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进口增速也有回落,并且降至负增长区间,但与2023年同期水平相当。3月进口增速的回落与国内制造业PMI背离,反映了内需修复的实际改善动力依然不足,持续性仍有待进一步验证。3月,对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涨跌互现,且价格因素对进口额制约较小。在经济景气边际改善下,实体进口需求有望进一步恢复,同时去年4月基数偏低,预计4月进口同比增速在政策发力支撑下可重新回到正增长区间。
3月,进出口增速均有回落,其中出口更多是高基数因素影响,在外需韧性及出口结构不断优化的拉动下,叠加二季度有低基数效应,短期会逐步趋势回正的概率较大。而内需的问题更多实在恢复动力不足及持续性不稳,从政策端带动预期的改善还需持续发力。近期专项债和特殊国债的发行节奏,以及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政策影响释放会是内需修复程度的主要观察点。在国内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对冲地产弱势的格局下,4-5月政府债券和特别国债有加速放量的需求,短期资金资金面或可阶段宽松,但宽松节点或更靠近季末,等待国内经济的恢复程度以及美联储降息预期兑现。总体而言,国内货币政策总量上保持稳健偏积极,央行将通过多种结构性政策工具,灵活操作,更好支持宽信用及配合积极财政政策实施。
3月,我国以美元计价的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同比增长1.5%,较2月回落4个百分点;单月来看,3月进出口总额当月同比增长-5.1%,去年同期因疫后积压订单赶工的高基数影响显著;其中,3月,出口当月同比增长-7.5%,较前两个月增速大幅回落;进口同比增长-1.9%,较1-2月增速也回落5.4个百分点(见图1)。3月,我国实现贸易顺差585.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4%,贸易顺差有所收窄(见图2)。
1. 出口大幅回落 高基数影响大
3月,国内出口同比增速由正转负,但环比符合季节性,一季度外需增长动能仍在。3月全球制造业景气度延续修复,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在荣枯线上方继续回升,主要是新兴经济体景气扩张的拉动,而美欧制造业景气环比下滑(见图3)。主要贸易伙伴中,3月,主要贸易伙伴国,对美、欧、东盟的出口同比增长为-15.9%、-14.9%和-6.3%,较1-2月分别回落20.9、13.6和12.3个百分点,而对日本出口降幅收窄1.9个百分点(见图4);从对3月出口拉动率上看,对应分别下降3.0、1.9、2.1个百分点和提升0.2个百分点,对美欧出口拖累增速合计少增4.9%,是两大主要的拖累因素;此外,对非洲、中国香港、印度、俄罗斯的出口拉动分别下降2.4、1.1、1.1、0.8个百分点,四者合计拖累5.4%(见图5)。无论是对传统贸易伙伴还是前期拉动较大的外贸新增国,出口增速全面向下,在制造业景气修复支撑下,外需的韧性仍在,更多是去年同期高基数的影响效果凸显。在外需总体韧性延续背景下,结构上的“一带一路”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对我国产品需求仍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加上美国经济韧性支撑美元指数下的人民币贬值预期,有利于出口在二季度逐步趋势回正。
从出口结构上看,主要出口商品中,不同产品出口增速多数回落。3月,服装、鞋靴、玩具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回落幅度均在35个百分点以上;机电和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速也分别回落17.3、2.9个百分点至-8.8%、-2.7%,机电产品中除汽车、手机之外,其他品类如船舶、通用机械设备、家电、集成电路等都有大幅度回落,与1-2月的趋势正好相反,也反映出基数效应的影响所在;其他出口商品中的肥料、稀土,分别逆势回升7.3、12.6个百分点,显示上游战略资源的需求更大(见图6)。总体来看,出口结构继续保持机电产品为主,汽车、集成电路等出口产品保持相对稳定回升,但产品价格上的支撑减弱,更多是量的因素拉动;同时海外贸易政策也有趋严,如欧盟海关将从3月6日起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为期9个月的进口登记,以及美国修订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令拟于4月4日生效,预计出口在外需韧性下的增长斜率仍会有边际放缓。
2. 进口由正转负 内需动力待增
3月,进口增速也有回落,并且降至负增长区间,但与2023年同期水平相当。而3月国内PMI生产与进口指数回升,且新订单指数的提升幅度较大,指向内需的修复。3月进口增速的回落与之背离,反映了内需修复的实际改善动力依然不足,持续性仍有待进一步验证。从主要进口商品看,3月,对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涨跌互现,且商品价格震荡上涨,价格因素对进口额制约较小。进口量上,3月,对肥料、原油、铁矿砂、汽车和大豆的进口量降幅较1-2月分别下滑39.8、11.3、7.6、8.9和10.3个百分点,与出口情况相反,显示相关内需的恢复放缓;而对铜材、塑料、橡胶等产品的进口量增速有所回升(见图7)。总体来看,主要商品的进口需求量尚未显著改善,但中间材料的回升也显示了内需边际改善的迹象。
从进口额看,3月,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进口增速再度回落,较1-2月分别回落6.1、7.5个百分点至1.6%、4.4%,其中汽车和飞机进口下降对机电产品的拖累较大;而因原油价格上涨带动了原油进口额降幅小于进口量,同时也带动了橡胶、塑料、纸浆等商品的进口额明显回升,且大于量的增长;钢材进口也是价大于量的支撑,而铁矿砂的价格下滑对进口额增速有制约(见图8)。总体来看,当前价格制约的减弱受国内终端需求大幅改善的影响不大,更多是上游原材料如原油价格在外部供给冲击下的回升带动,而国内地产终端需求的低迷现状还未改变,内需修复进程加速还需政策积极引导和协同发力,基建和制造业的支撑力度有望加大。在经济景气边际改善下,实体进口需求有望进一步恢复,同时去年4月基数偏低,预计4月进口同比增速在政策发力支撑下可重新回到正增长区间。
3. 外需韧性可回正 内需破局待加力
3月,进出口增速均有回落,其中出口更多是高基数因素影响,在外需韧性及出口结构不断优化的拉动下,叠加二季度有低基数效应,短期会逐步趋势回正的概率较大。而内需的问题更多实在恢复动力不足及持续性不稳,从政策端带动预期的改善还需持续发力。近期专项债和特殊国债的发行节奏,以及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政策影响释放会是内需修复程度的主要观察点。在国内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对冲地产弱势的格局下,4-5月政府债券和特别国债有加速放量的需求,短期资金资金面或可阶段宽松,但宽松节点或更靠近季末,等待国内经济的恢复程度以及美联储降息预期兑现。总体而言,国内货币政策总量上保持稳健偏积极,央行将通过多种结构性政策工具,灵活操作,更好支持宽信用及配合积极财政政策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