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解放军报
解放军报法人微信:瞭望军事风云,关注国家安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解放军报

走近大龄排长群体,他们的心事你懂吗?

解放军报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04-11 12:2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考验,军队使命任务拓展的新要求,官兵成分结构和思想行为方式的新变化,给抓建基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调整抓建思路、完善抓建举措,需要各级以敏锐的眼光发现问题,以前瞻的思维审视问题,以创新的举措破解问题,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推动基层建设提质增效。


当前,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全面实施展开,领导指挥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稳固基层是服务大局、助力改革的现实需要;新一年的工作正在起步,精心筹划抓建基层工作是部队建设开新图强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部队建设发展新局面,必须坚定自觉地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持续兴起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热潮,坚决打赢改革强军这场硬仗,促进部队实战能力提升,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走近新疆军区某师大龄排长群体———

你懂大龄排长们的心事吗?


大龄排长高兵组织负重俯卧撑。占福江摄

一不小心就成了“老同志”

史基刚今年28岁,少尉军衔,任职排长2年半。再有半年,就可以顺调副连了,但前不久的一件事,让史基刚多少有些高兴不起来。


那天,团里组织基层干部素质比武,史基刚被选中。一番比试,史基刚成绩不甚理想。


负责成绩统计的作训股参谋是和自己同批下来的排长。宣读成绩时,他有意无意地瞧了史基刚一眼。这让原本沮丧的史基刚心情更差:难道自己和同批下连的战友差距就这样越拉越大?


“身份认同有落差,是一些大龄排长心中不愿言明的郁闷,不是他们抹不开面子,而是对自身成长的不满意。”新疆军区某师一名领导介绍说,自大学生士兵提干政策实施以来,大龄排长群体随之“壮大”。从该师干部部门提供的数据来看,2011年至今,大龄排长在每年新分配排长中占的比例平均在15%左右。随着年龄的增大,越来越多关于个人成长发展的顾虑涌上大龄排长的心头。


王国梁今年30岁,任职排长3年,去年刚调整为副连长,在同职务中算是大龄了,“一不小心就成了‘老同志’”。王国梁曾这样算过:30岁任副连长,两三年后任连主官,35岁年龄到杠,然后顺理成章脱下军装。


可王国梁并不愿意脱下军装,军旅生涯走得长一点、有更大的进步空间也是很多大龄排长的想法。但他们也清楚,在“脖子以下”调整改革中,年龄偏大、能力不算拔尖的自己被淘汰的可能性很大。


除了事关个人成长发展的“远虑”,大龄排长还要面对来自家庭的“近忧”。不同于年轻、单身排长的“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大龄排长一任职就要面临成家、养家等诸多难题。马冬圆即是如此:妻子远在兰州工作,承担着同时照顾4位老人的重任,其中艰辛可想而知;自己已经27岁,何时要小孩……每想起这些,马冬圆就心中烦躁。


大龄排长的烦心事不止这些,在该师的一次问卷调查中,除了个人成长发展与家庭因素外,还有与年轻士兵交流有代沟、比起年轻排长稳重有余但冲劲不足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大龄排长们。

在进攻战斗演练中,大龄排长分组研判进攻方案。 占福江摄

将来的你,一定感谢现在奋斗的你

该师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有一些官兵认为个别大龄排长干事创业的进取精神不足。


在曾是大龄排长一员的吴振波看来,筑在心里的高墙,有很大一部分是自己堆砌的,拆除这堵墙还需要亲自动手。


吴振波23岁入伍,25岁提干,27岁任职排长。去年职务调整期间,30岁的他被越职提拔为连长,在团里引起不小的轰动。


轰动背后,是吴振波日复一日的努力。从任职排长的第一天起,他就很清醒地认识到,既然年龄处于劣势,那么能力一定要抢占优势。他每天坚持学习,拜能力出色的身边人为师,全方位补自己能力短板。


对于他的努力,妻子偶尔埋怨:“奔三去的人了,还那么拼干嘛?”吴振波这样回答:“我才30岁,年富力强、精力充沛,不正是该拼的年纪吗?”他认为,大龄排长能够脱颖而出的前提是自己必须足够努力。


成为连长后,吴振波经常这样对身边的战友说:“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奋斗的自己。”


影响大龄排长进取心的众多原因中,“现实问题太多,家庭负担沉重”是难以回避的话题。这一难题并非大龄排长的专属,对绝大部分身处军营的钢铁男儿来说,家庭是他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前不久,一篇名为《工作要干好,老婆也要哄好》的文章被广为传阅。大龄排长李世杰对此深有感触:“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当家庭和工作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时,摆正心态,做好自己和家属的心理疏导十分重要。”


在经历了近2年的两地分居后,去年底,李世杰说服爱人办理了家属随军,爱人也在驻地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洋溢在李世杰脸上的笑容能够说明——来自家庭的压力如果化解得当,就会少一些后顾之忧,多一些奋进之力。


“内”“外”合力,未来可期

“可以慢慢行走,但不要停下前进的脚步!”这是大龄排长曹骏写在日记本扉页上的句子。


每个人一生中的发展机遇是有限的,机会很少重复出现。机会来了,你在哪里?曹骏拿励志大师拿破仑·希尔的话激励自己:“一个善做准备的人,是距成功最近的人。”


对于大龄排长的出路,他在工作和生活中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我准备好了吗?还有什么需要准备的?要想在这个时代脱颖而出,你必须拥有一颗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心,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勤奋和努力。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机遇到来时,它还会丧失吗?


大龄排长走出成长困境,不仅需要个体发力,也需要组织施加推力。


该师政委杨科祥认为:“这个特殊的排长群体容易因为年龄产生负面心理,他们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要适当地‘送他们一程’。”


近几年,该师将大龄排长成长问题列入干部重点工作,各项暖心措施逐步实施,大龄排长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现实困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工作中,有针对性地给大龄排长压担子,让他们经风雨、受历练,在岗位实践中建立信心。对于一些表现出色、发展潜力大的大龄排长,师党委把他们放在吃劲、要紧之处锻炼,还注重通过培养使用、选派送学、岗位互换等方式帮助他们一步步成长起来。


生活上,严格落实探亲休假制度,对担负重大任务的实行分段休假方法。此外,还有协调地方举办鹊桥会、家属来队全方位服务保障、幼儿入托绿色通道等措施也赢得官兵叫好。


这些几乎是量身定做的举措很贴心、很励志,让大龄排长心头的包袱卸下不少。杨科祥说,解决大龄排长群体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非一日之功,需要部队各级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理顺各方关系,不让一时的困难耽误了大龄排长的长久发展。


在与大龄排长们的交流中,记者感受到了他们成长中的困惑,也感受到了他们对未来军旅生涯的乐观心态。在“脖子以下”改革全面展开之际,我们期待大龄排长们的烦心事能妥善解决,期待他们在改革强军中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冯毅、王雪振、许必成)

延伸阅读

现在有为,将来有“位”


一铁匠收一徒弟,以铸剑为生。枯燥平淡的劳作使徒儿不安分起来,师傅便想法启示他。师傅取一铁杵,将其断为三截,留下其中的一截,另两截投入炉火中煅烧。只锤打一遍的一截成了剑坯,反复锤炼的一截成了削铁如泥的宝剑。


最终,宝剑、剑坯和最初截下的那段铁杵被拿到集市卖:铁杵卖了,得一两银子;剑坯卖了,得三两银子;宝剑非常抢手,师傅惜售,价格扶摇直上。徒弟顿悟,本是三块相同的顽铁,锤炼却改变了它们的命运和价值。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大龄排长将年龄变成了“心病”——因迈入军官队伍迟、成长进步速度慢、前途发展空间小、个人家庭负担重,总会觉得自己“老了”,拼不拼意义不大,对工作热情不高、韧劲不够、动力不足,忽略了自己正值打拼之年、本该艰苦奋斗的事实。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军队是一个大学校大熔炉,大龄排长进入军营、步入军旅,因起步晚、年龄大,成长途中少不了纷纷扰扰。要想在火热军营中“有为有位”,必须坦然正视自身的大龄现实,勇敢地接受千锤百炼,不断提升立身素质的“含金量”,将自己炼成一块好钢。


军旅本该跋涉,年龄又有何妨?“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如果在排长岗位上就因年龄乱了心、绊了脚,谁会相信你在更高的职位上能干的出色?谁又会给你更多的平台和机会?内因是干事创业的第一动因,大龄排长的成长,组织帮扶很重要,更重要的在于自我的锤炼和完善。


生命的本质是时间。从这个角度看,大龄排长若想早有作为,必须把消极退缩的观念坚决摒弃,用只争朝夕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才能早日实现心愿。这才是大龄排长真正的安身立命之所。


心向远方,莫忘来路。大龄排长们,既然我们选择了部队,选择了这身军装,就应把曾经的初心再次铭记,朝着曾经的梦想大胆去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终在火热的强军征途上,持续激发潜能,不断迸发活力,不负初心,不负时代。


(李华)

刊于4月11日《解放军报》“军营观察”专版

军报记者微信发布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转载请注明来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