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未名宏观研究
发布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的宏观研究报告和相关新闻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未名宏观研究

【未名宏观】许江风:中国油气需求与美国贸易展望

未名宏观研究  · 公众号  ·  · 2018-06-20 14:1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来源: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电子期刊《原富》2018年第6期总第38期

作者: 许江风(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综合规划资深工程师

内容提要

5月26日在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原富论坛主办的“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沙龙”第三十七次讨论会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综合规划资深工程师许江风做了题为“中国油气需求与美国贸易展望”的发言。许江风认为,中国未来进口能源应以天然气为主,减少石油进口,炼油是非常复杂的化学过程,污染很厉害。对于中美油气贸易展望,建议掌握购买的时机,50美元以内是签订LNG长期协议的战略机遇期。

许江风: 非常感谢苏剑教授给我这个机会,阐述我对中国油气需求和美国油气贸易展望个人的观点。

我想谈一下,作为一个能源工作者,今天雾霾笼罩,其实我们内心是有愧的,老是说中国富煤少油缺气,俄罗斯的已探明煤炭是中国已经探明煤炭储量的1.5倍,美国是中国的2倍多,因为煤炭太脏,人家都不烧。我们电力专家在这儿,中国五六千个火电厂,烧气的不多,大部分都是烧煤的,60多万个锅炉也在烧煤,农村大部分绝大部分都在烧散煤,雾霾笼罩是必然的。我小的时候,煤电厂没这么多,大部分都是散煤,空气就很好,我们作为一个能源工作者,洁净能源,绿色低碳能源一直发展不起来来,我们是有责任的。

关于能源,我还要简单说一下能源供应体系,固态能源体系,是以煤炭为主,中国高速发展了几十年就是靠煤炭,但是物极必反,结果就是乌烟瘴气,水土恶化。液态能源体系是油,气态我们这方面也不足,一会儿我再详细谈一下,第四个是电子态,就是电网。

关于能源需求体系,动力燃料需求体系,现在是油为主,慢慢要转到氢,转到电,电动车会越来越发展,LNG,CNG也可以应用于汽车。热力及蒸汽需求,这个在中国,特别是采暖,峰谷差太大,北京冷的一天烧一亿多方气,现在淡季就是一千多万方,峰谷差太大。第三个是城市燃气需求体系,做饭这些,现在慢慢成为主导,第四个是电力需求体系,电气化是发展的方向。

苏教授刚才说了,未来的中国能源应该独立,图1是德国人探索的以可再生能源为主能源独立框架图,我们缺油少气,但风不缺,光不缺,地热也有,生物质也不少,北京垃圾围城,垃圾是可以发电的,日本有一千多个垃圾的热电厂,没有填埋的,我们应该用于发电,这个技术是没问题的。上个月我发了一篇文章,中国能源独立路在何方,系统阐述能源独立路在脚下。

结合中国的能源需求,我们准备到美国买啥?还是要搞明白我们最需要什么。中国的石油消费规模,我个人建议控制8亿吨石油,我昨天参加煤控会议,因为中国的生产钢铁太多了,中国的钢铁出口将近1亿吨,炼一亿吨要消耗中国的好水、好空气、污染中国,出口这一亿吨,挣这一点辛苦钱,真不值得。中国的油也存在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控制。现在中国的石油消耗6亿吨,现在就过剩,要出口成品油和化工产品。另外就是大城市与大江大河附近建的炼油厂太多,我完全同意徐匡迪院士的观点,燕山石化要离开北京,因为炼化厂要用很多好的水,好的空气,同时要排放大量污染,到现在没行动我觉得是不应该的。作为一个首都,大的炼厂在这儿是不合适的,包括上海石化、广州石化,青岛石化,都是在城市附近,都应该搬迁走,这就是战略布局问题。我个人理解,未来大型石油化工基地,应该到沿海荒岛上去,上亿吨都可以,那儿没什么人,你可以把成品油运过来,就没那么多污染,中国应该调整战略布局。另外现在中国陆上石油及制品运输大都是火车或汽车承担运输,这是需要消耗其他能源的(如电或成品油),可以多利用输油管道,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拥堵,另外就是往高端化工上转。中国的石油化工厂,可以到原油生产国,“一带一路”国家,因为中国现在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不需要那么多油的增量,那些“一带一路”国家刚刚发展,需要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炼厂,可以用他们的好水、好空气,生产成品油和化工产品,首先满足其需求,运回国一部分也可以。

天然气中国需要大发展,不光可以调整产业结构,中国的重化工,我个人建议在大城市,能烧得起气的就留着,不能烧气的就搬迁。大城市还是要下决心干这个事,靠天然气来调整产业结构。

调整能源结构,得有这个能力,气荒,我们应该买一些美国的天然气,土库曼斯坦在最冷的时候,他优先保护他自己,土库曼斯坦关键的时候气量不足,因为他没有那么多储蓄库,最冷的时候,就会减少供应中国的气,谁都是自私的,我们通过这个事要反思,天然气的购买要进行战略性安排,美国有四百多个储蓄库,他不太缺冬季调峰能力,冬季是由能力履行合同的,反正他的气很多,又很便宜,中国适当的买一点是可以的,靠土库曼斯坦是绝对不够的,越冷的时候,就卡我们的脖子,我们受冻。

另外就是天然气调整交通结构,城市以电为主,我非常赞赏深圳开的那个会,所有的公交车全部是电动车,出租车今年不电动车,直接不让上路,三万多辆物流车都是电动车,我觉得北京是首都,老是说政治中心,国际交往中心,才4500辆电动车,电动车是没有污染的,包括电池,也不在大城市里面造,大城市需要清洁空气,北京现在排在第六,作为一个首都真的不合适,北京也不缺钱,两三年,该换的都换了,物流车都换了,不论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燃烧了就会消耗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等,能少烧就少烧。

天然气调整电力结构,在城市里面,天然气发电启停比较灵活,比煤电干净一点,煤电有煤堆、煤渣、煤灰、粉尘,还是很脏的,适当的一些大城市配气电厂更好一些。

天然气,中国去年为什么气荒呢?我在几年前就提出来了要互联互通,南北串气,但没有干,所以发生气荒是必然的。我现在倾向于借鉴国家电网的优势,发起设立国家天然气管网公司,统一规划,统一调度,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管道资产评估入股,不破坏产权关系,基金有钱,找几个大基金融两三千亿入股,每个省发起设立一个省公司,一定要考虑当地的资本,如果在广东,当地公司有钱,铺了一些管道,可以入股,就地纳税,地方也有积极性。国家电网也可以混改,一定要考虑每个省的利益,让他资本入股,就地纳税。

我建议国家天然气管网公司尽快成立,另外管道规划理念也要变一下,一个气源,一个市场,成立一个公司,成立管网公司后,可以几纵几横,中国特别需要,俄气东线规划,从黑河,到北京,到上海,其实上海已经满足了,没必要到上海,我提的建议,到北京,中部的郑州、石家庄、济南、南京、长沙、武汉,一直到三亚,我们海上的气还是很多的,南北一个管道大动脉,这样更好一些,转变思路,以市场需求重新进行管道的规划。

LNG接收站布局,实际上这个是有问题的,深圳,那么点海岸线,四个接收站,按说这是不合适的,那个地方倒是需求还可以,一个大站,两三千万吨就够了,四个站要浪费深水航道,浪费港口,因为管道要占土地资源,按说国家能源局,应该站在更高的层面进行战略规划布局更科学。另外其他省弄的规模很小,港口资源这么宝贵,不规模就不经济,规模就经济,上千万吨可以降低成本,LNG接收站需要有一个过程,规模上去了,成本降下来,有的干个几十万吨,都不是很经济。

另外就是燃气电厂,我个人建议,直辖市,计划单列市,GDP超过五千亿的,市中心的煤电厂陆续换成气电厂,采暖的时候,冬季以热定电,中国的电是过剩的,可以多布一些调峰电厂,挪威根本不考虑发电小时,就是考虑城市电力安全,不弃风,不弃光,也不弃水电,你保证安全,我保证你盈利,8%的收益率。中国的大城市,可以先上一个调峰气电厂,不再浪费可再生能源。

天然气价格,全面放开,以量定价,最基本的商业原则,到市场上买白菜,买一棵和买一百万棵价格就是不一样,买一棵应该是贵的,一般人是能承受得了的,民用气应该涨价,实在贫困的居民可以直接给他补贴钱。

地下储气库有破解淡季荒气和冬季气荒战略价值,历史有粮荒,就有粮食的战略储备,发生了气荒,也应该有天然气的战略储备,垫底气最好中央直接出钱。

我个人的建议,中国未来进口能源,以天然气为主,减少石油进口,因为炼油是非常复杂的化学过程,炼厂的污染很厉害的,油还是很脏,天然气就是一个碳四个氢,更干净。

最后我简单谈一下中美油气贸易展望,因为我们知道中国需求是啥了,就知道该买美国何种能源了。我个人的建议,中国绝不应该再进口煤炭,太脏了。油适当的进口一点,能少进就少进。集中买他的LNG,因为美国三亿多人,铺了50万公里的长输管道,他的管道全国是互联互通的,在东海岸,可以就近建LNG液化工厂,但是要掌握购买的时机,50美元以内是签订LNG长协的战略机遇期,也是购买资产的战略机遇期,我不停的呼吁那时候应该行动,没行动,三桶油都没有进行战略行动,这是有问题的,为什么便宜了不买,贵了买呢,老是重大决策失误,最好选拔战略决策能力较强的企业领导人在一把手位置上。中国已卖给美国很多东西挣了人家的钱,我们也应多买点人家美国的东西如LNG,让美国多挣点中国的钱也是应该的。

我就讲这么多,非常感谢大家聆听!

(资料来源:本文是作者在5月26日“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沙龙”发言的整理稿,已经作者审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