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外滩教育
中国K12国际教育领先媒体。为基础教育阶段中国学生提供择校、能力培养、海外升学等专业国际教育资讯。助中国家长实现教育突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班主任家园  ·  四川12岁男孩一边守着病重的父亲,一边打游戏 ... ·  4 小时前  
中国教育报  ·  解码《纲要》⑪ | 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发展 ·  21 小时前  
今靖江  ·  @靖江学生,最新公告! ·  昨天  
今靖江  ·  @靖江学生,最新公告! ·  昨天  
青海政务  ·  青海组建校园引才大使队伍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外滩教育

印度、韩国的高考究竟有多残酷? 任何一条助力梦想的道路,其实都不平坦

外滩教育  · 公众号  · 教育  · 2019-06-07 07:00

正文


看点 今天,又到高考时。对大部分年轻的中国学子而言,高考无疑仍是一场重要的考试。而对于经历过的人们,它意味着心头的诸多滋味。实际上,在其他国家,也存在着高考。这些高考是什么样的?对该国的学生来说,又意味着什么?下文分析了印度、韩国和法国的情况,读来令人感叹。


文章授权转载自公众号“精英说”(ID:elitestalk)。


文丨小林君    编丨Travis


谈起“高考”,记忆很快就能回到那个炎热的夏天,空气里充斥着迷茫、虚无、期待、雄心……


即便高考只有短短三天,但从那一刻开始,那些由高考开启的命运,和与它相伴的未来就开始无限延长。


即使多年过去,这场考试所带来的影响却可以一直萦绕: 有人不断怀念它,也有人竭力逃脱它,但无论哪种人,都会时常回头去凝视那个当下。


在此之前, 大多数人的人生很少有如此关键的72个小时,可以这么大程度地影响你以后的际遇。


但与此同时,在世界其他国家的各个角落,“高考”所包含的意义,可能远比我们想象中更为复杂。



在印度:考试即权利


在了解印度的高考前, “种姓制度” 是这片土地上无法逃避的话题。


这个诞生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制度,将印度人分为四个等级,从高到低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而在这四大种姓之外,还有印度阶层“鄙视链”最底端的“第五种姓”,人们形容他们为"Untouchables",即不得触碰的人。


在当地,这些人有一个更直接的称谓: “贱民“。




按照印度的古老传统,任何高种姓的人都不能与贱民接触,不能同饮一口井中的水,甚至不能碰到他们的影子。


这群人只能从事清理粪便、处理尸体等最低劣的工作,遭到社会的唾弃、剥削和压迫,缺乏教育和其他发展的机会。


在韩国记者抵达的印度比哈尔邦地区,有相当大比例的“贱民”生活在这里,这片区域也被认为是印度最贫困的地区。



尽管“贱民”群体约占总人口比例的 15% ,却是印度 最为贫穷的阶级 ,他们不洁、不义、不配与高种姓人来往,也没有权利、没有地位,生活在整个社会的边缘。


对于这些被认为“身份卑微”的人来说,身份卑微、机会渺茫的他们,能够享受的教学资源匮乏、竞争却更加激烈。


想要改变命运,考试成为了他们唯一的希望。


每一场考试、每一个分数都变得极其重要,如果不能顺利通过考试,就只好在10年级或者12年级的时候辍学,背负的压力可想而知。



在比哈尔邦高中毕业考试前夕,1200所高中的140万名10年级学生参与了这次考试,当地人形容此刻,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打响”


只有通过这场考试,这些”贱民“孩子才有机会继续接受教育,进而进入政府或银行等机构,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


由于成功的机会太少,为了改变命运,当地人不惜绞尽脑汁、不择手段。


在印度,课外补习班随处可见,只是那里传授的并非知识,而是取得更高分数的技巧,不仅如此,各种花式的作弊手段也在上演。




据《洛杉矶时报》报道,一名印度学生因贩卖作弊用的无线设备而发了小财,而他自己也是靠着作弊通过了大学医学院的考试。


考试期间,这名学生将手机隐藏在宽大的衬衫下,把考试题目照下来发给早已等在家中的朋友,然后朋友再将答案传回到耳机中。


“没人会阻止你使用这些设备。你需要的只是个能在考试中帮你的好朋友。” 这名学生说道。


事实上,以比哈尔邦地区为主的印度考场上,当地学生和家长毫不避讳的作弊现象,不仅由来已久,甚至可以堪称前所未有。



在不少关键考试中,学生都会把书本和小抄夹带入考场,甚至用社交媒体与同学分享答案。


警察在接受贿赂后,对作弊行为视而不见,监考老师也袖手旁观。


《纽约时报》就曾报道,印度比哈尔邦曾出现两天内数百名高中生全部被开除的现象,原因正是在10年级考试中作弊。


彼时,考生的朋友、父母或亲戚攀爬上考场外的高墙,试图把答案递给场内考生,因此600多人因作弊被逐出考场,更有学生家长因此被捕。


然而即使被捕,一名为了女儿的未来铤而走险的父亲这样说,“ 如果再来一次,我还是会这么做 ,我有5个孩子要养活,希望孩子通过考试。”




对于层出不穷的作弊事件,比哈尔邦的教育部长普拉尚特·库马尔·沙希有苦难言, 当教育成为“奢侈品”,对于这里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来说,不断学习深造成为了他们脱离贫困的唯一途径。


一方面是摆脱贫困现实的渴望,另一方面却是无法跟上的硬件设施。


在这些印度落后地区,大量的学校连教室、厕所、操场都没有,导致这些学校常常连课都不能如期开办,学生对考试也不以为然。


因为教师消极怠工、教学强调死记硬背,以及公立学校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等问题,使得很多印度孩子距离掌握知识的目标越来越远。



由于孩子们在学校里学不到东西,家长们不得不帮忙作弊,好让孩子顺利通过考试。


一位家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理直气壮地说:“学校根本什么都不教,我们不帮孩子作弊,还能怎么办?!”


面对这一切,《华盛顿邮报》驻印度记者拉克西米则感慨道:“考试决定你未来的发展,你能进入什么样的大学,将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所以你必须取得好成绩,竞争和压力是巨大而残酷的。“


在韩国:光努力是没有用的


当镜头回到韩国,在EBS的另一部纪录片《学习的背叛》中,面对韩国学生高考残酷的现状,引发了许多中国孩子的共鸣。


凌晨两点,在EBS的镜头下一位脸上泛着油光、手里依然握着笔,正在准备中考的女生艺媛说道:


“(凌晨两点)这个点睡觉的话是奢侈。”



16岁的韩国少女艺媛,生活中没有漫画书、Kpop或Naver八卦,只有学习、学习、学习。


她每天在书桌前端坐十几个小时,一刻不停地抄写教科书,抄到闭上眼睛也能写下来为止。


每次写作业前,她会先打开手机里的直播, “只有亲眼看到别人的努力才能刺激到自己。”



在韩国的学生中,流行着 “四当五落” 的说法: 一天睡4个小时的考生会被理想的大学录取,睡5个小时,则可能落榜。


在这个时期,睡觉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因为一旦睡过去,不知道会有多少竞争者会超过自己。


考试将至,睡觉的时间被进一步压缩,艺媛甚至连每天3个小时的睡眠都不能保证,每次学习到深夜,握笔的右手就会生疼。


没力气了,她就用橡皮筋将手绑起来,靠着手腕的力量继续写,“不那样的话,我不安心。”


为了提神,艺媛每天差不多要喝五六罐咖啡续命。



作为一名正在为中考备战的初三学生,艺媛出生于韩国益山一个普通家庭,现在她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一年学费1000万韩元(约6万人民币)的首尔私立高中。


虽然只有16岁,但艺媛却对自己当下的处境有着清晰的定位,她告诉记者:


“大人的一年和小孩的一年是不一样的,小孩的一年会直接改变人生。”



艺媛的梦想是考上医科大学,成为一名医生。为此,她必须在16岁这年考上医科大学通过率最高的一等私立高中。


这一切,就像是一场层层闯关的单机游戏,只要有一关输了,那就Game Over了。


艺媛在韩国奋斗的身影并不是孤例,高三的吴焕哲对此感同身受,他几乎每天需要学习 16个小时以上


尽管,官方规定的上课时间是早上8点到下午4点,但放学之后,吴焕哲要去他父母给他租下的学习室里面继续看书到凌晨2点。



这样的学习过程持续了12个月之久,周末也没有休息。


韩国学生们战斗力如此爆棚,其实也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因为如果偷懒的话,会被视为家庭的尴尬和耻辱——— 如果孩子在高考中或大学里表现不好,就连家人都会被视为是不光彩的。


据统计,韩国高中生平均每天要花16小时在学习及其相关活动上, 除了学习,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别的事情。



除了学生们自己,每个学生背后的家庭经济支撑,也是高考成败与否的必要条件。


研究表明,韩国是家庭在教育上花费最多的国家。


全国有超过80%的学生参加10万多个补习班,许多家庭近一半的收入都花费在补习班和著名补习班附近的学区房上。



2012年,韩国在私人教育方面花费了 179亿美元 ,占总体消费支出的12%。这样高昂的教育支出,对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无疑是毫不费力就掏空了家底。


可更无情的现实是,无数普通家庭出身的学生们,举全家之力,拼命学习数十年,却败给了赤裸裸的阶级壁垒。


在韩国的教育体制中,考大学不仅仅是高考那天奔赴考场那么简单。



参加哪种招生、去哪些学校面试、准备哪些资料……都是需要“前辈”指点的,但是 这些“情报”却被上流社会牢牢抓住,只在同阶层内部交流,形成“教育垄断”,进而巩固自己及家庭的利益。


父母收入高,意味着孩子可以有更好的精英教育;个人履历和社会实践经验也可以有相应的资金和时间完善得更加漂亮。


最重要的是,孩子的眼界和资源,也会比家庭条件差的孩子有所拓宽。



从小到大,所有的学校老师都对孩子们说,“学习不会背叛努力的人”。


然而现实和课本里的不一样,在惨烈的升学竞争面前,光努力是没有用的。


早前韩国热播的电视剧《天空之城》,就赤裸裸地揭示了韩国上流社会的子女教育问题。


在法国:考试即成长


逃离让人倍感压力的韩国,远在欧洲大陆的法国,则进行着一项让中国人颇为陌生的高考形式。


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会在毕业会考中考哲学的国家,法国学生将以论述题的方式,参与法国高考中哲学科目的考试。


“艺术家是否工作?“

“意识能否自由支配人类?“

“有教养的人是否比其他人更优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