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一顶帽子毁了马云——中国经济的虚实之争
■ 文 | 滕泰
虽然提出“虚拟经济”这一概念和相关理论的学者是出于建设性目的,但在现实中却事与愿违。
以后中国就不需要那三字经的国骂了,最狠毒地攻击一个企业家或否定一个行业只需四个字——虚拟经济!
落后几百年了,中国好不容易才赶上这一轮在新经济上同时起跑的机会,我们千万切不可因为虚拟经济这样的无聊争论和大帽子而葬送了我们的明天!
马云先生作为中国互联网巨头,屡屡受到某些传统企业领袖和部分学界人士的攻击。不过他们攻击的主题既不是马云的个人行为,也不是阿里巴巴的运营问题,而是给他和整个互联网行业戴上了一顶新的“大帽子”——“虚拟经济”。
少数传统制造业的企业家甚至指责一些新经济的企业领袖为骗子,或攻击购买股票的金融投机者是伤害中国制造业的“罪人”。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经济学者也加入到批评金融、互联网的队伍中,他们紧紧围绕着某些行业是否直接创造真实财富这样的问题进行广泛讨论,道理简单而直观,不但迅速引起共鸣,甚至很快形成了一股社会潮流。
考证一圈后发现,“虚拟经济”一词出自90年代的中国,并非世界通用。当时中国尝试着搞了资本市场之后,有人发现某些经典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对股票等金融资产的描述仍然带着意识形态的贬义色彩,把股票说成“现实资本的纸制副本”,是“虚幻的影像”,用“虚拟资本”这样的概念来否定股票市场存在的合理性。但90年代中国明确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经济,而且又搞了股票市场,怎么赋予股票市场理论上的合理性呢?于是有学者回避了“虚拟资本”这个词,带着理论修正和发展的善意发明了“虚拟经济”这个新词,用来研究资本市场、金融市场的相关经济运行规律,当互联网经济发展起来以后,又把信息、知识、文化等等这些非物质的经济领域也一并归为“虚拟经济”。虽然提出“虚拟经济”这一概念和相关理论的学者是出于建设性目的,但在现实中却事与愿违。
甚至有专家学者,把实体经济的泡沫也说成虚拟经济,比如把房地产泡沫说成虚拟经济。哪里有泡沫,哪里就应该有针对性治理,但是把房地产泡沫也说成是子虚乌有的虚拟经济,就让虚拟经济这个“大帽子”,威力越来越大!
君不见,几乎所有的政府文件都一夜之间把经济改成实体经济,连民间搞个如何促进经济发展的讨论会,都赶紧把题目改成“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惊恐地避让着”虚拟经济“的大帽子。幸亏我们还没有从任何中央官方文件里发现“虚拟经济”这样的表述,否则照这样下去,以后中国就不需要那三字经的国骂了,最狠毒地攻击一个企业家或否定一个行业只需四个字——虚拟经济!
当国人借助于“虚拟经济”这个大帽子,把金融、互联网等非制造业说得如此不堪时,如果再跟美国经济结构对比,我们却又迷惑了:让美国经济领导全球的一是纽约为代表的金融产业,一是以硅谷为代表的互联网新经济。如果金融产业是虚拟经济,互联网经济是虚拟经济,甚至教育产业、娱乐产业都是不创造物质财富的虚拟经济,那美国经济还剩下什么?难道这些人希望中国经济的未来就像如今美国的底特律吗?
扣“大帽子”的社会风气还只不过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但中国重物质财富、轻非物质财富的思想,却古已有之:几百年前,他们曾说中国工业是“奇淫异巧”,例如认为纺织和服装行业只不过是把棉花变个花样,本身并不创造财富,所以让中国工业发展不起来;几十年前,他们说商业是“投机倒把“,认为把一个东西从这里运到那里赚取差价,并不能创造财富,结果商人被抓起来,市场被消灭了;今天,他们用同样的逻辑来攻击金融、互联网,以及一切非物质财富都是所谓虚拟经济——这样的观念,欲将中国经济引向何处呢?
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真的是“虚幻的影像”,水中花、镜中月?难道那些购买了股票的人,拥有的不是实实在在的企业股份吗?他们为了购买这些股权而支付的货币,不是实实在在的出资吗?
就像认为商业不是促进社会分工而是所谓“投机倒把”一样,金融的作用仅仅是掠夺了别人的财富吗?如果没有金融配置资源,都像古代小地主和手工业者那样一点一点地积累资本,哪里会有铁路、汽车、石化等现代工业?哪里会有微软、Facebook、苹果这些伟大的企业?
知识产业、信息产业、文化产业、金融产业和其他服务业等,这些行业既不消耗地球资源也不污染环境,只消耗人类的思维和智慧,但他们的产品同样能够创造价值和财富,他们满足的是人们的精神需求,是未来经济的主要构成部分。在美国,这五大软产业占到其GDP的79%,在中国也已经占到49%。当我们吃饭、穿衣、居住的基本生理需求基本满足后,精神需求才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因为人们对精神需求的追求,即便是在传统的硬财富制造业也开始包含了越来越多的软价值:奔驰汽车的总设计师说,我们卖的不是汽车,而是一件艺术品,只是碰巧它会跑;同样,特斯拉卖的也不仅仅是“跑得快”,而是环保和时尚;一件成本百元的品牌服装为何卖到上千元?因为人们购买的不仅仅是遮风蔽体的物理功能……当这些硬财富制造业都开始懂得用软价值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时,硬价值和软价值的“二八定律”就成为未来社会财富结构的必然趋势:不但整个社会的制造业硬财富将萎缩到20%,像手机、白酒、香烟等一切消费品的内部价值构成,也将是软价值占大头,硬件价值还会一步步萎缩。
中国上一次传统产业被新产业冲击是一百多年前了。重读一下那个时代的小说吧,重温一下那时候中国传统手工业者面对近现代制造业的冲击,日子变得多么艰难?!那时候,虽然中国很多懵懵懂懂的中小手工业者也把近现代制造业当成敌人,但是也有康有为这样的有识之士发表《物质救国论》,呼吁人们从农业思想转向物质财富思想,中国的民族工业最终崛起!
近现代制造业,不但几乎消灭了传统中小手工业,而且还把农村和农业变得面貌全非。如今美国只有600多万人从事农业,就能够满足四亿多美国人的吃饭问题,还可出口粮食给中国等国家。将来,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也会把制造业改造得面目全非,而那些由于产能过剩、供给老化等原因正在经受冲击的传统制造业,是应该积极利用新金融、新技术、新模式推动自身供给升级来拥抱软价值时代?还是应该忙着给新经济和软价值扣“大帽子”并等着被历史埋葬呢?
马云说得好,企业家不可以活在昨天,抱怨明天。我也想小小地建议一下我的同行:经济学家不是小说家,不能仅仅从社会现象和似是而非的直观感受出发,做出简单的呼吁甚至情绪化煽动,更不能用昨天的理论来分析和研究今天。落后几百年了,中国好不容易才赶上这一轮在新经济上同时起跑的机会,我们千万切不可因为虚拟经济这样的无聊争论和大帽子而葬送了我们的明天!相信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都能够用理性的力量面对未来,拥抱新供给、新经济,拥抱软价值时代!
(万博研究院新供给研究中心主任刘哲女士、实习生滕天逸先生对本文亦有贡献。)
- 本周热文推荐 -
关注功夫财经,回复「热文」,马上查看:
1.《时寒冰:雄安,超级转折点与炒房者的末日》
2.《琢磨先生:未来十年中国最风雨飘摇的三个行业》
3.《马光远:如果误读这次房地产调控,你的人生将发生剧烈改变》
文章版权归“功夫财经”所有
欢迎转载分享
商务合作,请回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