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故事就是一场战争,而你要想办法把这场战争里的人物特性展现出来,并且这个特性在他的人生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赢下这场战争。
▼
故事就是一场战争
小说家约翰·勒赫认为,故事讲述的是人物生活中的一个特定时刻,这个时刻对人物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一生中不会再有第二次这样的时刻。
编辑兼教师梅尔·麦基(Mel McKee)直截了当地指出:“故事就是一场战争。战争持续一段时间后就会突然进入短兵相接的搏斗。”他提出了创作这个“战争”故事的四种必备要素:
让战斗者加入战斗;
设计一个值得为之战斗的东西;
把这场战争分为几场战役,把最大和最危险的那场战役留在最后;
最后要有收场的描写。
战争一般是为了领土而战,那么故事中的“领土”一定是有形而且具体的,就像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争夺的加沙地带。
就像一次小规模的“警察行动”会逐渐上升为一场屠杀,故事的形式也是跟随其最自然的“复杂化”顺序发展的,每一场战役都比前一场要大。战争一般从地面冲突开始,这样的冲突对整场战争没有决定意义。然后有一方会派出间谍,而另一方则有游击队。
这些行动对整场战争也没有决定意义。接下来,有一方会出动空中力量,另一方则以防空系统予以回应。一方发射导弹,另一方则以火箭炮还击。一方使用毒气,另一方则随时准备按下核按钮。与此类似,故事的发展也是这样的。
只要反派角色还有足够的力量去反击,冲突就会继续。但是在故事的某些时候,反派角色会生产一种武器,给对手造成致命的打击。危机时刻出现在最后一场战斗中,而且结局不可避免。谁赢得那块领土已经没有疑问,尽管从道义上来说赢的一方不一定占上风。到了这个阶段,冲突就会以一种显著而永恒的变化画上句号——这个变化为小说的结局做了定性。
请注意,尽管情节会涉及欲望以及实现这个欲望的过程中所存在的危险,但即使这个欲望被实现了,也不一定会有幸福的结局,这个欲望没被实现,结局也不一定不幸福。
故事的意义越复杂,关于成功与失败的看法就越难琢磨。在《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欲望是杀掉国王克劳迪亚斯,但是他的刺杀行动被剧中的其他人物、阴谋和他自己的精神问题阻止了。最后他成功了,付出的代价是剧中所有人的生命,也包括他自己的生命。
尽管这个英雄“赢得了”他的“领土”,但这部戏剧仍然是悲剧。而在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致命迷情》中,尽管女主角被关进了政治犯监狱,但是通过发现她自身的力量和承诺,我们可以得知她实现了自我的救赎。约翰·勒赫建议作家关心这个问题:人物输了斗争,但赢得了什么,或者是赢得了斗争,但输掉了什么?
小说家迈克·萨拉(Michael Shaara)将故事描述为势均力敌的两股力量展开的一场战斗。他认为,必不可少的是,战斗的双方都旗鼓相当,这样才能让读者对结局产生疑问。
我们可能会非常同情某个角色,甚至是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一定会凯旋。但是争斗的双方必须代表真正的、实实在在的危险,这样故事的复杂变化就可以通过对阵双方力量的转换得以实现。最后,小说应呈现力量不可挽回地倒向一方的局面。
“力量”有多种形式——身体的力量、魅力、知识、道德的力量、财富、所有权、等级,等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力量是残忍的力量。
如果一方的力量完全占上风,就没什么悬念了。因此围绕故事的冲突,要让故事里的每一个角色都拥有可以看得到的力量。请记住,“力量”有多种表现形式,有些力量在表面上可能很脆弱。
任何一个曾经被病人的各种要求所折腾的人都能理解这一点:疾病有时是巨大的力量。弱点、贫穷、被动、一个表面上不会对任何人构成麻烦的愿望——这些都可以被巧妙地用来阻止故事的主角实现自己的愿望。
牺牲是一股巨大的力量,不管我们对此是否同情;一个生命垂危的人能
把我们所有的能量都吸引过去。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