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武汉发布
发布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要决策部署、全市重大主题活动、市委市政府新闻发布类信息、文化生活服务类信息、天气和自然灾害等突发性公共事件预警应对信息;回应督办落实网民诉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中医  ·  甘肃两家中医药机构入选省级古籍保护重点单位 ·  13 小时前  
北京厚朴中医  ·  樱花季,在厚朴汤河原学堂来一次身与心的对话 ·  昨天  
北京厚朴中医  ·  厚朴锦囊 | ... ·  4 天前  
北京厚朴中医  ·  今晚19:00直播 | 闲话假期综合征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武汉发布

重镇武汉,夯实根基!

武汉发布  · 公众号  ·  · 2024-05-13 11:39

正文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加快种业、农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武汉,作为一个超大城市,农业要服务于都市,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指出了更为清晰的目标: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打造超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样板。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吸引更多资本、人才下乡,充分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健全城乡一体、优质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武汉超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样板正在一笔笔绘就。


夯实根基!
担好现代都市农业“金扁担”















紧抓高标准农田建设

用科技保证

“米袋子”安全和丰产


5月份,春播正当时,
在江夏区舒安街道,
近两万亩农田中机器轰鸣,
正在翻耕土地准备播种。


农民李卓秀指挥儿子使用“大疆T40”无人机往农田喷洒农药。


2023年,
舒安街道整治耕地18925亩,
宜机化改造完成后,
当年就种上了高粱。
秋收时测算,
亩平产量达到了500斤,
产值1400元。
高粱收获后,
秋冬播生产全部种植了油菜。
冬油菜夏高粱,
通过轮作换茬提高种植收益,
实现耕地用养结合。

在黄陂的王家河街道,
利梓农机专业合作社的
早稻 长势正好。
今年这里种植的是
武汉国英种业选育的珈禾102,
它是2023年
武汉市稻米品鉴会金奖品种。
合作社负责人缪斌
告诉长江日报记者:
“我们此前种的再生稻品种老,
产量不高,米质一般。
武汉市农科院的科技服务人员
向我们推荐了这款优质稻种,
还和我们一起
攻关再生稻和油菜的轮作。”


科研人员在试验田观察记录水稻的生长状况。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负责人表示:
我们要用科技保证
武汉‘米袋子’的安全和丰产。
通过三年的时间,
在各区建立相应的试点,
摸索出 全市218万亩地,
什么地适合种什么品种,
什么地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种,
切实保证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资本 人才 下乡

三产交叉融合令乡村魅力倍增


“十三五”期间,
我市推出“三乡工程”,
鼓励市民下乡、引导能人回乡、
发动企业兴乡,
重点打造了江夏区童周岭村小朱湾、
黄陂区杜堂村木兰花乡、
蔡甸区天星村花博会、
新洲区项山村靠山小镇等
一批“三乡工程”典型。

4月29日,
首届“紫薇杯”
武汉文化兴乡系列活动
在紫薇都市田园举行,
一个个精彩纷呈的群众文艺精品节目
呈现在乡村大舞台上,
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畅游“紫薇”。


“五一”假期紫薇景区停车场。


在我省首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
——紫薇都市田园旁,
新开发的500亩紫薇生态稻田
正在春播,
它是“武汉水稻试验田”,
42个优质水稻品种
在此集体播种、成长、丰收。

农业种植、农业科技、
产品加工、旅游康养、
文化与农业科技
在武汉乡村相互融合,
令乡村魅力倍增。
今年“五一”期间,
蔡甸区花博会
三天吸引游客6万人次,
黄陂区木兰花乡
一天接待游客3.8万人次,
武汉乡村人气火爆。

在江夏区金口街道雷岭村
霄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各种果树正处于挂果期,
养殖区优质淡水鱼游来游去,
加工厂里土鸡、大白刁等
各种农产品正在加工,
但最吸引人的,
还是直播间里正在直播的主播们。
7个直播间,3个直播团队,
借助“互联网+”电商平台,
汇聚了江夏子莲、土鸡蛋、
奇异果、金口卤牛肉等
200多款农产品,
每年线上直播销售额超千万元。
这里的直播团队 由公司
与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合作共同培育。


雷岭村霄垚农业。


2024年武汉市
农业农村招商引资大会上,
签约项目55个,
总金额367亿元,
涵盖种养殖、农产品加工、
农文旅、康养等各个产业。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更多的资金、更多的人才、
更多的龙头企业
扎根乡村、建设乡村,
必将促进农村
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提升。”














建特色和美乡村

城乡融合带动“美丽经济”


蔡甸区美丽乡村农力村。


乡村要振兴,
要推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
首要就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近年来, 全市围绕
《武汉市“十四五”时期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
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
改造农村户厕21578座,
全市农村地区
配备1.2万余名保洁员,
实现保洁员全覆盖,
农村生活垃圾
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
全市已开展常态化村庄清洁行动的
行政村覆盖率达100%。

2024年,武汉市出台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施方案》
明确提出
建强农村基础设施,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集中连片建设和美乡村
精品村(湾)、重点村(湾)。

从美丽乡村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乡村建设内涵和目标
进一步丰富和拓展,
反映出乡村面貌的不断提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