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安全问题已成为典型的网络安全威胁重灾区。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
《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显示,我国政府网站安全状况仍不容乐观。
2.1 我国境内被篡改网站数量
2020年,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中文简称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英文简称CNCERT)监测发现我国境内被篡改网站数量为243,709个,较2019年同期(315,302个)下降22.7%。
2020年,CNCERT共监测发现我国境内被篡改政府网站1030个,较2019年同期(787个)
增长30.9%。
2020年,CNCERT共监测发现我国境内被植入后门的网站数量为61,948个,较2019年同期(102,783个)下降39.7%。
2020年,CNCERT共监测发现我国境内被植入后门的政府网站数量为276个,较2019年同期(1,045个)下降73.6%。
面对严峻的网络威胁态势,
网站安全政策在不断完善,监管趋于严格:
2017年6月1日发布的
《网络安全法》
第21条规定:“国家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网络运营者应当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要求,履行安全保护义务,保障网络免受干扰、破坏或者未经授权的访问,防止网络数据泄露或者被窃取、篡改。”对于违反此法规的网络运营者,据《网络安全法》第五十九条规定,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或者导致危害网络安全等后果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2019年4月发布的
《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检查指标》
规定:政府网站如出现安全攻击(如页面被挂马、内容被篡改等)没有及时有效处置的情况,或站点无法访问的情况,都属于单项否决指标中的情形,出现即判定为不合格网站。
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的
《信息安全技术 政府网站系统安全指南》
征求意见稿从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管理中心、安全管理措施等方面对政府网站系统安全防护做出了具体要求,旨在促使政府网站系统提升网页防篡改及监测、恢复能力,提高抵抗拒绝服务攻击的能力及系统可用性,提高入侵防护能力,降低网站被恶意控制的风险。
网站安全监管趋严正是出于对网站遭篡改的严重后果的考量:网站被篡改在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和经营风险的同时,严重影响政府机关形象,妨碍政务正常工作,对正常的经济社会稳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政府企事业单位的Web应用网站安全现状不容乐观,其主因还是相关单位在防护和监控措施上不到位,给了非法破坏者可乘之机。政企单位受限于网络安全技术的限制,在网络“大门”Web应用网站的安全防护措施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往往认为部署了防火墙、WAF、IDS/IPS等安全边界设备后即可高枕无忧,却忽视了传统安全防护设备(防火墙系统、入侵检测系统等)由于设计目标的不同,主要针对网络层安全防护,在针对Web系统应用层攻击进行防护时往往力不从心。
国舜Web应用系统安全防御解决方案
采用“
主动监测+主动防御
”机制实时掌握网站健康状态,更有效减少对Web应用网站的运行影响,为客户提供更高效、更安全、更精准、更及时的Web应用系统安全防御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