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疯子与书
知名读物博主 我在假皮沙发的中央把梦做成,就像一具尸首躺进棺材想象来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疯子与书

“夜色让我们简单起来。寂静和时光在采集着什么。他们没有去看照亮自-20250410110443

疯子与书  · 微博  · 读书  · 2025-04-10 11:0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2025-04-10 11:04

“夜色让我们简单起来。寂静和时光在采集着什么。他们没有去看照亮自己的微光,不知道微光照亮了自己。有一种存在吸引着。他们并不与我们的生命同在。当我们是他人,当我们不再出场时,他们就会是我们的生命;当我们脱去衣衫想躺下时,一种空洞的梦幻、一种自我的回归在我们身上阻止了我们。”
#书蒲团#

龚古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帕斯卡 · 基尼亚尔的新作《乔治·德·拉图尔》是一部结合艺术史与美学思考的独特作品,通过深入剖析17世纪法国画家乔治·德·拉图尔的艺术生涯与创作理念,展现了其画作中宗教与世俗交织的复杂性和精神深度。中译本已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25年3月)。

该书通过拉图尔代表作的精美插图与文字解读形成互动。例如,基尼亚尔对《木匠圣约瑟》的分析可能强调画面中烛光如何将神圣劳动与平凡生活统一,而《牧人来拜》的构图则被阐释为对神圣降临的平民化表达。这种视觉与文本的对话,既适合艺术爱好者欣赏画作细节,也为普通读者提供了理解巴洛克美学的路径。

基尼亚尔在书中提出,拉图尔的复兴揭示了艺术评价标准的流动性——被时代遗忘的作品可能因后世价值观的变迁重获认可。这一观点呼应了安德烈亚斯·瓦格纳在《唤醒创新睡美人》中提出的“创新沉睡”理论,即某些超前理念需等待认知环境成熟才能被接受。这种跨领域的关联,赋予艺术史研究以当代意义。

基尼亚尔并未局限于对拉图尔生平或技法的传统叙述,而是将画作置于宗教改革与巴洛克艺术的历史语境中,强调其作品对冉森教派精神的诠释。拉图尔的画作以烛光为象征,通过明暗对比营造出静谧而神秘的气氛,基尼亚尔认为这种风格不仅是视觉表现,更是对信仰本质的探索——例如《油灯前的马格达丽娜》中,忏悔的主题通过光影的克制与人物姿态的虔诚得以升华。书中还指出,拉图尔将圣经人物描绘为朴素的农民,消解了宗教的神秘性,赋予其日常生活的真实感,这种“神圣的世俗化”成为基尼亚尔分析的核心。

基尼亚尔关注拉图尔艺术命运的戏剧性:生前受宫廷青睐,死后被遗忘数百年,直至20世纪重新被发现。他试图解释这种“被遮蔽的辉煌”背后的文化机制,例如凡尔赛宫廷风格兴起导致拉图尔的古典含蓄风格不再流行。此外,书中援引艺术评论,将拉图尔的画作形容为“寂静的苦难”,认为其作品中的光影不仅是技术手段,更是一种对沉默与内省的隐喻。

总体而言,《乔治·德·拉图尔》是一部兼具学术深度与美学启发的作品。它不仅是画家个体命运的记录,更通过艺术分析揭示了历史、信仰与人性之间的永恒张力。对于艺术史学者,该书提供了冉森教派与巴洛克艺术关系的新视角;对于普通读者,则是一场关于光与暗、遗忘与重生的精神漫游。正如书中所言:“凝视拉图尔的画作,便是一场对内心的探寻。”

官方微博 @守望者eye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