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说最适用普通人的投资策略,一定非「定投」莫属了。定投方法看起来简单,却一次性解决了“没有本金”、“不知道什么时候入场”、“该买多少”等各种理财问题,同时在大幅度降低波动风险,堪称个人理财的一大利器。
最近市场低迷,便宜货越来越多、机会越来越近。趁着休假一周,重新整理了一下各种定投方法的思路和适用场合。
内容摘要如下:
为什么要使用定投;
如何选择合适的定投策略;
对比定期定额、均线回归、价值平均和指数估值四种方法;
哪些基金适合定投。
为什么要使用定投而不是单次投入
我认为定投适合所有普通投资者。除了没有初始本金的投资者适合使用以外,已有本金的投资者一样可以采用定投的方式建仓。因为,对于绝大部分投资者而言,判断准确的买点和卖点是一件看起来美好,事实上却基本不可能的奢望。
实际上,由于从众效应和市场周期的影响,这类一次性建仓反而大概率发生在市场高位。联想一下
上一篇转载文章
中,市场走势与股民新开账户的对比也就不难理解了,越是危险的牛市后期,「稳赚不赔」的预期反而越是普遍,大众的开户热情反而越高。所以,一次性投入资金很容易成为市场波动的牺牲品,而波动又是金融市场,尤其是 A 股的常态。
相比于一次性投入,定投方式通过分散投入的方式,把建仓风险大比例降低。定投是从不确定性、波动性中获利的有效方法。越是波动大、不理性的市场,反而越适合使用定投策略。
引用一幅 @Lagom投资 制作的平均持仓成本图,原文可以在
雪球专刊中找到
。
蓝色线是市场的价格变化,而红色线是定投的平均买入成本,不难看出定投成本的波动要低得多。在图 1 中,即使是在熊市高位中开始定投,等到牛市重新到来时,也一样可以实现很好的收益。
如何选择定投策略
关于定投策略的选择,建议按照「
优选自动定投,次选手动操作
」的原则。意外中断是定投的大忌,而自动定投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意外中断带来的不利影响。
引用 @持有封基 讲过的一个段子:
(同事)问我对普通人有什么投资方法,我当时就推荐了定投中证500,我还说了场内成本便宜的优点,到了2015年,我自己定投的中证500实现了翻番,赎回了,顺便我问了一下大家,结果只有3个人坚持下来的了,而这3个人全部都是场外自动扣款定投的。
没坚持下来主要的原因还是在市场大跌时的恐惧,还有一小部分人的贪婪,到了定投日,看看一直在跌,想到明天再头是否会更加便宜,到了明天涨上去了不买,因为想昨天便宜不买,今天涨上去我去买不是傻子吗?继续跌更加不买,继续跌那后天是不是会更加便宜呢?就这样一来二去的场内定投就夭折了。
所以说,选择定投方法,应该把自动化、无脑化放在第一位,方法放在第二位。等到对于定投有了足够的经验,至少经历了一轮市场周期,再开始尝试稍微复杂的方法。
下面我会介绍四种定投方法,以及每种方法的适用场景,并在
文末附上横向对比表格
。
定期定额策略
均线回归策略
价值平均策略
指数估值策略
定期定额法
定期定额法是最基本的定投策略,适合每一个人。所谓定期定额,即每隔固定的时间投入固定的金额,比如每个月投入 1000 元、每周投入 500 元等等。绝大部分基金 App 都可以执行定期定额的投资计划,设定日期和金额,然后自动从账户扣款。
建议没有定投经验的朋友优先选择定期定额的方法
,这个阶段还是应该以简单和确定性为优先条件,定期定额的方法对于资金的要求是固定的,更容易预期。
相比之下,后面要讲的三种定期不定额策略,需要较高的计划性和资金弹性。如果规划不周,很容易给日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而且,如果前期没有定投经验,盲目选择稍微复杂的定期不定额方法,很容易在亏损时产生怀疑,在执行上打折扣、甚至放弃定投。
定期定额法是所有方法中是最容易坚持的。
定期不定额
等到积累了定投经验,确定可以承受更大的本金波动以后,就可以考虑使用一些进阶的定期不定额方法获得超额收益了。
定期不定额的思路很简单,市场存在波动,有跌有涨,是不是可以在市场下跌、便宜的时候多买一点,在市场高位上涨的时候少买一点呢?
那么应该如何确定什么时候算是高,什么时候算是低呢?目前主要有三种判断策略:
均线回归策略
:可以通过「蚂蚁财富」实现自动定投;
价值平均策略
:可以通过「蛋卷基金」实现自动定投;
指数估值策略
:手动定投,可以选择跟投一定程度上降低定投难度。
均线回归策略
均线回归策略的核心逻辑很简单,当前价格总是围绕着过去 N 天的平均价格波动,当价格低于均线的时候多买一点,当价格高于均线的时候少买一点,实现低买高卖。
采用这个策略的代表 App 是「蚂蚁财富」。现在阿里把蚂蚁财富也整合进了支付宝,定投更加方便了。支付宝主界面选项卡「财富」,实际上就是接入了蚂蚁财富。
开启基金定投时,选择「慧定投」就开启了自动均线回归策略,蚂蚁财富会根据过去的均线、振幅等信息,自动计算每个月应该投入的金额。慧定投的每期定投金额在设定金额的
60%~210%
之间。
选择均线的参考标准:
大盘基金建议选择 沪深300 + 250日均线;
中盘基金建议选择 中证500 + 250日均线;
如果不知道是大盘还是中盘,就选沪深300;
均线回归策略的适用性也很好,和定期定额相差不大。对现金流要求中等,每期投资额在预设值的 60~210% 之间,大部分投资者只要做好适度规划,还是应付得来的。
价值平均策略
这个方法由埃德尔在《价值平均策略》一书中首次提出。所谓价值平均,是指每期投入的资金要使得账户的净值按照固定的金额增长。估计比较绕,来举个例子说:
假设希望每个月净值增加 1000 元,第一个月投入 1000 元,如果:
第二个月,基金下跌 100 元,就应该定投 1100 元,使净值增长 1000 元,到达 2000 元;
第二个月,基金上涨 100 元,则定投 900 元,是增值增长到 2000 元;
比较极端的情况,第二个月,基金上涨了 1100 元,净值已经达到了 2100 元,则卖出 100 元,使得净值“增长”到 2000 元;
简单来说,价值平均就是越跌越多买,越涨越少买、甚至卖出的定投策略。相比于上面的两种方法要更加激进,相信大家也注意到了,如果已投资金比较多,在市场大幅下跌过程中,对于现金流的压力会非常大。假设每月投入 1000 元,已经累计投入了 50 万,期间市场下跌 10%,则下个月要投入 51000 元,达到了原计划的 51 倍!
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又提出了「有限价值平均」,即每期投入资金最多为计划的 5 倍,降低对现金流的压力。
目前采用这个策略的代表基金 App 是「蛋卷基金」,雪球旗下的基金平台。在蛋卷基金中,选择「智能定投」即可激活有限价值平均策略。
个人认为蚂蚁财富和蛋卷基金分别代表了两种人群的思维方式——大众思维和投资者思维。蚂蚁财富更多的考虑普通大众,而蛋卷基金则基于雪球投资社区的定位,目标群体是有一定投资经验的投资者,除了价值平均策略,还推出了二八轮动、增强一篮子等投资策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下。
从最终的实际收益表现来看,价值平均策略收益要略高于均线回归策略,代价则是定投金额波动更大,从 -∞ ~ 500%。
价值平均策略的前提要求就比较高,对于现金流的压力也比较大。即使使用有限价值平均策略,5 倍的预设值也不是谁都可以随随便便拿出来的。价值平均策略主要适用于两种情况:
指数估值定投
不论是均线回归还是价值平均策略,都是以相对价格为参考,只能判断过去是涨了还是跌了,但是却不容易判断市场当前的绝对高低。相比之下,指数估值定投以「估值」为基础,最符合投资的内在逻辑。指数估值投资本质上就是指数版的价值投资。
指数估值策略的操作逻辑如下
低位定投
:寻找那些低估的指数基金定投,越低估投入越多。
正常持有
:当指数恢复正常估值后,停止投入,继续持有当前份额。
高位止盈
:等到牛市到来、指数高估时,再分批卖出止盈。
相比于其他三种定投方法,目前指数估值定投只能手动进行操作,需要一定的分析和计算,也比较考验投资者的执行力。建议积累 3~5 年的投资经验以后,再考虑指数估值法。
不过,偷懒的方法也是有的,就是找大V跟投。跟投可以简化思考和计算的部分,但是,对于执行力的考验甚至更高,如果没有彻底搞明白跟投策略的逻辑,很容易在市场低迷时期产生怀疑,导致定投中止。关于这个问题,可以参考我的这篇文章
基金跟投靠谱吗?除了大 V 本身,我们还应该考虑这三个因素
。
指数估值的具体操作方法相对复杂,这里我就不展开了,在
《指数基金投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