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销量和产能领先,主攻高端产品
日韩厂商占据全球近70%供应份额。
全球MLCC市场集中度较高,日本村田与韩国三星电机占有绝对优势,位列第二集团的厂商有国巨、华新科、太阳诱电,位列第三集团的厂商有宇阳、风华高科等。日韩厂商经过多年发展形成横跨基础材料、容阻感、电子陶瓷器件等多个领域的业务矩阵,在MLCC全球10大供应商中占据5席,合计份额接近70%。
产能集中在中日韩和东南亚。
我们估算截至2019年底全球11大主要厂商MLCC设计产能约0.46万亿颗/月,工厂基本集中在中日韩+东南亚。其中:中国大陆的苏州、东莞是被动元件重镇;中国台湾是台系厂商的重要基地,为在大陆产能的有效补充;日本、韩国是高端产能的聚集地,相对应的通用品部分转移到马来西亚、菲律宾等生产成本较低的地区。
日韩重点拓展高端MLCC市场。
一方面满足终端小型化需要,MLCC产品的尺寸正由0805、0603向0402、0201、01005发展,部分厂家已经推出008004产品。另一方面拓展高容量场景,使用特殊粉体材料并增加总层数,行业领先水平可以做到1~2μm薄膜介质堆叠1000 层以上。2016年初以TDK为代表的日本多家厂家开始缩减通用产品,主攻车规和小尺寸的高端产品;2016年底全球龙头村田也决定大幅裁剪中低端产量(消费电子领域只为苹果保留生产线),2018年宣布计划在2020年前停产0603尺寸以上通用产品。韩国三星电机紧随其后,扩产亦主要集中在高端精密MLCC、车规MLCC产品。
中国大陆厂商积极扩产,发展进入快车道
国产替代从被动转动主动。
MLCC行业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产能规模和产品品类成为大客户供应商选型的前置条件。中国大陆厂商当前整体市占率还不高,日本厂商占据高端市场,中国台湾、韩国等少数厂商对通用产品价格有较大影响力。中国大陆厂商的发展经历了三轮标志事件:(1)2018年MLCC原厂和渠道大幅涨价,三环集团等与家电大客户协商价格,获得了更多份额;(2)2019年华为、海康威视、大华等受到美国限制,受益客户主动转单,大陆MLCC厂商大规模进入安防市场;(3)2019年军工信息化投入加速,军用MLCC自主可控需求涌现。近几年国内MLCC行业发展加速,三环集团、风华高科等头部企业在细分品类的产能储备和产品研发不断积累,有望持续加深与大客户的绑定关系,根据公司公告未来几年内亦有新增产能落地。
标杆企业1:三环集团。
公司是全国最大的先进技术陶瓷、电子元件生产基地之一。公司1996年投资生产片式电阻、2001年投资生产MLCC,并基于电子陶瓷不断创新,当前主要产品包括通信部件、半导体部件、电子元件等,应用于电子、通信、消费类电子产品、工业用电子设备和新能源等领域。公司持续投入研发,具备垂直一体化整合优势,综合毛利率水平优于同行平均水平。公司2018年电子元件及材料收入13.65亿元、占收比36%,我们估算其中MLCC收入约5.6~5.8亿元,其他主要为被动行上游的电阻基片和浆料。公司MLCC产能在2019年底达到40亿只/月,我们预计在2020年底达到100亿只/月。公司现有MLCC以中大尺寸为主,除家电、照明应用外,近两年在安防和网络设备大客户认证取得突破,国产替代加速推进。未来随着产能的扩张,公司MLCC潜在可能拓展汽车、手机等应用领域。公司公告了定增项目,拟募资不超过21.75亿元,其中18.95亿元用于5G高品质MLCC。我们预计项目实施将有助于产能持续扩充,项目完成后公司总产能有望突破200亿只/月。
标杆企业2:风华高科。
公司拥有完整的从材料、工艺到产品大规模研发制造的产品链,具备为客户提供整体配套及一站式采购服务的能力,截止2019年底MLCC产能150亿颗/月,我们预计另外有56亿/月的产能在2020年达产,2021年有望继续扩产,我们预测2022年有望接近350亿颗/月。公司MLCC产品尺寸跨度较全,覆盖家电、LED、通信及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行业,其中家电类占比逐年下降,我们预计2019年约40%、网通和手机占比持续提升。2019年7月公司参与设立特种元器件公司,逐步进入高附加值的军工领域。公司公告了大规模扩产计划,拟投资75亿元新增月产450亿只高端MLCC,建设期28个月。公司预计:本项目达产后,年新增营业收入约为49亿元,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约为21.10%,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前,含建设期)约为6年。
中国大陆:复工有所延迟,预计稼动率难以快速提升
MLCC产能集中在江苏和广东个别城市。
行业龙头在中国大陆设厂,我们估算无锡约占村田70%产能、苏州约占国巨70%产能;大陆厂商风华高科、三环集团的产能分别集中在肇庆和潮州;另外国巨、太阳诱电、华新科在东莞有产能布局,MLCC产能相比上述城市规模略小。截至目前未见MLCC厂区发生新冠肺炎感染的报告,从新增数据看未来发生的可能性也很小。
遭遇复工难,稼动率难以快速提升。
MLCC厂商一般在春节期间组织设备检修和维护,国巨苏州园区春节期间稼动率约25%。在疫情防控要求下,外地工人返工受到明显影响, 2月底国巨苏州园区稼动率仅恢复到30%出头。根据百度迁移大数据,截至3月12日苏州和无锡累计迁入数量为去年同期的60%和58%,出现工厂加薪抢员的现象,招工难会抬升企业综合成本。更为重要的是,MLCC产品价格对供需较为敏感,部分厂商策略性选择保守的复产计划。国巨规划3月份整体稼动率(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提升到50%,仍低于2019H2的60~70%。由于通用MLCC市场国巨占据较大份额,其供给能力对行业供需有方向性影响。
日韩本土:生产未见显著影响,上游环节受阻
日韩本土疫情对被动元件还未见明显直接影响。
韩国已确诊病例主要在大邱、尚庆北道;而三星电机MLCC韩国生产基地在釜山,确诊病例99例(占韩国比重1.26%),目前尚未发现厂区人员感染的报道。村田在日本本土产能主要在福井县和岛根县,目前已公布的数据为0 确诊;太阳诱电产能在新潟,报道了14例确诊,基本没有影响。日本MLCC厂商主打车载产品(村田另外是苹果手机MLCC主力共应该是),其产能2019年处于接近满载状态;往后看短期有望保持原有生产规模,亦需要不断跟踪疫情进一步扩大的影响。
上游设备和特种材料日本企业居多,影响全球产能恢复和提升。
MLCC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机器设备(核心设备以日本为主)、粉体材料(特殊材料依赖日本、美国)、电极材料和包装材料。MLCC产线前道的核心设备以日本为主,2017~2018年行业景气厂商积极扩产,设备交期甚至超过1年。当前全球疫情使得部分设备进场和安装暂缓,原有产线设备的调试和升级也早与外部专家无法到现场支持的问题,使得扩产进度和技术改造推迟,影响了产能的释放。
模拟分析:中性假设下,全年供给受限
假设:1) 海外部分稼动率基本不受影响;2) 按照峰值产出是设计产能的90%计算;3) 中国大陆稼动率在2020年逐季提升,国巨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4)2020年无大规模新增产能投产。
测算结果:
4Q19~4Q20
单季度
MLCC
产量分别为:
1.17/0.81/0.99/1.14/1.24万
亿颗,环比分别为
-30.9%/21.4%/15.5%/8.8%
,预计到
2020Q4
供给才能追平
2019Q4
水平
。
行业库存处于低位,当前供需失衡
需求持续释出消耗库存。
MLCC下游应用广泛,主要有:手机38%、PC及周边19%、汽车16%、影音及IOT 15%、工业及其他12%,其中消费电子类占比近70%。2019年行业平均稼动率处于地位,下游需求推动行业去库存,截至目前库存处于低位,国巨已低于30天,是近十年来最低。
即使需求下滑10~20%,供给收缩更加严重。
MLCC下游应用广泛,疫情导致当下需求延迟,但我们看到两方面积极信号:(1)部分需求快速恢复,进入3月份国内手机销量显著提升;(2)需求结构变化,以服务器为代表的云基础设施景气度较高。国巨评估目前针对MLCC的需求下滑约20%,预计富昌电子网全年MLCC需求下降约10%,在中性假设下产能衰退的速度还是高于需求。
复工带来需求释放,上半年具备涨价基础
急单涌现,3~5月份具备涨价基础。
随着下游厂商逐步复工,MLCC出现紧缺现象,预计头部终端厂商可以获得原厂优先保障,众多中小厂商面临更大的缺料压力。国巨集团董事长在2月底召开的临时股东会上表示:随下游厂陆续复工,急单需求涌现,目前订单出货比已达2。供给能力受限、叠加库存低位,为原厂涨价提供了支撑,各个厂商的策略和幅度略有不同,总的来说急单现货、分销渠道、供给方有限的料号涨价弹性相对较高。
MLCC渠道交货周期和价格呈现普遍上涨趋势。
根据富昌电子网追踪的数据,当前MLCC交货周期有所延长,相比2019Q4价格亦出现上涨。国巨(Yageo)交货周期高于韩个月平均水平,与其产能和库存紧缺相互印证,我们预期短期亦难显著改善。
技术创新刺激需求,全年景气维持
5G手机用量增长,关注春秋拉货行情。
5G手机支持频段相比4G大幅增长,天线、射频通道增长拉动MLCC需求,另外摄像、传感、快充等新技术应用亦有拉动作用。5G手机相比4G,SMT打点数量增加了~30%,我们预计 MLCC单机用量亦有同步增长。积极关注春、秋两季5G新机带来的拉货行情。
汽车电子趋势明确,有望逐步放量。
传统燃油车在车载电动系统使用了约3000颗MLCC,村田测算混动车型用量将有所增长、高端纯电动车型将使用大约1.8万颗MLCC。车用MLCC在稳定性、耐高温高压方面有特殊要求,其单价一般是消费电子产品相同容值的3~5倍。随着国内汽车电子厂商更多进入全球Tier1的供应体系,国产MLCC有望逐步参与车载蓝海市场。
基站、安防、军工等多点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