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5G竞争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政治因素影响快速提升。一些国家不断加快5G商用步伐,从标准、技术、专利等方面打压竞争对手。
美国
2018年3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令否决新加坡的博通对美国高通的千亿美元收购要约,因担心博通收购高通可能导致美国丧失对5G核心技术的把控。
但高通却在筹划对荷兰恩智浦440亿美元收购,如果完成收购,其将成为全球第5大半导体企业(三星、台积电、英特尔、英伟达),基本完成全球半导体行业向美国集中。
同时,美国压制中国5G产业化发展:2018年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拒绝让华为公司参加5G移动网络投标,英国电信2018年11月禁止华为参与竞标公司核心5G网络设备的供应合同。
2018年12月华为CEO,任正非之女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拘捕的新闻曝出,引发全球关注。至此,
5G竞争已经不仅仅是局限在技术层面的竞争
。
欧盟
处于4G投资后周期的欧洲,在5G上更注重实用性,
聚焦需求更强烈的垂直行业率先应用
。
2017年18家公司组成欧洲新5G联盟— 5G-Transformer,5G-Transformer专注5G网络切片,目的是支持垂直行业,如汽车、医疗保健和媒体。
2018年12月欧洲多个大城市开展代号“烈焰”的5G应用场景实测,主要聚焦垂直应用的媒体服务上。创意产业、通信产业以及智慧城市产业的公司通过该项目测试5G技术如何提升用户体验、降低媒体服务开发复杂性以及减少提供实时点播内容的成本。
在2G、3G时代,信息通信上下游企业分工较为明确,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为代表的运营商重点负责管道业务,华为、中兴等企业重点负责设备业务,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厂商负责终端业务。
但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演进,传统的分工模式被迅速打破。设备厂商开始将能力快速下沉,以华为为代表的企业开始成为智能终端的主要生产者。
其他跨领域企业也对终端业务跃跃欲试,例如小米、苹果等企业早已经将业务扎根智能终端领域,并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前期做增值业务的企业,也开始逐步向上游拓展,例如以腾讯、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开始积极布局云计算业务。
运营商也不甘示弱,通过分公司、基地等形式拓展内容生产领域
。可以说传统分工模式已经随着技术的演进逐步瓦解,企业不但面临行业竞争,更要面临跨领域的闯入者。
因此,
创新型应用和技术不断突破原有规划和设想,传统的先规划设计网络,之后让应用适应网络架构的模式将难以为继
。新模式、新业态在不断冲击传统的商业规划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