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0
日-
23
日,广东省开展了第二次月度按日现货交易试结算。在本次月度按日试结算的最终结果出炉之前,享能汇对广东省
5
月现货试结算中出现的阻塞盈余为负情况进行分析。此分析基于享能汇对广东市场的理解,如果有不同的观点与看法,也欢迎大家在文末积极留言或者直接和
享能汇
AI(下方二维码)
进行沟通交流。
在
5
月
15
日和
16
日试结算中,统一结算点加权平均价为
263
元
/MWh
、
297
元
/MWh
,相对综合成本价格偏低。不过由于价格仅代表试结算两日的水平,并不具有普遍效应。
5
月试结算中,更让人诧异的是阻塞盈余资金分别为
-440
万和
-471
万元。
由于理论上阻塞盈余为正值,此次负值的阻塞盈余也引发了市场主体的激烈讨论。
从享能汇获取的信息来看,广东电力交易中分析阻塞盈余为负的主要原因有三点:
1.
计划电量与市场电量并存造成阻塞盈余畸变
2.
用户侧统一结算点加权系数可能造成阻塞盈余误差。
3.
日前市场发用两侧结算电量不平衡将造成阻塞盈余偏差。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交易中心也提出
交易规则存在“中长期合同分解与单个市场主体的实际用电特性存在差异,可能导致部分主体亏损”的问题;
在走访了部分广东市场主体后,享能汇分析,反倒是这一点成为了“偏差盈余为负”的重要原因。
举个例子,假设区域AB组成电力市场,市场条件如下:
区域A
|
区域B
|
区域AB
|
电厂茂
最大出力100万千瓦,报价为0.3元/Kwh
电厂湛
最大出力50万千瓦,报价为0.4元/Kwh
用户康
负荷110万千瓦
|
电厂虎
最大出力50万千瓦,报价为0.45元/Kwh
用户星
负荷为40万千瓦
|
电网线路容量为20万千瓦
|
在D-1(日前)
用户康
的负荷由区域A
电厂茂
和
电厂湛
完全消化,边际机组为
电厂湛
;由于输电线容量限制,
用户星
只能向区域B的
电厂虎
买电,边际机组为
电厂虎
,用户侧市场出清电价为110*0.4+40*0.45=62,而发电侧的出清价格为(110+20)*0.4+20*0.45=61,阻塞盈余为1,
正数。
在D(实时)
假设发生了变化——电网线路容量被限制为0,
电网线路
用户星
用电突然降为1万千瓦。
由于
用户星
在D-1(日前)买多了电量,于是在D(实时)
必须卖出39万千瓦。用户侧价格=110*0.4+1*0.45-39*0.45=26.9;而发电侧=110*0.4+1*0.45=44.45, 阻塞盈余为-17.55,
负数。
条件的变化导致发生购电方与电厂争利的局面。这不仅意味着电厂的市场份额被这部分购电方分走一部分,还改变了阻塞盈余的正负值偏差。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购电方会在日前市场多购买电量呢?
这就要回到交易中心给购电方制定的中长期电量日分时曲线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