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油工程
为业主和客户提供更快捷、更有价值的资讯,欢迎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武汉大学学生会  ·  珈学周报|第149期:本周焦点&学情周报&《 ... ·  18 小时前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  还记得你的“年后再说”吗?该算账啦!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油工程

首套!达到国内先进!

中油工程  · 公众号  ·  · 2024-12-12 20:14

主要观点总结

中油工程成员企业昆仑工程公司设计并供货的大庆石化千吨碳捕集装置顺利通过初期验收,展示了其低浓度碳捕集装置设计的卓越实力和采用新型吸收剂的工程实施能力。该装置的创新技术和低能耗设计使其成为中国石油首个应用于催化裂化烟气处理领域的碳捕集装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碳捕集装置顺利初期验收

大庆石化的千吨碳捕集装置已经成功完成初期验收,这标志着该项目的顺利完成。

关键观点2: 低浓度碳捕集装置设计的卓越实力

昆仑工程公司在低浓度碳捕集领域展现了卓越的设计实力,其设计和提供的装置能够满足高标准的要求。

关键观点3: 创新技术和低能耗设计

该装置采用了创新的技术和低能耗设计,包括使用低能耗PC系列复配胺液作为吸收剂,以及梯度热量回收和碳捕集装置吸收式热泵余热利用技术,实现装置内低品热能的充分回收利用。

关键观点4: 公司在碳捕集领域的持续研发和创新

昆仑工程公司在碳捕集领域持续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积极参与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突出市场先行和科技引领。

关键观点5: 昆仑工程公司的贡献和未来展望

昆仑工程公司在碳捕集领域的成功实践为中国石油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作出贡献。未来,公司将继续秉持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在绿色低碳领域不断探索和突破。


正文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提供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综合服务


这是 中油工程 1741 期、第 2154 篇文章


近日

中油工程成员企业昆仑工程公司

设计并供货的

大庆石化千吨碳捕集装置

顺利 通过初期验收

前期试验结果表明

装置解吸能耗不大于2.4GJ/吨 CO₂ 产品

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该装置是中国石油首个应用于催化裂化(FCC)烟气处理领域的碳捕集装置,由烟气预处理系统、吸收系统、胺液净化系统、超重力解吸系统、吸收式热泵余热利用系统等单元组成。据了解,这也是国内首次开展FCC烟气碳捕集工业试验。



本装置的成功运行展示了昆仑工程公司低浓度碳捕集装置设计的卓越实力,以及采用新型吸收剂的工程实施能力,为公司开展规模化碳捕集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石油CCUS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绿色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技术亮点






1

低能耗设计

现阶段二氧化碳捕集装置能耗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本装置中使用石油化工研究院自主开发的低能耗PC系列复配胺液作为吸收剂,采用昆仑工程自主开发的梯度热量回收和碳捕集装置吸收式热泵余热利用技术,实现装置内低品热能的充分回收利用,装置的能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

创新技术应用

公司在该装置中创新性地将超重力反应器和吸收式热泵技术进行了耦合,显著降低了碳捕集过程中的能耗,这一技术突破为未来大规模碳捕集项目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近年来,昆仑工程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大力拓展碳捕集业务,突出市场先行和科技引领,积极布局CCUS产业链,加速低浓度规模化的技术研发,同时谋划布局碳利用技术,攻关新型低能耗固态胺吸附剂。截至目前,参与建设10余套 CO₂ 捕集项目,在建一套中石油80万吨超低浓度裂解炉烟气碳捕集项目。



为确保公司在碳捕集领域的持续发展,他们还组建了CCUS青年突击队,通过一系列措施激发队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CCUS青年突击队开发出新型有机胺液碳捕集技术、PKASMART烟气净化捕碳一体化技术、MOFs碳捕集技术、PC-M相变+膜闪蒸 CO₂ 捕集技术等,并正在开发新型固态胺碳捕集技术,形成十余件专利。出版了中国石油CCUS技术丛书分册《石油行业碳捕集技术》,建成3套碳捕集中试试验装置。目前,团队已成为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良、靠得住、顶得上的专业队伍,用辛勤而富有成效的努力,不断深耕CCUS技术的创新发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