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9:00韩国选管委计划于北京时间召开全体会议宣布新当选总统
2、9:30中国4月CPI、PPI
3、中国发改委就“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高级别会议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4、10:00 中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
5、15:00 中国国新办就推进贸易畅通、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情况举行发布会
6、20:30美国4月进口物价指数
7、22:30美国5月5日当周EIA原油、汽油库存
1、4月CPI今日公布。Wind资讯综合机构预测数据显示,4月CPI或达1.1%,经历两连升后,重回“1时代”;同时4月PPI增速降至6.8%,连续两月下滑。
2、李克强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提升改革开放水平,解决重点民生难题,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中国会进一步扩大开放、优化营商环境;中国有巨大的市场和人才资源,是发展制造业的最佳投资目的地。
3、国家发改委上午9:30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高级别会议有关情况。下午3时,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将介绍推进贸易畅通,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情况。
4、央行工作论文:中国金融部门与主要国际经济体金融部门间存在金融冲击的相互影响,一国对金融部门的政策干预可能对其它国家产生溢出效应;为提高我国金融监管的有效性,不仅关注银行业金融机构,更要关注非银行业金融机构。
5、央行称,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适中水平,暂不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当日有200亿逆回购到期,净回笼200亿。Shibor多数上涨,7天期Shibor涨1.42bp报2.9233%。
6、外交部:朝鲜方面将派出官方代表团,出席即将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有关活动。
7、新华社:本计价周期内,一揽子原油变化率负向幅度持续扩大,5月11日24时,国内汽、柴油零售价将迎来一次较大幅度下调,预计每吨下调210-240元,折合每升下调0.15元以上。
8、上海市长应勇: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防止资源、资金、资产脱实转虚,防止产业结构形态虚高。聚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切实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支持科技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力度。要加强金融中心与自贸试验区和科创中心建设的联动,落实好“金改40条”,进一步发挥金融对科创中心建设的支撑作用。
9、经济参考报头版刊文称,从当前资本市场形势看,加大资本市场的法律供给、针对性地提升监管部门的执法权限,已成为当务之急。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要“师出有名”。“师出有名”是依法监管的体现,要求对现有的资本市场法律体系进行完善,加大法律供给,特别是涉及对违法违规主体的行政处罚,要与时俱进,提高违法成本,让市场监管真正“长牙齿”。
1、上证综指收盘微涨0.06%报3080.53点,结束5连跌。深成指涨0.53%报9885.34点,创业板指涨0.77%报1802.49点。两市成交3482亿元,创3个月新低。
2、香港恒生指数收盘涨1.27%,报24889.03点,刷新21个月新高;国企指数涨1.47%,报10128.99点;红筹指数涨1.16%,报3883.56点。大市成交710.47亿港元,前日为667.14亿港元。
3、两融余额二连跌,创两个半月新低。截至5月8日,A股融资融券余额为9030.29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48.31亿元。
4、中国证券市场上周新增投资者数23.62万,前值35.46万,环比减少33.34%。投保基金:上周证券保证金净流入235亿元。
5、凤凰网援引外媒称,证监会召集券商资管开会,明确对集合资管产品主要进行整改并非清理;今后拟比照公募基金杠杆率、久期管理券商集合资管产品,依然可存续滚动发行。上周多家媒体称证监会要求券商清理以大集合为主的资金池类债券产品。另据腾讯财经:新的集合资管产品备案需要暂缓。
6、券商中国:距离今年证券公司分类评级结果发布仅2个多月,与去年多家券商评级大幅下调不同的是,2017年的分类评级结果会有所改善,A类券商家数将增多,B类券商比例维持50%左右,中信证券由于新增加分项或重回A类。
7、深交所数据显示,董明珠于5月8日通过竞价交易增持格力电器股票3万股,成交均价31.76元/股。增持后,董明珠共持有格力电器股票4447.8万股。
8、腾讯控股收报250.8港元,刷新历史新高,今年来已累计上涨逾30%,最新市值近2.38万亿港元。
9、两只新股5月10日申购。顶点软件申购代码732383,发行价19.05元,申购上限8000股。天圣制药申购代码002872,发行价22.37元,申购上限21000股。
10、上海证券报发表评论文章称,一季报多只新股、次新股业绩“变脸”,引发了市场对于IPO常态化后企业“带病上市”的质疑。对此,监管部门表示,如果企业上市后当年业绩下滑甚至亏损严重,但风险揭示不够充分,证监会将视情节轻重采取行政处罚或相应措施。此举虽属亡羊补牢,但也很有必要。而更重要的是,发审机构要把好IPO企业的上市关,特别是对“带病上市”行为,要保持“零容忍”的态度。
11、上市公司重要公告:荃银高科获大北农增持2%股份;中兵红箭、丰华股份、迪马股份、复星医药、格林美、*ST松江、长江润发等公司控股股东计划或已出手增持;美盈森拟发行不超15.8亿元可转债;太极实业子公司获逾21亿元大单;云南资本被动举牌ST云维;欧派家居拟推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金发科技终止重大资产重组;奥瑞德澄清财务造假报道。
1、保监会下发《关于开展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排查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重点关注重大股票股权投资、另类及金融产品投资、不动产投资和境外投资等业务领域;重点梳理合规风险、监管套利、利益输送等风险点;重点检查利用金融产品嵌套和金融通道业务开展投资。
2、中国证券网:监管此番重拳并非要将险资入市“一棍子打死”,保监部门在进一步规范恶意举牌与收购等行为的同时,鼓励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政策方向并没有变;在强调防资金风险守住基本底线的同时,对正常的市场投资行为也不会进行干涉。
3、第三家债转股实施机构即将落地。继建信金融资产投资、农银金融资产投资获批筹建后,工银金融资产投资亦获批筹建,成为第三家获批筹建的债转股实施机构,银监会网站近期公布了该项批复。
4、深圳证监局近日举办资管行业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专题培训会议,强调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是防控金融风险的重要环节,将从源头上减少因适当性管理不当而引发的投诉,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和针对性地开展风险管理。
5、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各类私募投资活动既有共性需求,需要统一的制度规则和信用环境,避免碎片式监管造成的不公平竞争,导致市场“劣币驱除良币”;也有个性化需求,需要针对天使、创投、并购等不同性质的私募投资活动提供差异化自律服务。
6、经济参考报:地方资管公司以及银行系资管公司正加速密集落地,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再次引发业内人士关注。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多家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环比去年末持平或下降,但从整体数据来看,整个银行业资产质量拐点难言到来,不良资产处置市场仍未饱和,更多主体将加速入场。业内人士表示,从银行业整体的资产质量角度来分析,不良拐点短期内尚不会出现。
7、上海证券报:市场对于针对券商资管监管工作的影响存在高估,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部分市场人士对一些概念认知存在误解导致的。实际上,针对“资金池”业务的整顿工作自去年7月起就已展开,绝大部分被认定不合规的券商资管已陆续平稳退出。各类券商资管大集合产品运作发行工作目前正常开展。
1、济南时报:济南楼市调控政策酝酿升级,二手房交易将全面实行资金监管,何时网签、过户将根据资金到账情况决定。山东省有关部门已拟定相关政策,正在征求意见中。
2、江西发文调控房地产市场:严格执行二套房首付比例及利率水平,暂停发放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开发商取得预售许可10日内一次性公布房源;鼓励购买非住宅商品房,可给予购房补贴或户籍入户等政策支持;允许将商业办公用房改造成公寓;积极推进二手房交易资金托管制度。
3、安徽芜湖发布楼市新政:新购买商品住房须取得不动产权证满2年方可转让;开发商每次开盘不得少于2万平;在售楼盘必须建到1/3才能出售;高价楼盘一律不允许网签。
4、北京银监局监测,4月第二周至第四周,北京市个人住房贷款审批数量周环比连续下降。这三周累计发放的11588笔个人住房贷款总金额是153.28亿元,周均环比下降20%。其中11.85亿元为“3•17”新政实施后完成网签的房贷。
5、链家回应关停300家在京门店消息称:截至9日,已累计关闭87家门店,其中开墙打洞34家,学区9家,商办44家。
6、中泰证券李迅雷:从政策调控力度来看,楼市政策严厉程度远超股市,股市除了受金融监管政策的负面影响外,并未遭遇具体的打压;金融监管政策的趋严对楼市也构成负面影响,但楼市并未弱不禁风,恐怕与楼市处在牛市有关。
1、新华社:规模近180亿元的国投创合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正式揭牌,这标志着作为国家级政策性创投母基金,该基金已完成募集工作,投资运营顺利展开。
2、工信部、民政、卫生计生部门正在抓紧编制完善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工作方案。国泰君安预测,中国养老产业2020年将迎来5万亿元的市场空间。
3、内蒙古包钢稀土国贸公司上调5月份挂牌价,各品种轻稀土价格最高涨幅近6%。
4、银隆新能源投100亿建南京产业园,建成后将形成年产3万辆纯电动商用车、25亿安时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40万台启停电源的生产能力。
1、当地时间9号晚上23点50分,韩国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文在寅来到光化门发表讲话,宣布取得大选胜利。文在寅说,投票结果是国民的胜利,感谢共同参选的候选人;为了建设的韩国,会与其他候选人共同进退;不会忘记民众的呼声。
2、美联储卡普兰(2017年有投票权):基本观点仍然是美联储今年将加息3次;若经济增速快于预期,加息次数将增加;若经济增速慢于预期,加息次数将减少。
3、美联储乔治(2019年有投票权):重申美联储今年应该开启缩表;支持循序渐进地加息;预计延迟加息将带来风险;失业率过冲将给经济扩张带来风险;一季度GDP疲软不是美联储停止渐进加息的理由。
4、美国众议院议长瑞安:参议院很有希望在1至2月内对医改法案采取行动;已和特朗普就修改税收系统达成一致;需要在根本上简化税法,税收计划鼓励企业将资金引入国内进行投资。
1、美股涨跌不一,纳指连续三天创收盘新高。道指跌0.17%,报20975.78点;纳指涨0.29%,报6120.59点;标普跌0.1%,报2396.92点。道指与标普500指数收跌,此前朝鲜驻英国大使宣称该国将继续进行第6次核武试验。
2、欧洲三大股指集体上涨。英国富时100指数收涨0.57%,报7342.21点;法国CAC40指数收涨0.28%,报5398.01点;德国DAX30指数收涨0.43%,报12749.12点,再创历史新高。
3、苹果公司股价涨0.64%,报153.99美元,再创历史收盘新高,市值达8029亿美元。苹果公司股价屡创历史新高,年初至今累计涨32.93%,市值稳站全球上市公司第一。
4、英伟达第一财季调整后EPS为0.85美元,预期0.81美元。第一财季营收19.4亿美元,预期19.1亿美元。
5、迪士尼第二财季调整后EPS为1.50美元,预期1.41美元。第二财季营收133亿美元,预期135亿美元。第二财季在线网络运营利润17.9亿美元,预期18.9亿美元。
1、WTI 6月原油期货收跌0.55美元,跌幅1.18%,报48.88美元/桶。布伦特6月原油期货收跌0.61美元,跌幅1.24%,报48.73美元/桶。
2、COMEX 6月黄金期货收跌11美元或0.9%,报1216.10美元/盎司,创3月中期以来收盘新低。美元走强以及对下个月美联储加息的预期不断升温,导致金价下跌。
3、伦敦基本金属涨跌不一。LME期铜收涨0.5%,报5512美元/吨,脱离5月8日所创1月份以来低点。LME期锌收涨0.9%,报2612美元/吨。LME期镍收涨0.8%,报9215美元/吨。LME期铝收跌0.5%,报1870.50美元/吨。LME期锡收跌0.1%,报19675美元/吨。LME期铅收涨0.3%,报2175美元/吨。
4、新浪援引外媒报道,知情人士表示,发改委会同多部门将召开会议,研究控制劣质煤进口。
5、美国5月5日当周API原油库存-578.9万桶,预期-180万桶,前值-415.8万桶。美国5月5日当周API汽油库存+316.9万桶,前值-193.0万桶。美国5月5日当周API精炼油库存-117.4万桶,前值-43.6万桶。美国5月5日当周API库欣原油库存-13.3万桶,前值-21.5万桶。
1、强监管下国债期货七连跌,10年期国开活跃券收益率触及4.36%关口。10年期、5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分别收跌0.22%、0.13%。银行间现券收益率大幅上行,10年期国债活跃券170010收益率上行3.1bp报3.6350%。
2、监管层已经将地方债在交易所发行,作为今年交易所债券市场的重点工作;上交所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以来,已有18个省地方债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3、每日经济新闻:上交所公司债券平台公告显示,大连万达商业拟发行的300亿元公司债申请已于5月5日顺利获得通过,这意味着今年以来全国首家房企大额公司债获得放行。不过有券商认为,万达商业上述300亿元公司债属于小公募债品种,按照规定仍需证监会进一步审核,然后决定是否最终放行。
1、在岸人民币兑美元16:30收盘价报6.9057,较上一交易日跌24个基点。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9037,调贬90个基点,贬值至一个月来最弱。
2、美元指数攀升0.43%,报99.58,创近三周新高。因美联储6月加息预期不断升温,欧元兑美元回落至1.09下方,美元兑日元一度升破114关口。
-----------------------------------------------------------
强力去杠杆来临,裸奔的是谁?
最近和搞金融的朋友聊了聊,大家都很丧。搞股票的、搞债券的、搞银行理财的、搞商品期货的,日子都很难过。
大家都惊呼这次上头玩儿「去杠杆」是来真的,力度比想象中要大,执行比想象中要严,对市场短期阵痛的容忍程度,也比想象中要高。
这么玩儿下去,一个个的资产泡沫,包括不少人眼里「永不跌价」的房子,是不是都得被捅破?
我看是。
1
什么叫「去杠杆」
你手头有30万,买了个100万的房子,找银行借了70万。这70万,金融里就把它叫做杠杆。
通俗的理解,借钱负债的过程,是加杠杆的过程。还钱消灭负债的过程,是去杠杆的过程。
也可能你不还钱,负债变成了坏账,自动消灭了,这也叫去杠杆。这种去杠杆,显然不会是什么好事。
几乎所有的经济危机,都是很典型的被动去杠杆的过程。
欠的钱太多了,只能靠借新还旧,所谓的旁氏借贷来还。最后连旁氏的手法也借不到钱,连利息也还不上了,大家就不还了。
债务违约,经济被动去杠杆,市场崩溃。
管理层一般都会极力避免走到这一步,因为这一步的代价实在太大。大家回想过去这十年,全球经济因为被动去杠杆有多艰难。
老美去杠杆慢慢在完成,股市屡创新高。连一向被嫌弃的欧洲,股市也创了新高。
唯独中国的情况,刚好在往相反的方向发展。除了房子之外的所有资产,都经历了暴跌的周期,且这个周期,目前看来还远未结束。
究其根源,就在于去杠杆这三个字上。老美和欧洲方面,杠杆去得差不多了。中国现在才刚刚正儿八经要干这件事。不是幡然醒悟,是被逼无奈,再不去,就等着原地爆炸。
2
如何跑经济增长
大家常听说GDP增长了几个百分点,一个国家为了跑GDP的增长,就像一个家庭为了跑收入一样,会有很多方法。
比如你可以勤劳辛苦多加班,靠时间来跑收入;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单位产出来跑收入;你还可以向别人借钱,拿去创业投资或者炒股票赌博,来跑收入。
这几种方法,对应到宏观上,就是靠劳动力的投入来跑GDP、靠技术进步来跑GDP、靠资本投入或者加杠杆来跑GDP。
哪种方法最容易,你就会更倾向于使用那种方法。
你看中国过去靠着人口红利,血汗工厂,跑出了大量外汇储备,这都是廉价劳动力堆出来的。人口红利不行了,那就靠投资来跑,修桥造路,造房子。
投资的钱哪里来,找银行借呗!银行的钱哪里来,自然是央妈印出来的。但要注意,央妈印出来的钱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是相互借来借去形成的「信用货币」。
这就是加杠杆,前面说了,加杠杆就是借钱的过程。
过去这些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失去了人口红利优势之后,就开始玩儿命加杠杆搞投资,往死了加!
政府加杠杆搞基建,基建可是管理层跑GDP的嫡系正规部队;企业加杠杆炼钢铁造房子,三四五线城市房子库存迅速高企;钢铁产能的洪荒之力释放出来,导致价格一路跌成屎,比菜价还贱。
后来继续这么玩儿下去,发现不行。
政府借了银行的钱你还得还,企业借了银行的钱你也得还!尽管政府国企和银行的钱,不少时候是左右手互倒,坏账也是左右手互倒,但明面上,还是要按规矩来,借钱你就得还!
政府没钱还怎么办,那就把地价往死了抬,有了卖地的收入,那就可以还银行的钱了。企业没钱还怎么办,国企的话,那就借新还旧,或者给你展期。
不是国企的话,也不能轻易让你破产啊,你破产了,银行的坏账多难看,尤其是那些大的制造业,房地产开发企业,你没还钱之前,坚决不能让你死!
喂,不要忘了,还有老百姓嘛。
政府玩儿命加杠杆,企业玩儿命加杠杆,但中国的老百姓没有玩儿命借钱加杠杆的习惯啊,大概是因为穷怕了。
于是就出现了去年的房价暴涨,进一步营造出,在中国,房子是永不跌价的资产。现在啥都不行了,实体不行了,股市不行了,人民币不行了,你钱还放在银行里等着变成废纸?
对了,以前你总是感觉钱在贬值对不对,就是银行存款跑不赢CPI那种感觉,你很难受对不对?感觉难受就对了!
来买房吧!
来加杠杆吧!
来为政府和企业的负债接盘吧!到此为止,中国经济的所有部门,都玩儿命加了一遍杠杆。
前些年政府差点玩儿脱,最后通过债务置换,展期等方式暂时解决。这两年,企业的杠杆又差点玩儿脱,所以现在上面拼命在去杠杆,并且老奸巨猾地,连哄带骗地,把老百姓忽悠进去了。
经历过去最新一轮的房价暴涨,有多少城市中产没有背上几百万的负债?没有背上负债,你都不好意思说是中产,因为你根本买不起房!屌丝是不能让你加杠杆的,你加了杠杆很容易搞成坏账,这个上面是不欢迎的。
大家都加完一轮杠杆之后,如果一切保持不变,经济倒也是可以用时间来换空间,慢慢通过技术进步来跑GDP,调整经济结构,搞搞供给侧改革什么的,岁月静好,欢乐祥和。
可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老美在这个时候搞起了大张旗鼓的加息,你还怎么岁月静好?
3
美国加息与中国的杠杆
这两者有啥关系?这个关系可大了!
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钱了很多钱,你最怕什么?是不是最怕利息升高?就是这个道理。
老美一升息,中国必须被迫升息,学过金融的都知道,这个是由利率平价决定的。如果中国不升息,不保持现有的利差,套利活动会让人民币跳贬,资本外流,中国的外汇储备流失。
中国外汇储备如果大量流失,这个事情比房价崩溃的影响可能还大。各位知道外汇储备最直接地代表着一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小国们正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来维护汇率稳定,才导致经济全线崩溃。
另外,中国每年进口的各类大宗商品,包括最主要的原油,都是要花美元的,没有外汇储备,你拿什么去买油买粮食?道理就是这么简单,资本外逃,必须要控制在合理范围,绝不允许超过容忍限度,这是事关生死的大事。
美联储进入升息通道之后,为了防止资本外逃,管理层搞了几件大事,包括几乎实质上禁止了资本兑换,你去换点美元,会被当做犯人一样审问。同时,把房子给你搞上去,你不是有点钱就想着换美元吗,不要换了,现在银行再贷款给你几百万,你去北京上海买套房,安安心心地还债。
乖乖听话,为国接盘。
既然中国必须被动升息,中国经济又加了这么大的杠杆,那后果会怎么样,明白的人都知道。
今年美联储至少还有两次升息,最近的一次是在六月份。按照美联储的加息目标,至少要加到3%左右的正常水平,这样才不会在下次经济危机爆发时,美国的货币政策出现裸奔。也就是说,它必须加上去,以保证下次有危机了,可以降息来应对。而且必须快速地抢占劳动力市场和经济恢复较好的时间窗口去完成这一过程。
如果按照美联储把美元升息到3%的目标,那中国这边的压力有多大?如果管理层不作为,维持现状,美联储升到3%的利率水平,中国的所有泡沫,必然被动刺破,经济瞬间完蛋。
4
金融行业去杠杆
明白这些逻辑,你就知道,为什么现在央妈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放水。外汇占款过去一年到目前,下降了超过3万亿,这意味着中国基础货币投放一直在收缩。
尽管政策利率暂时没动,但市场利率早已飙到了天上。大家去看看国债逆回购利率,看看同业存单的利率,这些才是真实的利率水平。
管理层很清楚,中国目前的状况,就是在和美国赛跑,和美联储升息的节奏赛跑。
如果我们能尽快主动把杠杆降下来,那么经济着陆的缓冲就会好一点。如果杠杆降不下来,高杠杆+高利率,意味着什么?也就是你欠了很多钱,利息也突然暴增了,会怎样?你踏马就挂了,不还钱了!
中国各个部门都加了一轮杠杆之后,实体的回报率早就被金融挤出得接近于零,现在中国的货币政策实际上也是接近失效的状态。信贷大部分跑到了房子里去,钱在金融体系里空转。
银监会郭主席上台后,搞了很多监管新规,什么针对银行的同业、理财等的「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之类的,还有央行的啥新的MPA考核新规,这些都指向一个目的:
为金融行业降杠杆。
解释下银行的同业业务。
简单来说,就是很多中小银行没有大银行的揽储能力,没有存款就没办法放贷款,那就没办法赚钱。中小银行就想了很多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最主要的,是去找大银行借钱,然后把大银行借来的钱比如4%的成本,再去找中小银行买理财产品比如4.5%的收益,这样就空手套白狼赚钱了。
那些发理财的中小银行本身没有投资能力,于是把钱委托给信托、券商资管、基金等来搞,叫委外。
看着中小银行搞得很热闹,资产规模暴增,大银行也按耐不住啊,于是整个银行体系,连同委外的券商基金等,都一起来搞这个游戏,不亦乐乎。
结果是什么?结果当然是金融业杠杆迅速增加!
管理层自然是不会允许这个情况一直下去的,因为银行业的高杠杆,一旦碰到高利率,那就是绝对的死路一条,还会波及整个经济。
想象一下,有一天你去银行里提款,对方告诉你说,不好意思先生,我们今天现金已经用完,请你明天再来。你是什么感受?
5
去杠杆与资产价格
任何一部负债,都对应着一笔资产。
我把钱存到银行,银行贷款给你。这笔钱对你来说是负债,对我来说是资产。同样你再把这个钱花出去,成为别人的收入,别人再去存银行,银行再贷出去。这个过程如此循环,就是货币在市场当中的信用创造机制。
简单来说,借贷的行为,创造了大部分的货币。所以,很直观的逻辑,去杠杆,就是让经济系统的负债变少,那么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减少货币的供应量。
钱变少之后,资产的价格自然就会下来,这是特别朴素,但是又特别核心的一个逻辑。
所以我们看到,以银监会去杠杆为代表的监管新规,实际上就是在减少市场上的货币量,相当于整个金融体系在缩减资产负债表。
第一个反应,是债券市场。
债市对钱的变化,最为敏感。所以我们看到了债市的崩溃,其实从去年底就开始了,后来有所反弹,但现在因为新的去杠杆,又回到了崩溃的通道当中。
第二个反应,是大宗商品。
期货市场对宏观趋势,最为敏感。很显然,去杠杆必定会以牺牲短期经济增长为代价,因为钱没那么多了,必然也传导到原材料的需求上。
第三个反应,是股市。
股市对消息面,最为敏感,但其变动的逻辑机制也最为复杂。钱少了会减少股票的配置需求,会降低风险偏好,会抬高估值的利率中枢,总之,股价会往下走。
股票债券大宗商品,最近多次出现了一起下跌的「三杀」。事实上,股市已经在2015年完成了一轮去杠杆,债市去年也搞了一轮,大宗商品可能才刚刚开始。
新的一轮去杠杆,会让这些资产进一步下跌。
如果去杠杆继续深入,股债商「三杀」的局面还会反复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所有的资产泡沫,一个都别想跑。而基于以上所有的逻辑,我认为,去杠杆的过程,的确会继续深入。
这么看来,去年在暴涨中没买到房子的朋友,你们是幸运的。
经济周期一直都在发生着作用,但大众往往都是迟钝的,等大家都意识到一个新周期到来的时候,这个周期往往已经接近尾声了。
一开始,大家都只要钱,死活不肯加杠杆,不肯买资产。后来,大家都玩儿命加杠杆,死活手里不留钱。只是多数时候,大多数人的这个节奏,搞错了。
几个这样的潮起潮落,人的一生,也就这么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