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讨论了天地和圣人的仁慈品质,以及世界如何由心而生。作者认为天地仁慈,圣人将百姓视为神明,并通过学习天地展现仁慈品质。世界是每个人心中的产物,由心所创造,而非客观存在。对作者而言,世界的形象取决于个人的认知、业力和心态。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作者对天地和圣人的仁慈有不同的理解
作者认为天地仁慈,赋予万物生命和特性,而圣人则将百姓视为神明,展现仁慈品质。
关键观点2: 世界是由心而生的
作者认为世界是每个人心中的产物,由个人的意识、业力和心态决定。世界随心的变化而变化,不看它,它就存在于大冥之中。
关键观点3: 心是创造者,身体是地,智能智力是天
作者将心视为创造者,身体作为心的地基,智能智力作为提供材料的“天”,共同创造了每个人的世界。
正文
作者:一念行者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对此,我有不同点看法。
在我看来:天地仁,化刍狗为万物;圣人仁,视百姓为神明。
天地太仁慈了,它赋刍狗,以灵魂,以气血,以机枢,以术,以数,以道,使它们或聪明灵动,或生机勃勃,或饱满充盈,或稳定寂静,或变动不居……天地太仁了,就连刍狗也给它最好的生活,让它登上祭坛,受万民一拜,让它连接天地和人,充当人神的使者。天地是仁慈的化身,如果你看不见它的仁慈,那是因为它的仁慈藏的太深,而你的认知太浅。
圣人向天地学习,它也是仁慈的化身。它将百姓视为诸神诸明,以虔心拜之,以净心待之,以爱心护之扶之。圣人活生生地展现,天地利而不害,为而不争的品格。圣人仁,它的仁有时你看不到,因为你看不全。它的仁有仗万二千,而你只看到八百。
天地仁,圣人善,百姓安,醒悟的眼睛清晰而明亮,它将世界幡然看成天堂,将宇宙看成诸神的居所,它看见的是一个美梦成真的世界,一个真如美梦的世界,一个最仁最善的心成就的世界。
世界是个人的,不存在共同的世界,只存在共业的世界。业力相同,则见世界相同。业力差异,则见差别的世界。世界随心所生,你看它,它现于心镜之中,不看它,它归于大冥。
以分别心看世界,世界从大冥中突兀出来;以无分别心看世界,世界不动不变而复归于大冥。大冥者,大昏暗者也,大玄者也,不可识不可知,大道者也。
世界就好像一副色盲测试图,你看,红黄黑白点,从诸点中突兀出来,形成一副画,一个字,或一个有意义的什么;不看,各点各在各位,不隐而隐藏起来。世界万法不过如此。
在色盲测试图中,各点无所作为,意识及业力却凭借它们,给自己了一棵树,一座房,一匹马,一个字……一个世界!世界就这么来的。世界不是本有的,是你看出来的,是你看成的。
心是创造者,心是造物主,地给它提供地基,天给它提供各种材料,它凭此造出了自己的世界。对心而言,身体是它的地,智能智力是它的天,大冥是它创作的创作室、画布、颜料或工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