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语财经
前有PE,后有VC;拥抱天使,握手GP!每周不定期为你带来诚意满满的干货和项目介绍。来到这里一起学习私募、一起玩“转”私募!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华语财经

华为还追的上小米吗?

华语财经  · 公众号  ·  · 2018-01-31 12:28

正文

点↑ “财经投行” 关注,和专业的人学理财~

1969年出生的雷军,今年49岁了。

以国人传统的年龄观来看,这显然已经快到“知天命”的年纪了。到了这个年纪,很多人都会拼尽全力,来完成自己的毕生心愿。

对于雷军来说,解局君想应该没有什么比把小米送上资本市场更为重要的事情。

前段时间,小米被媒体曝出将在2018年内以2000亿美元的估值于香港上市,据说这个估值还得到了部分投行的认可。

如果这一传言属实,以国内目前的互联网上市企业市值来看的话,小米将超越市值716亿美元的京东,440亿美元的网易,902亿美元的百度,成为仅次于4800亿市值的腾讯和5224亿的阿里巴巴,从此迈入中国互联网TOP1梯队。

那么问题来了,在手机出货量上全球排名第六,中国排名第五的 小米市值都达2000亿美金了,那手机出货量全球第二,中国第一的华为呢?

1

不同的花,结不同的果

华为和小米是中国国产手机厂商中,最容易被我们拿来做对比的两家公司。无论是从市场规模,还是品牌知名度,这两个手机厂商在国内一直都不相上下。

但实际上,从目前它们的业务模式上来看,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两家公司。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华为;这几年,华为手机在手机硬件市场呼风唤雨,在国内市场上,华为依靠荣耀和METE系列手机稳定的市场和出货量,一直牢牢占据着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的头号龙椅;在国外市场上,欧洲、非洲也少有华为“军旗”没驻足的地方。

在手机出货量实打实的数据支撑下,解局君曾产生这样的一种认知——“华为这家手机厂商真牛啊”,不愧是“中国制造”的代言人。

但事实上,华为真的是一家手机厂商吗?

目前, 华为有三大业务体系,分别为消费者业务、企业业务以及运营商业务。 消费者业务即我们熟知的华为手机及其电子产品;企业业务主要是为企业提供企业解决方案等;而运营商业务则是华为的传统核心业务,主要是为电信运营商提供设备和网络服务。


如解局君前面所说,华为的看家本领其实并不是我们熟知的消费者业务,其真正的杀手锏是运营商业务。 在这一领域,之前具备话语权的是美国的爱立信,而这几年,华为一直在加大这一领域的业务布局,才实现了弯道超车。

今年上半年,爱立信完成营收1063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819亿元;华为实现销售收入2455亿元人民币超出爱立信三倍。在前辈爱立信面前,华为已经真正做到了这一领域的全球第一。

要注意的是,运营商业务的收入占据了华为总体营收的一半。


华为的企业业务虽然说不被我们所熟知,但其也早已走到了世界前列,目前华为的企业业务已经遍及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500强企业有149家选择了华为的企业服务。这也使华为成为了仅次于美国思科的第二大企业服务商。

这一业务目前的营收是华为业务体系中最少的,但因为其增长前景的广阔性一直备受任正非重视。

而我们熟知的手机业务,在华为总体业务规模中其实不过只占其1/3的业务规模。 尽管华为目前在手机市场已经位居全球第二,中国第一,但其实它的业务本质是面对企业和运营商的,是toB的。


小米则不同,它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是toC的。以现在的小米的整体业务来看,它也不能说是一家单纯的手机制造商。 如果要解局君说,如今的 小米更像是“电子产品界的百货商超”

百货商超的特点是什么?

产品种类多、齐、全。

显然,这些都是符合我们对小米的认知的。从雷军从金山离开后创立小米起,小米的定位就是互联网手机。但雷军说的互联网手机不单单是在互联网上卖手机这么简单,而是它整个商业模式的互联网化。

无论是华为,还是OPPO、VIVO、魅族、锤子,这些国产手机厂商都是靠硬件来赚钱,小米则不同,它是靠软件服务及整体的生态模式来赚钱的。


而关于小米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当时雷军有过一个解释:“硬件+软件+服务”。在这其中硬件其实是不赚钱的,小米这些年来一直讲究高性价比,其产品的配置相比于同价位的机型来说,配置相对来说还算可以的。


但是在高配置下它的售价却比较接地气,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成本的急速上升,所以说它的硬件其实并不赚钱,甚至算上人力、营销等方面,它还是亏钱的。

但它的核心又是在硬件,通过手机来获取粉丝和用户,之后在通过给用户提供服务来赚钱。这是它的运转模式。


到了今年,小米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又进化了,成为了“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服务”,之所以将软件改成了新零售,很大的原因是新零售门店下,给小米自身带来大量的流量和营收。


据雷军自己说, 小米零售店的坪效比是普通门店的34倍,仅次于苹果的专卖店。 另外,门店也带动了大量硬件的销售量,通过新零售门店将手机和智能硬件送达到用户手中之后,这个用户就成为了小米的互联网用户。

而硬件的用户量又是小米提供互联网服务的核心,如此看来,新零售门店几乎重新再度激发了小米的整个生态模式。

这种商业模式的本质就是将自己变成一个平台或者说是中央系统,而非是一家简单的手机制造商 ,这一手学的其实学的就是苹果,真正赚钱的点在软件而非硬件,不然你以为雷军凭什么被叫做是“雷布斯”。

2

生逢盛世,谁称雄?

其实,不管是华为的以大企业、大客户为主的发展方针,还是小米心心念念的互联网生态发展模式。虽然说两者的业务模式和发展路径截然不同,但是在国人的潜意识中,总喜欢将华为和小米分个高下。

那么在未来10年,究竟谁能引领时代风潮呢?



如果一定要分个胜负,就个人而言,解局君更看好小米。

很多人喜欢来手机出货量和市场占有率来对比华为和小米, 那我们就从出货量开始来分析。

2017年

华为、小米的全球手机出货量分别为1.53亿、9000万

国内市场的出货量分别为1.0255亿、5094万

海外出货量约为5045万、3906万


据数据推算

两者在海外出货量的市场占比分别为33.0%、43.4%

从出货总量来看,华为可以说是毫无压力的碾压了小米!

而在前年,也就是2016年

华为、小米的全球手机出货量分别为1.39亿、5800万

国内市场的出货量分别为7660万、4150万

海外出货量分别为6240万、1650万


推算下来

两者的海外出货量占比分别为44.9%、28.4%

在国际化业务的市场占比上,华为一年增长了11.9%,小米增长了15%;而在海外出货量同比增速上,两者的高下就立见了,分别为-19.2%、136.7%!

从国际化进程的角度的来看,小米无疑是领先于华为的。


华为的国外市场集中于欧洲与非洲,而这两个地区苹果和传音一直独占鳌头,华为在上述地区还处在一个“挑战者”的地位之中;反观小米今年成功在印度地区把三星挤下神坛,稳坐第一;在华为的地盘——俄罗斯甚至还抢下了11%的市场份额,位列俄罗斯第三大手机出货商。

在之前解局君说过,中国的人口红利因为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正逐步褪色,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趋向于饱和,智能手机换机潮也已经逐步冷却, 未来谁先在国际化市场中先行一步,谁就多一分胜率。

然后,我们再来看一下,两家企业在生态构建上的建树。


华为之所以能这么快的成长起来,除了自身产品过硬,管理风格强悍之外,自然也少不了上下游供应商们的支持。据统计,华为的全球供应商已经超过了2000家,顶级半导体公司26家。

其中既有鼎鼎大名的高通、富士康、墩豪、比亚迪、博通,也有众多默默无闻的中小型供应商。

但是这些公司和华为都是合作伙伴关系,在商业活动中,华为占据的不一定是主导地位。


小米不同,小米对自身整个生态系统的产业公司更多的是投资、控制关系。


据媒体数据显示,截止至2017年7月,小米一共投资了89家生态企业,其中16家年销售额过亿,有4家估值已经超过了10亿美元。

这些企业都烙上了小米系的标签,对小米的依赖程度也比较高,所以在话语权上,小米无疑是占主导地位的。而占主导地位的好处就是在执行上,效率很高很多。早几年,我们都习惯性的吐槽小米老是搞饥饿营销,但是这几年呢?这个大家心里都是有数的。

最后,就是解局君前面说的,小米的商业发展模式从未来的可期性来说是优于华为的。


前面说过,小米发展的核心就是将每一个小米手机客户发展成它的互联网用户;雷军之所以老是喊新零售、建生态;就是想把用户圈在他的产品圈里,试想一下,你用了小米手机,手机没电了要充电宝充,手机还可以控制旗下的智能音箱,电视,数据可以和小米电脑相连等等,总而言之你围绕手机产生的需求,他都能满足你。

就是所谓的互联网服务,通过满足你的一切需求来赚钱!

华为不同,它的发展重心在产品,通过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去科研,用产品去赢市场。这也是其在产品在国内外一直备受称赞的原因。

一个是以人为核心,一个是以产品为核心;这不能说谁好谁差,而是在解局看来,小米的商业发展模式更适合于未来的商业社会。毕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核心是人,而非产品!

当然,要肯定的是,华为是当前“中国制造”的代言词,它通过强大的科研实力,为国产品牌赚足了门面;而小米则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浪潮下,迎风而上,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走出了一条独特发展道路。

这两者都是值得我们肯定的,但是从创始人的年纪来看,60后雷军显然比40后任正非更有干劲和活力,毕竟“IT劳模”可不是浪得虚名,这无疑也是小米值得我们期待的地方。

股权投资知多少?



  


1
什么是股权投资?

具体的股权投资分为几下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成功率都大不相同:在种子期机构的成功率大概在5—10%。个人投资者的成功率就是千分之几了,天使阶段机构投资者有10—20%的成功率,VC的成功率大概是在20—30%的成功率,PE能做到50—70%。

2
股权投资收益如何?


(我们通过对比来展现)


3
如何选择好的股权投资?


(用赛车的原理来为大家做解释)

1. 选好趋势(选了好的赛车场)

换句话说,我们要做好宏观分析,我们需要关注的是面,而不是点。顺势而为是我们做投资必须要遵守的第一定律,正如360董事长周宏炜所说,世界上唯一不可抗拒的就是趋势,当手机移动端可以更便捷的聊天、购物、玩游戏的时候,电脑端被替代掉了;当便捷的支付宝、微信支付被广泛认知的时候,钱包被替代了.....这就是趋势。

所有成功实现巨额财富裂变的人,都是因为高瞻远瞩的眼光,提前布局于未来,抓住了未来发展的大趋势,站在了产业发展的风口,从而收获满满,比如2000年左右布局房产投资的、搞互联网的、做电商的,这些人都因为抓住了房产、互联网、电商高速发展的黄金15年红利,而大获成功。

2. 在顺势的基础上选好具体细分行业(选了好的跑道)

 行业每天都在变,要判断一个行业好不好,首先要分析这个行业的结构以及这个行业未来成长性怎么样。

不同的行业,会蕴含不同的发展需求空间,会有不同的最佳高速成长期。

高成长性的行业,才会产生容易诞生高速成长的独角兽,才会有更大的概率产生超高投资回报的机会。毕竟,投资回报的本质是要依靠标的企业的高速成长,良好的业绩表现。

3. 在有价值的行业里选择最具成长性的公司(选了好的赛车)

好的行业未必所有企业都有投资价值,我们应该寻找的是价值制高点、有一定的行业壁垒、处于快速成长期阶段的公司。在选好公司的时候,会有一些过往通用的参考标准:比方说,好的行业、好的战略定位、好的团队、好的企业基因文化、好的财务属性都是伟大企业的共同点。

4. 选择好的“操盘手”(选了好的赛车手)

从投资股权基金的投资人角度出发,所谓好的“操盘手”就是一个好的基金管理人,那么具备哪些要素就是一个好的基金管理人呢?

1) 很好的历史投资业绩:虽然历史的业绩仅仅代表历史,但是至少也能说明这个团队擅长的方向和投资的风格,以及在此相关领域积累的人脉。

2) 很好的管理水平:这个管理水平体现在“募投管退”的各个环节,尤其是管理水平和退出水平,这种能力直接影响到了所投企业的未来的变现能力。

3) 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一个好的基金管理人,其实是需要具备很多资源的,比如,在所投企业需要解决一些紧急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出手解决。

5. 看看和你一起玩耍的都有哪些“小伙伴”

如果一个公司有众多的顶级大佬参与投资,那基本上可以说风险就已经比较小了,因为业内某位资深的投资人曾经说过,一个大佬看走眼很正常,大多数顶级大佬都看走眼,概率还是非常低的。


4
有哪些好的投资方向?
  1. 物联网:人与人连接——互联网、软件、半导体、电子元件等

  2. 车联网:物与物连接——航空物流、汽车零部件、通信设备等

  3. 生命科学:延长人的寿命——环保、生物科技等

  4. 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最大的趋势。

  5. 共享出行:共享出行,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共享出行平台.

  6. 智能充电桩:未来的“印钞机”,巨大的市场。

  7. 无人驾驶:全球巨头争先恐后布局的划时代的大风口。

自动驾驶汽车可以说是二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技术,它是那种可能真正改变世界的稀有技术。为什么这么说?

1、您知道吗?每年在全球有超过120万人由于人为驾驶事故造成的死亡,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多少家庭的伤痛!
2、您知道吗?传统的有人驾驶,让多少人的双手、双脚、眼睛和大脑都被束缚了,时间上也被占据很大部分,尤其是在一、二线等大城市,一旦碰上高峰期或者堵车,别的事情都被耽误了,所以无人驾驶的刚性需求应运而生,这就是要为解放人类,当您的车行驶在高速上时,您可以正常的商务办公,可以和亲朋好友相谈甚欢,可以舒心得睡上一觉等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需求的升级,人们对于品质生活,便利,舒适,快捷的追求越来越突出!
3、您知道吗?目前我们正在经历全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