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世相
每天最后一分钟,提供有物质基础的都市生活价值观。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阑夕  ·  转发微博 查看图片-20241114200952 ·  2 天前  
纯银V  ·  #有知有行:家庭财务分析全家桶# ... ·  3 天前  
纯银V  ·  #有知有行:家庭财务分析全家桶# ... ·  4 天前  
新洞察  ·  十万青年夜袭开封,被紧急叫停? ·  6 天前  
新洞察  ·  十万青年夜袭开封,被紧急叫停?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世相

要不然,还是把悲伤留给你自己吧

新世相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6-12-12 23:59

正文

这是 新世相 的第 272 篇文章



正在整理马上过去的2016年,在这个庞大工程期间发生了件小事。回想这一年受到触动的瞬间时,我首先想起的居然不是什么重大细节。


我想起8月底,我和陈粒、好妹妹乐队的经纪人奚韬见面聊天,他突然无意间说到,过几天陈升的《把悲伤留给自己》就发布25周年了。


你可能也有这样的感觉:有时候一句话、一个词,会突然牵出一串巨大的思考潮水,跟在后面的许多故事、记忆、感受、判断一股脑涌过来,来不及分辨,让人错愕。听到这句话的那一刻我就是这样的。


25年来,从这首歌开始,陈升已经变成“著名的浪子”。也因为这首歌,“悲伤”这个词就此跟“自己”产生了割不断的关系。尽管之前很多年里人们都能感觉悲伤,但《把悲伤留给自己》这首歌准确地戳破了一种潜藏多年的感受:除了悲伤这件事本身,原来还有更悲伤的事情——那感觉说不出口,没有人听,只能自己带着。


从25年前,也就是1991年的8月这首歌发行的时候开始,很多脱离了基本温饱、比较关注精神世界的人们开始陆续意识到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他们心里装着一些只有自己知道的秘密悲伤。


就像一个个怀里揣着巨款、不动声色走在人群里的盗贼一样,既慌张又骄傲。





从那时候起,有更多人哪怕在热热闹闹的场合也变得不太开心了。他们无比清醒地察觉到再多人也没法与自己共担某些情感。而且他们发现,当心里的悲伤无人诉说,这件事其实带来一些痛苦的快感。


不信你看,总有些人哪怕是出来唱KTV也带着一副欲言又止的疏离感。我们染上了一种病——既要藏起一些东西给自己,又要找个人多的地方,来让自己明确感受到自己藏着一些东西。


前几天,为了分辨人们对于“矫情”的态度,我采访了一些人。有一种行为被很多人提到并反感:看到有人在朋友圈叹息自己的痛苦,但假如留言或私下询问表达关心,往往得不到明确回复,或者被回复一句“没事儿”;但不久之后,发现他们又在朋友圈表现出了我的孤独无人诉说的哀怨。


这是很典型的“把悲伤留给自己”——并不是无人倾诉,而是不能跟别人倾诉。因为一旦倾诉,“把悲伤留给自己”这件事就失败了。




陈升这首歌,后面演绎出了很多故事,比如他和刘若英的恋爱。


但最被喜闻乐见的恐怕是这一条:陈升曾经提前一年预售了自己演唱会的门票,限情侣购买,情侣券分为男生券和女生券,一年后,两张券合在一起才能入场。结果第二年,陈升专设的情侣席位空了好多位子,面对着那一个个空位子,陈升脸上带着怪异的歉意,唱了最后一首歌——《把悲伤留给自己》。


如果陈升真做了这件事,结果应该真如上面所说,很多票会失效。这个年代确实有数不清的速效悲伤,其中最速效的一种就是“不再一起”的悲伤。


然而,这个故事是假的。从来没有发生过“预售情人票”这件事。


它被这么多人传播,到今天还常被用来举例证明人心易变,只能说明,人们对“把悲伤留给自己”这件事与其说痛恨,不如说沉迷。如果现实的故事不够戏剧化,人们需要制造一个很戏剧化的故事,一个“悲伤果然是留给了自己”的故事,让自己沉浸其中。




要仔细分辨一下,到底有多少东西是你无人可分享,有多少东西是你其实不愿意分享。


如果真的有一天,你碰到了一个人,可以把你藏在心里的所有秘密都倒给他们,你会怎么选择?你真的敢把这个保存了多年、甚至成为你一部分的“悲伤的肿瘤”割掉,让自己从此站在人群里不再有任何秘密吗?


也就是说,你是因为被迫才把悲伤留给自己的吗?


假如真的是“无人可分享”,这个问题其实不难解决。事实上,你会发现如果自己愿意打开心扉,找到一两个知己是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互联网这么发达的年代,一个人要想“阅尽人间仍然孤独”,其实不太容易。


比如,在前天的文章里,我分享了新世相读者们讲的自己的故事,《40个人意想不到的奇妙经历》,在评论区,一个女孩说她过几天想去广州白云山蹦极,问有没有人一起去。这几天里,我陆续收到了几十个人想和她一起去,另一群人因为时间不凑巧,还又组织了12月30日一起去蹦极的小组——你看,简简单单,几十个人就找人分享彼此的孤独去了。


如果有一个机会,让你从此乐乐呵呵,悲伤都一扫而空,你也不再有机会抱怨自己没有同类,你会要吗?




为什么在互联网出现不久、人们以为自己可以不那么孤独之后,出现了更多觉得自己孤独的人,还有人说“互联网让自己更孤独”?


我一直相信,这件事跟“孤独”的本质有关系。人们其实不太能接受自己向他人分享一切情绪,包括悲伤。人们事实上需要把一些悲伤只留给自己。


这是一种很细微的感觉,一个人无论拥有多少朋友、家人的陪伴,他最终都会有那么一刻安静下来,只有自己一个人。这时候,他心里如果没有一点只属于自己的东西,比如一段悲伤的记忆,他才会真的是孤独的。留给自己的悲伤是一种陪伴,而且它是最可靠的、随时可以找的陪伴。


当所有一切都可以分享,任何人都可以找到听众的时候,人们会发现自己失去了最终的陪伴。互联网让人更孤独,其实是以为互联网让人们什么都没有保留。什么秘密都没有保留的人,才真是孤独。




不如有些悲伤还是留给自己吧。要心甘情愿地相信一件事:有些悲伤不是不能分享,而是一旦被分享,悲伤的最大价值就会消失。


悲伤让很多人感觉到自己活着。《把我的悲伤留给自己》之所以这么风行,不是因为它提供了“有人懂我的悲伤”的知己感,而是因为它强化了每个人都需要一点的“我不被理解”的孤独感。听这首歌,看着MV大哭的人,编造和相信“情人们最终各奔东西”的人,都一遍遍地让自己相信:果然悲伤是只有自己才知道的。


“我不被理解”的孤独感,在很多时候都是良药,让一个人区分自己和别人,感觉到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它让每个人都拥有一种“我有一些别人所没有的东西”的特殊感受。


不要再试着到处去倾诉它们。因为通常的结果是,当你说出了你的悲伤,对方也完全体谅,你会发现自己的感受根本没有变好,相反可能还变差了。你发现问题并没有解决,然后恼火之余,回到家里,更坚信自己无人可分享。


因为有一些悲伤,根本就不是你希望摆脱、需要摆脱的东西。


我建议你开开心心地出去见人,跟朋友或者网上的陌生人聊些愉快的话题。在舞厅要跳舞,在聚餐的时候要大吃大喝,玩杀人游戏的时候专心地做狼。不要再随身带着一副“你们都不理解我有多难过”的样子。不要真相信全世界没人理解你。


记住一点,归根结底,是你并不想跟别人分享你的那个悲伤。


题图:Olympe Tits摄影作品



晚祷时刻:

可以讲一讲你失去过的一种悲伤。




扫描二维码,关注"新世相"


倡导有物质基础的精神生活

文章兼顾见识与审美

也许长,但必定值得耐心阅读

覆盖千万文艺生活家的自媒体组织"文艺连萌"发起者


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