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知识泥土六二三
学点东西,搞点生活,贼有意思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京报评论  ·  今年一号文件这些细节变化值得关注 | 新京报专栏 ·  15 小时前  
大白话时事  ·  乌克兰有稀土吗?特朗普被骗了吗? ·  2 天前  
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  ·  【双语】外交部例行记者会 / MFA ... ·  2 天前  
孙立平社会观察  ·  孙立平:特朗普究竟有没有一盘大棋?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知识泥土六二三

超灵敏红外光谱技术:MIP-PS技术如何实现痕量分子检测

知识泥土六二三  · 公众号  ·  · 2024-12-21 15:26

正文


大家好!今天来了解一种超灵敏红外光谱技术——《Ultrasensitive infrared spectroscopy via vibrational modulation of plasmonic scattering from a nanocavity》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它为化学分析和生物传感领域带来了新的突破。这项技术基于纳米腔的等离子体散射振动调制,能够实现对痕量小分子的高灵敏度检测。

* 本文只做阅读笔记分享 *

一、研究背景

中红外光谱在生物学、有机化学和材料科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的检测方法存在局限性。例如,基于碲镉汞探测器的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检测灵敏度受限,其聚焦光斑与化学键尺寸失配,且探测器量子效率较低。为提高检测效率,多种间接传感技术应运而生。像中红外光热(MIP)显微镜利用可见探针束研究红外吸收的热效应,实现了亚细胞尺度的化学成像,但仍受尺寸失配限制;原子力显微镜-红外(AFM-IR)光谱虽提高了灵敏度,却受限于成像深度;表面增强红外吸收(SEIRA)方法增强了红外场,但检测物种受限。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技术旨在克服这些局限,进一步提升红外光谱的检测灵敏度。

二、技术原理

利用了等离子体纳米腔,它由金纳米膜、金纳米颗粒和纳米间隙内的分析物分子组成。分子化学键振动时,键长改变,同时红外吸收产生光热膨胀,这两者共同调节纳米间隙间距,进而调制等离子体散射。例如,根据旋转-振动耦合定理,分子振动时键长会发生变化。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到,纳米球-膜(NSoF)腔在可见和近红外区域有两个特征等离子体亮模式,其散射光谱对纳米颗粒与纳米膜间距极为敏感。当分子在纳米间隙中振动时,就可以通过检测特定可见探针波长下NPoF腔散射强度变化来获取分子振动信息。

三、实验结果

1、样品制备与系统搭建

制备了4-巯基甲基苯甲腈(4-MBN)和4-硝基苯硫醇(4-NBT)分子的自组装单层(SAM)于AuNSoF腔内。通过暗场散射光谱对NSoF腔进行表征,确定其散射峰位置。

MIP-PS系统为泵浦-探测系统,泵浦中红外脉冲与探针脉冲同步,从相邻红外开启和关闭帧的差值提取MIP-PS信号。

2、光谱检测与分析

实验中,中红外脉冲激发4-MBN分子的腈伸缩模式振动(如2200cm⁻¹处),改变了NSoF结构的等离子体散射光子分布。通过暗场散射图像减法,可以量化散射强度调制,进而分析MIP-PS光谱。4-MBN和4-NBT的MIP-PS光谱分别在特定波数处出现峰值,且与FTIR光谱相关峰位一致。同时,MIP-PS信号与红外脉冲宽度呈正线性关系,不同纳米腔信号变化源于几何参数和表面质量差异。

3、时间分辨测量

时间分辨MIP-PS测量表明,MIP-PS信号衰减常数为65ns,与光热对比机制相符,进一步证明光热效应在MIP-PS信号中起主要作用。

四、模拟分析

1、散射强度变化模拟

通过有限元方法(FEM)模拟,研究了分子红外吸收引起纳米腔间距调制导致的散射强度变化。计算发现,NSoF结构在不同间隙间距下散射峰位置会发生蓝移,在638nm波长处,间隙间距微小变化时散射截面变化约0.6%(可实验检测)。

2、结构灵敏度比较

比较纳米棒-膜(NRoF)和NSoF结构灵敏度,优化后的NSoF腔在检测振动激发分子时表现出更高的灵敏度。其灵敏度与等离子体共振波长和间隙间距密切相关,这为优化纳米腔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

3、间隙间距调制机制探讨

考虑了间隙间距调制的两种机制,一是化学键直接红外激发导致分子变形,如4-MBN分子在-CN伸缩模式下,腈键长增加;二是光热效应引起单层分子热膨胀。计算表明,在当前实验条件下,红外脉冲能量不足以使所有单层分子振动激发,而分子热膨胀与MIP-PS信号对比度计算结果相符,热扩散时间也与实验结果匹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