内容,用数据带你了解钱币市场中的行情!
51好读  ›  专栏  ›  钱币大百科

收藏真的适合普罗大众吗?

钱币大百科  · 公众号  ·  · 2019-07-11 21:34

正文

相比现在,先人们的物质生物确实很简陋,但他们对有趣的追求却更敏锐,对手工及艺术的创造更是达到了极致,无论纺织、建筑、家具、铸造、烧制,还是书法、绘画、诗词、音律等,无一不让现代人感到汗颜,尽管现代的科技发达到了一个空前的程度。都说“彩云追月得知己”,在那个纯粹时代的人,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都有一技之长,也不缺知音或知己,所以才有“兰亭集序”。

这一点,到了科技更发达的今天,生活、娱乐极致多元化,人们似乎反而迷失了,变得不知所措,连聊天聊得起来的都没有几个。号称追求个人情趣的收藏行业,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愿意反思与承认,归根结底,还是现代人比以前浮躁了,很多灵韵的艺术创造消亡了,很多优秀的传统习惯消失了。快节奏的生活与快餐文化,让艺术的创造到文化的传承,都已发生了严重的蜕化。尽管每一个收藏类别,都扛着文化的大旗,举着艺术的牌子,但藏品几乎快沦为了商品。以钱币为例,人们不再研究版别与审美,而是讨论盒子与分数,以至于进来才两三天的新手,加微信跟你聊品种、聊分数和价格,却全然不知道他发给你的图,是假币假盒。

中国钱币上下几千年,每个时期的钱币,都浓缩着那个时代背景下历史、文化、金融、金石、冶炼、制造等细节,即便是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机制币,也涉及诞生背景、币则条例、委托外单、设计、铸造、发行、流通等,就连流通时盖的小小墨印,都浓缩着一段历史。可以说,任何一个种类的钱币,要想弄得稍微明白一些,都涉及纵横交错、包括万象的信息。

进入这行越久,发现要想将之向更大外围推广难度越大,因为这不是一句、两句能说得明白的事。这是一个体系性、架构性缺失的新兴行业,还处在极其萌芽的阶段。5月北京币展期间,与几位收藏现代币的藏家聊天,我愈发感慨:这真不是一般人可以随便进入的爱好。因为,很多新人上来就会问你,这玩意能升值吗?他们进来之初就是冲着投资来的,如果是这样的话,估计只有文交所或P2P客服们的回答,会让他们满意。没有兴趣支撑的爱好,极其脆弱,因为他不会欣赏藏品的外在审美及内在文化,所以也谈不上研究与传承。而一旦本末倒置,即便他将收藏视为投资,也势必抓不准投资的品种,把不住市场的脉络,……一通乱买之后,要么失望跳楼退出,要不长远深度套牢

我多次奉劝过,如果是以纯投资的心态进来收藏钱币,那么就先做好吃药、亏本的准备。因为,处于信息不对称弱势方的你,是一群狼眼中的小白羊,极其容易被套路。同样的价格买的62分,永远状态是较次的,但卖家给你参考的可能是真正低评的62的价格。我也发现一个现象,很多时候,往往这样的新人,观点比较固执。可能是应了三部曲中“被骗了、骗自己”,下一步就是“骗别人”。可能这样的想法比较消极,但这些年看到过不少这样的新人,兴冲冲的进来,带着满腹的怨气出场,言语之间尽是酸醋与发泄。收藏是一件很雅的爱好,这就决定了尽管需要更多新人,但一定不适合所有人,尤其是那些不懂审美、不会判断的人。

新人永远是这个行业的动力与希望,每一个老人也都是从新人过来的。我只是想表达,收藏不适合所有的新人,适合这样的新人:礼貌谦逊、善于学习、善于倾听、善于思考……藏品来说,有高精尖稀、普罗大众之分,但这不意味着普通的通货就没有藏趣,一枚深打的美品墨印大头,不但证明了它是模具早期的产物,还历经了百年流通的沧桑,难得还保持着完整的品相,它既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物证,也是符合审美的一件收藏品。

文章来源首席收藏,略有删减,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小编说:觉得有用文末右下角点个“ 在看 ”再走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