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出现中等到强拉尼娜现象概率较大。
1)拉尼娜现象是指热带太平洋中东部表面海水温度出现大范围降温现象。2)2020年10月29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全球季节性气候更新》指出,预计今年出现拉尼娜现象概率为90%;预计此次拉尼娜现象强度为中等到强,并将持续至明年春季。
拉尼娜现象大概率导致大范围冷冬。
1)对我国来说,拉尼娜年更容易偏冷, 1951年以来的拉尼娜事件中,我国冬季有70%以上的概率气温偏低或出现冷冬。2)21世纪以来曾发生5次拉尼娜事件,尤其2007-2008年的拉尼娜事件,南方出现持续大范围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2010年12月-2011年2月华南冬季平均气温较常年显著偏低1.3℃,为1986年以来历史同期最低,在2011年1月中旬华南中北部地区出现大面积低温霜冻。
冷冬导致雾霾污染现象相较前几年更加频繁。
1)中国气象局预测我国今年冬季气温明显偏低。根据中国气象局,预计今年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全国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低,特别是隆冬时节,冷空气活动将明显转强,西北地区大部、华南大部、西南地区东部等地气温将明显偏低,北方地区还可能出现大范围低温雨雪天气。2)低温提前供暖排污加大。11月初,冷空气继续影响中国东北、华北及黄淮等地,带来大风降温和雨雪。为保障居民温暖过冬,多地提前启动了供暖,污染物排放来源高于去年同期。冷空气持续影响东北华东等地,中央气象台预计,11月8日夜间至12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地大气扩散条件较差,有轻至中度霾,局地重度霾。3)预计2020年冬季大气扩散条件接近近两年平均值。鉴于今年冬季风总体上略偏强,中高纬冷空气比较频繁,势力总体偏强。中国气象局从今年冬季大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预测,汾渭平原、京津冀周边地区、长江地区总体情况与2017年、2018年比较接近。4)冷冬加重雾霾,关注今冬大气污染情况。综上,随着今年冷冬来临,北方提前进入供暖季,污染物排放高于去年同期;尽管今年冷空气活动比较频繁,但今冬大气扩散条件接近近两年平均值;因此在冷空气活动间歇期,出现雾霾概率较大,重点关注大气污染情况。
烟气治理的市场空间仍大,龙头公司市占率不断提升。
1)烟气治理市场空间和盈利能力需要重估,烟气治理工程服务未来十年仍有2000亿需求;2)对于非电市场,不仅是工程需求释放,更是工程转运营的模式变革。3)大量小型企业退出竞争,龙净环保等龙头公司的市占率不断提升。
投资建议:
关注冷冬相关大气污染治理投资机会,推荐龙净环保,清新环境和福鞍股份为受益标的。
风险提示:
烟气工程业务、烟气托管运营业务拓展进度低于预期等。
今冬出现拉尼娜现象概率较大。2020年10月29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全球季节性气候更新》指出,预计今年出现拉尼娜现象的概率为90%,预计此次拉尼娜现象强度为中等到强,并将持续至明年春季,影响世界诸多地区的温度、降水和风暴型式。
拉尼娜现象是指热带太平洋中东部表面海水温度出现大范围降温现象(资料来源:中国气象爱好者)。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现象,作为年际气候变率中的最强信号,以2-7年的周期不断循环,并在暖位相和冷位相分别表现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由于海洋和大气的耦合效应,这种海水温度的大范围变冷带来热带大气环流(即风、气压和降雨量)的一系列变化,从而导致异常天气的发生。
一般来说,热带太平洋地区的海水和环流遵循着一套比较固定的模式——沿着赤道劲吹的偏西信风将太平洋偏暖的水推向西太平洋,而东太平洋则保持相对偏冷的状态,这种模式也使得南美洲沿岸出现了以补偿涌升流为主的秘鲁寒流。而因为水温的差异,更暖的西太平洋能催动空气出现大规模上升运动,形成降雨,而上升的气团一部分在东太平洋下沉,形成一个循环,这种大气循环模式被称为“沃克环流”。
但在拉尼娜情况下,过强的赤道信风将暖水过度推向西太平洋,而秘鲁寒流随之加强,更多的深层冷水得以涌上太平洋表层,这样一来,中东太平洋地区的下沉作用加强,而西太平洋的上升作用也加强了,整个沃克环流增强了。
1)对我国来说,拉尼娜年更容易偏冷,国家气候中心数据显示,1951年以来的拉尼娜事件中,我国冬季有70%以上的概率气温偏低或出现冷冬。
2)21世纪以来曾发生5次拉尼娜事件,尤其2007-2008年的拉尼娜事件,南方出现持续大范围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2010年12月-2011年2月华南冬季平均气温较常年显著偏低1.3℃,为1986年以来历史同期最低,在2011年1月中旬华南中北部地区出现大面积低温霜冻。
根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联合水利部信息中心日前在北京组织召开了今冬明春(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全国气候趋势预测联合会商会。在综合分析前期天气气候特征以及未来大气海洋等演变趋势基础上,对今冬明春气候趋势及主要气象灾害做出预测,预计今年冬季(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偏强,主要以西北路径影响我国,全国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低,特别是隆冬(2021年1月)时节,冷空气活动将明显转强,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可能较常年同期偏低,其中西北地区大部、华南大部、西南地区东部等地气温将明显偏低,我国北方地区可能出现大范围低温雨雪天气,南方发生大范围、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可能性较小,但西南东部和江南部分地区可能发生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后冬(2021年2月)全国大部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
11月初,冷空气继续影响中国东北、华北及黄淮等地,带来大风降温和雨雪。为保障居民温暖过冬,多地提前启动了供暖,污染物排放来源高于去年同期。
表:受冷空气影响,中国北方多地气温连降,提前启动供暖
根据中国气象局,冷空气持续影响东北华东等地,中央气象台11月8日08时继续发布大风降温预报。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等地有霾天气,预计,11月8日夜间至12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地大气扩散条件较差,有轻至中度霾,局地重度霾。
图:冷空气继续影响东北华东等地(11月8日08时)
根据中国气象局,鉴于今年冬季风总体上略偏强,中高纬冷空气比较频繁,势力总体偏强。从今年冬季大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预测,1)汾渭平原和京津冀周边地区接近近5年的平均水平;2)长江地区比近5年略有偏差;三个地区总体情况与2017年、2018年比较接近。
综上,随着今年冷冬来临,北方提前进入供暖季,污染物排放高于去年同期;尽管今年冷空气活动比较频繁,但今冬大气扩散条件接近近两年平均值;因此在冷空气活动间歇期,出现雾霾概率较大,重点关注大气污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