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河北卫视
河北卫视官方微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北卫视  ·  《袅袅余音又一村》 | ... ·  6 天前  
河北卫视  ·  《走遍河北》特别策划: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河北卫视

六集文博纪录片《大汉中山》|《最是烟火》

河北卫视  · 公众号  · 河北  · 2024-10-24 17:31

正文


最是烟火抚人心
——《大汉中山·最是烟火编导手记

最终确定这一集做饮食的时候,我其实是很开心的。

这可是刘胜啊,以“乐酒好内”出名的汉代中山王,就人物形象来说,谁能比他更适合做美食呢?更何况,他墓里出土了那么多饮食器具。

摄制组第一站是河北博物院,从文物出发,当然要先了解文物。

在这里河北博物院的徐云彦和何琨老师,为我们讲解了熊足铜鼎和石磨的应用,一个古代版的高压锅和我们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石磨,让我又一次感慨,古人的智慧,真是一个永恒的谜题,似乎永远在科技之外,展示着科技的奥秘。

走出博物院,走进世俗烟火。
翻秦岭,下汉阴,走渭南,雨里终南山……我们来到了长安故地,寻找两千年沉淀下的痕迹。

第一次见到朱立挺教授,跟想象中不太一样,本人很儒雅亲和,本来以为作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民俗学者,会更严肃,没想到很有“烟火气”,一个很真实、很可爱的人。近一周的时间,朱立挺教授带领摄制组马不停蹄,各处探访。

我们在渭南、关中一带的农家院里,吃到了从汉朝传下来的麦饭,也感受到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氛围,儿媳将苦苣采回家,90岁的婆婆就亲自上手,切菜,搅拌,烧火,重复了几十年的动作,干脆利落。或许曾经稚嫩的脸庞在灶火的映照下变成苍老的容颜,一头乌丝在蒸汽的吹动下变为满头白发,但是流传千年的味道不曾改变,融入生活的安定和幸福也代代相传。

下一站,终南山烤肉,不得不说,原始感拉满。
在终南山鸟鸣的树林中,朱教授的朋友陈博给我们演绎了汉代石烹烤肉。石块上放上石板,用竹筒舀水把石板洗净,点火,把石板烧干,用松枝涂油,石板烧热后放上鱼片,每一个动作都有条不紊。

颇为风趣的陈博与朱立挺教授在边吃边聊,给我们普及了汉代餐饮礼仪,比如位餐。同时我们也了解到烧烤之风,其实从西汉就有了,《西京杂记》里说,当年刘邦当泗水亭长的时候,有人送他一壶酒,外加烤鹿肚和烤牛肝,刘邦从此一发而不可收。然后两千年后,随着满城汉墓石门打开,考古学家卢兆荫在刘胜棺椁附近的漆案上,发现了烤乳猪的骨架。刘邦烤牛肝的偏好到中山王刘胜这里变成了烤乳猪,也算是爱吃烤制品的一家人了。

做这个片子,我最感兴趣的估计就是刘胜他们吃鼠肉这个点了。
朱教授跟着我们摄制组来了一趟满城汉墓,据黄素静主任介绍,这些陶罐里,装了好多鼠类。有褐家鼠、社鼠,还有一些大仓鼠。看刘胜墓建造在山崖的里面,石头又非常地坚硬,封门也非常地严实,所以打洞进来,是基本不可能的。

也就是说,这些鼠都是吃的。

太震惊我了。当时详细了解之后发现,汉代除了刘胜,他父亲景帝的墓里面,也发现有鼠类的骨骼。而这个习俗,周朝的时候就有了。而且其实那个时候吃的鼠肉,也不是现在意义上的老鼠,而且也是因为那个时候物资匮乏,后来到了汉朝其实就慢慢不吃了,毕竟那个时候已经有了“鼠目寸光”这个贬义词了,老鼠开始用来形容小人,估计也是两千多年这种说法的熏陶,再加上健康影响,现代人不太能接受这个吃法了。

人类两千年的生活远比我们拍摄的片子丰富得多。
在中华文化中,宴饮从来不是像吃吃喝喝那么简单,推杯换盏、美味珍馐的背后,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无论是朱立挺教授筹划的一席汉宴,还是满城未央广场上汉府中的曼妙歌舞,无不展示着两千年汉文化的传承。

饮食器具、石磨、烤炉、烤乳猪、鼠肉;蒸、煮、炖、炙……

釜鼎之上,热气缭绕;釜鼎之下,袅袅烟火;釜鼎之中,粗茶淡饭。没有什么是一顿美食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有,那就两顿。

毕竟,最是烟火抚人心。
河北广播电视台

河北省广播电视局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

联合出品

河北卫视

文博纪录片《大汉中山》•最是烟火

今天21:22暖心播映


编辑:魏晓巍    主管: 王冉 杨小蕾    监制: 杨素强 李延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