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健康圈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健康是一种心态!懂点健康养生,自己的身体自己做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医生  ·  一个阻止你变瘦的原因,很多人都不知道 ·  2 天前  
丁香医生  ·  流感 ≠ 感冒,每年带走数十万生命 ·  3 天前  
丁香医生  ·  和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接吻,会传染吗?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健康圈

血管硬了,很难再软回去!7个习惯不让血管“生锈”

健康圈  · 公众号  · 养生  · 2018-04-25 11:52

正文

来源:生命时报(ID:LT0385)


血管医学领域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人与动脉同寿”, 这是19世纪法国名医卡莎尼斯经典名言,意思是血管活多久,人能活多久。



令人忧心的是,血管硬化在以前是老年病,四五十岁开始才逐渐发病,可近年来却日趋年轻化。临床统计显示,最小的从十几岁开始就出现了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等趋势。


一个更难过的消息是:血管一旦硬了,很难再软回去。


采访权威专家,教你改变7个日常习惯,防住血管病。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介入血管外科主任医师  佟小强

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刘德平

北京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李康


血管好不好,摸脚背就知道


足背动脉的搏动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血管健康状况。如果一个人的足背动脉搏动发生了变化,那有可能预示着动脉出现了问题。

看看自己的脚背,在内脚踝和外脚踝的中间取一个点,再在大脚趾和二脚趾中间取一个点,两点相连的这条线,就是大致的足动脉的位置。



  • 摸足背动脉并不是数次数,而是感知两侧 足背动脉的搏动强弱


  • 如果一侧足背动脉 搏动减弱且左右不对称 ,原因通常就是 下肢动脉硬化


  • 如果双脚的足背动脉都越来越弱,还要警惕髂总动脉等位置相对更高的血管出现了 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等。


糖尿病人出现血管问题的风险更高,更应关注足背动脉搏动。


血管硬了,很难再软回去


血管一旦硬化,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相关疾病。有人会问,硬化的血管能否再“软回去”?


北京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李康说,其实血管从人出生后就渐渐走上了“硬化”之路,由于轻重不同,有人会发病,有人则不会。



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刘德平表示,相比其他血管, 动脉 承受的压力大,被冲坏或有沉积物的可能性最大,因此 更易发生硬化


硬化了的血管存在血流量减少、破裂、血栓等风险,诱发脑卒中、心梗。硬化后变脆了的血管,还可能出现动脉夹层,短时间内就有致命风险。

两位专家共同表示,血管硬化不可避免, “软回去”也不现实 ,但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放缓其硬化速度,减少危急情况的发生。

改变7个习惯,防住六成血管病


“六成心脑血管疾病可防可控。”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顾东风院士团队近日的一项研究成果,给了不少患者一针“强心剂”。



研究指出,我国20岁以上成年人中,约60.5%的冠心病和脑卒中死亡,归因于没有达到7项理想的心血管健康指标,分别是 吸烟、体重指数、体力活动、饮食、血压、总胆固醇和空腹血糖。 若日常生活中努力纠正过来,完全可以避免发病。


北京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李康介绍,心脑血管疾病作为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病,国际上类似的研究做过很多,但我国还是首次,很有借鉴意义。


针对上述危险因素,专家给出了指导建议:


1

戒烟

吸烟时,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刺激血管运动中枢,并刺激体内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引起心率加快、末梢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因此,生活中要尽量 做到不吸烟、远离二手烟

2

控制体重

日常的饮食,保证每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合理搭配,能满足身体所需即可,尽量不要超过热量上限。同时,要少吃含热量较高的油炸食品、方便食品和快餐等。


BMI是世界公认的一种评定肥胖程度的分级方法:


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体质指数(BMI)超过24为过重,超过28为肥胖。 每个人都应尽量将体质指数(BMI)控制在18.5~23.9之间。


3

经常运动

运动能改善血液循环,对降低血脂、血压和体重效果明显,还可舒缓压力,愉悦身心。


建议根据自己年龄、性别、体力等不同情况确定运动时间和强度。一般可多进行慢跑、快走、游泳、骑车等有氧运动, 每次坚持30分钟,每星期至少5次 ,运动后心率加年龄以不大于170为宜。


运动状态以身体微微出汗,不感到疲劳,运动后自感身体轻松为最佳。

4

合理饮食

饮食油腻会导致血脂增高,过多的血脂附在血管上,就会造成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发血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