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圆圆猫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圆圆猫

这是纪念高考恢复四十周年的作文,一文写尽中国五千年人才选拔史!

圆圆猫  · 简书  ·  · 2018-01-10 21:0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我坐在2017年成都高考的考场上,看着作文题目《我看高考》,听着满场笔与纸的摩擦声,手心有些冒汗。面对高考,我感觉自己心里有太多的话想说,但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很多人的身影在我脑海浮现,很多人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我是一个文科生,喜欢历史,那就从历史先说起吧。


我们高中生都知道高考是一个人才选拔机制,它以高考分数决定我们能去哪个大学进行深造,能进那种环境去初步接触社会和建立人脉。同学们在一起玩儿和聊天的时候,有些同学会吐槽高考制度,说这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压抑人性,扭曲学习目的,一考定终生的制度很垃圾。这个时候的我,往往会点上一支烟,深吸一口,把自己的思绪拉回到中国古代,远离一些高考前的聒噪。


我想我们还是幸运的,可以有机会通过高考进入大学。进入大学后,还有机会考研究生、考公务员等,总之有机会能够成为社会栋梁之才以报效国家。但是如果我们生活在先秦时代,出生在平民和奴隶家庭,那就很苦逼,因为整个社会就没有一个官方设定的人才选拔制度。如果说完全没有那也不对,中国先秦时期实行 世卿世袭制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说的直白一点,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王侯将相的后代永远是王侯将相,劳动人民的子女永远是劳动人民,所以陈胜吴广才会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最后的吼声。总之,如果我们出生在先秦时期的平民和奴隶家庭,要想跻身上层以自己的能力报效国家,那得靠运气和自己摸路子。虽然那个时候的国君仿佛很好相见,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出自鬼谷门下当张仪苏秦。我也羡慕商鞅能与秦孝公“语数日不厌”,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景监进行推荐。如果运气再差点生在商鞅变法后的秦国,我等高中文科生更是没有出头之日。秦国倒是率先打破了世卿世袭制,但他的上升通道只留有一个 军功制 ,重军功和农耕。我等高中文科生一则手无缚鸡之力,二则五谷不分四体不勤,如何能通过耕战出人头地。孔夫子尚且如丧家之犬,我等想在先秦时期实现“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景象恐怕只能在梦里。


好不容易熬到了汉朝,国家开始搞 察举制 了,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发现并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如果确属人才就任命官职。有时地方的一些权威人士和民意代表也可以向朝廷推荐人才。不过这个察举制也是然并卵,这个制度催生演员,谁演得好谁的机会就更大。比如察举制很重视“孝廉”的考察,即孝心和廉洁,谁的孝心好,谁表现得廉洁,谁的官和权就更大。王莽就是一个好演员,王莽篡汉前,谦恭至孝,有很大的声誉和威望,后来却成为篡汉的历史罪人,正所谓“向使王莽身先死,一生真伪谁复知?”。历史的车轮又来到了魏晋时期的 九品中正制 ,这个制度我就不想多写了,留点时间好检查试卷。总之这个制度实行的三百年间,整个人才市场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个人觉得九品中正制连察举制都不如。如果我们生活那个年代,只要出生寒门,你三百年间轮回做几次人都入不了上品。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算是一道闪电划破了漆黑的夜空。寒门士子也有了春天,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包拯、海瑞、张居正、林则徐、蔡元培等人才都是通过科举制实现了自己的抱负。不过地球人都知道,科举制最后八股化了,而且不学自然科学。作为一个文科生,对天天学习之乎者也,而不能学习一下数理化进行一些调剂和平衡,我也表示会学吐的,更别说去考试。 相比之下,我们的高考内容很丰富,是中国任何时期的选拔考试都不能比的。或许我们的高考选拔制度还不够完善,但我知道它比中国任何时期的选拔制度都要公平。因为自从它 1977 年恢复后,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我大伯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我大伯当年响应国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到云南支边,那个时候正是特殊时期,大家都不读书了,读书的都是臭老九。孔老夫子变成了孔老二,老舍投了太平湖,傅雷夫妇也上了吊。大伯他们知识青年平时干完活儿后,要不是跑到河边去炸鱼,要不是去捉野味,有些调皮捣蛋还要去偷当地居民的家禽,那个时代是一个肚子里面很缺油水,嘴巴经常很淡而无味的年代。但是有一个姓贾的小伙子总喜欢在空余时间一个人静静的读书,读一切当时能够找到的书。大家都说他是书呆子,是想当臭老九的继承人,不想当劳动人民。大伯对我说,他曾经有一次私下问过姓贾的小伙子为什么业余时间总是在读书,他回答说是自己本身喜欢,然后又补充说了一句:“ 知识的火焰是不会熄灭的,知识总是有用的。 ”大伯说当时他心里咯噔了一下,仿佛有些沉重,不过很快他又继续炸鱼和捉野味去了。高考恢复后,这位姓贾的小伙子考上了大学,过后留校任教,之后还评上了教授职称,经常到国内外做学术报告,走遍了大半个地球。我大伯就是另一番景象,回城后顶替爷爷进了工厂,成为了伟大的工人阶级中的一员,然后接着就是下岗。下岗后什么都干,摆过摊卖过服装,天天与城管斗法,骑个摩托拉客,天天与交警斗法,总之过得不容易。好不容易熬到退休,可以领退休工资了,不过没高兴几天。因为同学聚会,他发现人家贾教授的退休工资甩了他几十条街。现在贾教授退休后被其他单位高薪礼聘,还发挥着余热。我大伯其实也发挥余热,退休后找到了一个物管保安的工作,看大门。大伯经常对我说,都为国家付出了青春,为啥差距就这么大呀。我不好意思说,差距就在于高考。 高考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但是只会垂青念念不忘初心的人。


不知不觉就快临近交卷了,我的心情反而更加激动了。我感恩生活在这个美好的时代,一方面是因为能够参加高考,高考是每个中国学生都应该值得拥有的经历,它是中国五千年来最科学最公平最有意思的选拔考试,无论此考最后胜败与否,我都为自己感到骄傲和自豪!另一方面我庆幸这个美好的时代属于我,它是那么的多元化和具有包容性,即使高考失败,也有着更好的道路可以供我选择。条条大路通罗马,关键在于自己有没有货。 世界那么大,我该我去看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