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人的一辈子都在成长。身边的故事最真实,之前约稿一名大三英语专业本科生,经她本人同意,分享于此。
任何一种学习,包括语言的学习,学得越深入,越需要有深度的内容,不能只有一口漂亮的语音
(但如果语音不过关,只是哑巴英语肯定不行)
。词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进行思维与交际的重要元素。
Words are
"
tools of thought
".It is through words that people grasp the thoughts of others and do their own thinking.(Johnson O'Connor)
词汇
(听力词汇、口语词汇、阅读词汇、写作词汇,根据年龄和基础科学安排,不拔苗助长)
的积累贯穿语言学习的始终,
只有
紧跟
认知发展
的词汇发展 才是可持续发展。
作为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奖学金赴美交换学习的她(雅思7.5),功底扎实,仍在继续积累词汇,不断地阅读,不断地思考,学无止境。先不管理论研究,且听听她的切身体会,小编不由想起了自己2008年在美国交换学习的经历,深有同感,书本以内,书本之外,处处皆学问。
出国留学之后,深深觉得自己的英语水平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第一感觉是自己的英语和纯正的美国本地口音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不论在语速、发音、语调等方面都存在差距。其次,虽然身为英语专业,还是发现存在语言交流障碍。记得第一次办电话卡和银行卡的时候,营业员说的很多地方都听不大懂,全程懵懵懂懂地完成。并且,在一开始听课的时候,也出现上课听不懂的情况。
我的心理老师是一位幽默风趣,很有上课技巧的老师。他会非常生动地用日常生活的例子来解释比较抽象的概念,但这个时候往往对于我来说就是最容易听不懂的时候。因为老师用到的词汇都非常贴近美国本地生活、文化,许多单词都是我之前没有接触过的,这就导致我无法理解老师所举的例子,对于我听课造成一定的障碍。
在交流期间我还发现
美国人的用词特别精准细致,相比之下我在国内学习所掌握的词汇太过于宽泛
。比如说在国内学习的词汇大部分都是像fish,bird这样的大类词汇,但我接触到的美国人他们说话都会给出一个很具体的单词sparrow,dove,seagull。同时,在写作方面也会要求词汇的精准度。像我在
写作课上写过一篇literary narrative,老师的要求就是越detail越好
,做到以你的语言重现当时的场景。这就需要你掌握准确精细的
形容词以及动词
来支撑你的文章。
另外,交换学习期间的
阅读量相对国内来说大很多
。每门课的书都特别厚重,是国内的两三倍,刚开学的时候我特别惊讶,觉得这么厚的书一学期肯定上不完。结果没想到到最后真的都上完了,而且我也全部看完了,所以可想而知阅读量之大。与国内教学方法相比,这里的所有教授在开学初,会发一份十分详细的syllabus,包括每节课的课前任务,课程内容,课后作业以及考试安排,评分标准等。并且所有教授对与自己撰写的教学大纲都会严格执行。这是我个人很喜欢的地方,可以让我在课程一开始就对整个课程的进度有很详细的了解。所以我每次上课前都会把老师的课堂内容先预习,一读就是20.30来页。然后像文学课的话,除了指定的阅读书籍,老师偶尔还会让我们看与课题相关的学术论文,这个相对与普通的文本就更加晦涩难懂,一篇20几页的A4论文,花一整晚上的时间看下来,也只能是一知半解。所以说,在国外留学对于同学们的阅读能力要求还是挺高的,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快速阅读并且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在交流学习期间,特别多的运用到
笔头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