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玩家张磊
大玩家,讲述年轻人的旅行、消费和投资的话题,内容由作者张磊100%原创。如果你对银行、用卡、旅行、投资知识感兴趣,不妨跟大玩家一起体验一下高品质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舰大官人  ·  深夜美食😋 -20250209021138 ·  5 小时前  
视觉志  ·  七言 | 会遇见吗?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玩家张磊

我们需不需要弄清楚所有的事情?

大玩家张磊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9-04-18 10:27

正文

大约四年前,我买了一辆新车。我记得那时有个叫「小马购车」的公司,说可以帮客户在多个 4S 店询价,自然地,我用了它的服务,被引导到通利福尼亚州的一家 4S 店。


到店里我也懒得试驾,直接开始砍价,反复了几次达成一致。那辆车总价 80 多万,我申请了 50 万贷款。贷款周期 4 年,利率 4.99%,到目前为止感觉还不错。交钱的时候,忽然注意到多了 1.5 万的服务费。我问销售小哥,这是啥?


他说这是 贷款对应的服务费 。我瞬间明白了:汽车金融公司在利率上补贴客户,但是草民凭什么拿到这么便宜的贷款呢?最终,这个补贴很大程度上是让 4S 店赚了。


我说这样吧,如果你非要收这笔钱,我可以给,但我保证会投诉到汽车金融公司,并且投诉到底。


小哥去和领导沟通,之后告诉我,可以少收一点,但我得保证不要投诉。 如果一分钱不让收,他们也不准备把车卖我了


我心里犯了嘀咕。为了省万把块钱,要不要再换个 4S 店砍一次价?投诉真的有用嘛,谁知道 4S 店和主机厂以及汽车金融公司有多少猫腻?后来觉得没必要折腾,交钱提车上保险,开始了每个月还贷款的旅程。


-


西安奔驰的事件,让 4S 店收取「金融服务费」的手法大白于天下。有人惊呼,怎么能平白无故收这么多钱呢?但也有人说,这很市场化,您要是不爱交,可以不在这里买车呀。


从亲历者的角度看,这笔「金融服务费」颇有套路的成分——费用没有在一开始让我知道,也没有在议价的过程中透露给我,等最后要交钱了才多了出来。如果更早知道有这笔钱,也许我会做些不同的选择。


买车和买菜不一样,买菜一周几次,不可能被次次都被套路;买车几年一次,非重复博弈的情况下,什么事儿都可能发生。


我关注的 @ 学经济家 总结说:


考学、应聘、结婚、婚纱照、买房、装修、买车这种事, 大多数人缺乏充足的经验去识别 。缺少历练。


那么,想要生活更美好,我们到底需不需要弄清楚所有的事情?


比如,在给自己房子装修之前,先变成一个装修专家?


比如,在和最爱的人结婚之前,试着先和别人结几次?


……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们很难在每个行业都成为专家。


-


Costco 是全美最大的零售生意之一,它把会员制用到了极致。从经营来看,作为一家超市,丫卖东西几乎不赚钱——每年的利润和收到的会员费差不多。但这个「不赚钱」的生意,芒格说自己「到死都不会卖」。


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提供订阅制/会员制的服务。做院线的 AMC 说,以后看电影都不用买票了,买我们一个月 20 块的会员就行,您想看什么看什么,想看几次看几次; 微软 说,以后不用买新版本 Office 了,订阅 Office 365 每个月交钱,随时用上我们最酷炫的新功能。


从「卖东西」到「卖会员」,一些机构实现了「角色转换」:不再担心卖不掉,而是专注于做好产品和服务;或者说, 从卖方角色变成买方角色 ,和客户站在一起。


-


三年前,我们开始孵化 铭保险 。我们觉得这时代的个人和家庭越来越需要保险,但保险这事儿比较复杂,我们应该帮助用户搞清楚这件事。到如今,全公司同事都是卓铭保险的用户,我们也帮许多企业、家庭定制了保险的方案。但凡用过,体验都不错。


两年前,我们开始做 高格 证券 。对大部分人来说持有着自己喜爱的公司然后一路收获很多快乐这就足够了,被各种信息裹挟然后频繁交易并不会让你多赚钱,被眼花缭乱的金融产品误导很可能还会亏钱。我们坚持从价值投资的角度做产品,因为这是唯一正确的方式。目前来看,效果还不错。周三晚上十点我还收到朋友的电话,说他实在太喜欢这个产品,要把账户金额增加到十万美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