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神经介入在线
汇聚国内外神经介入领域的老中青三代精英力量,进行丰富的学术交流,共商中国介入神经放射发展未来,启动新形势下与互联网合作的新模式,分享中国神经介入临床研究的成果及将来的研究方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园  ·  「万年主治」是大多数医生的归宿吗?75 ... ·  21 小时前  
蒲公英Ouryao  ·  【湖北】14名药品注册审评专家履新! ·  2 天前  
医学影像沙龙  ·  恍然大悟的异位胰腺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神经介入在线

自发性颈内动脉夹层致进展性卒中一例

神经介入在线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8-08 20:00

正文

作者:樊宇 张天佑 姜长春

单位: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摘要】1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MRI示左侧颈内动脉供血区散在梗死灶,左侧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发病后2天13小时行脑血管造影提示左侧颈内动脉C1-C2段夹层。经支架成形术后,患者症状短时间内迅速改善,术后2周时症状基本恢复正常。


【关键词】进展性卒中;颈动脉夹层;支架成形;侧支循环


病例介绍

患者男,51岁。因言语不利,右侧肢体无力2天12.5小时入院。患者以右侧肢体轻瘫起病,半天后症状逐渐加重,出现运动性失语,右侧肢体完全瘫痪。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否认吸烟史、头颈部外伤史。入院检查:神志清楚,右侧病理征阳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3分(运动性失语2分,构音不清1分,右侧中枢性面舌瘫2分,右上肢肌力0级4分,右下肢肌力2级3分,右侧偏身痛觉减退1分)。发病10 h头颅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改变,发病后42 h头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散在梗死病灶,轴位T2相位影像显示左侧颈内动脉闭塞,左侧大脑中动脉可显影。入院后再次CT评价未发现大面积梗死病灶,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为8分(图1)。入院后1 h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结果提示左侧颈内动脉次全闭塞,C1-C2段夹层形成,颈外动脉通过眼动脉向颅内代偿,左侧后交通动脉开放,但后交通动脉纤细,代偿不足(图2),基于DSA的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ASITN/SIR)的侧支分级标准评分是2分。

图1 入院后行核磁和CT 检查 1A~1D 发病42 h 行磁共振DWI 检查,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散在梗死病灶 1E 发病42 h T2 相位影像显示左侧颈内动脉高信号 1F~1I 入院后即刻复查头颅CT 未发现大面积梗死

图2  入院后1h行DSA检查  2A 正位显示左颈内动脉闭塞 2B 侧位显示左颈内动脉C1-C2段夹层,眼动脉开放向颅内代偿供血 2C椎动脉造影侧位显示后交通动脉开放代偿左侧颈内动脉供血


诊疗经过

诊断:脑梗死,左侧颈内动脉夹层。


治疗经过:全身肝素化,8F导引导管置于左侧颈总动脉近分叉部位,显示左侧颈内动脉路径图,PT导丝小心通过病变部位,沿PT导丝送入直径6mm Spider保护伞,定位于C4下段释放保护伞,沿保护伞导丝送入3 mm×14 mm球囊,由C2下段向C1段分次球囊扩张,球扩后再次造影显示颅内血流明显改善。然后由C2下段到C1段分别放置8 mm×40 mm、9 mm×40 mm Protégé支架,支架释放后造影显示左侧颈内动脉前向血流通畅,血流分级根据改良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再灌注分级(mTICI)为3级,于发病后2天14.5小时实现血管再通(图3)。


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持续替罗非班5 ml/h泵入共12 h,同时开始双抗治疗。术后即刻患者语言较前好转,能表达完整语义,肢体活动同前。术后第2天,语言流利,右上肢肌力2-级,右下肢肌力2级,NIHSS评分9分;术后第3天NIHSS评分5分;术后14 d出院,NIHSS评分2分。3个月随访患者肢体活动及语言完全恢复正常,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为0分。

图3  支架成形术  3A 保护伞到位 3B 球囊扩张 3C球囊扩张后造影显示血流明显改善 3D 球扩后置入支架,Protégé支架 8 mm×40 mm释放  3E Protégé支架9 mm×40 mm释放 3F 支架成形术后造影显示左颈内动脉前向血流mTICI分级3级


讨论

自发性颈动脉夹层(spontaneous cervical artery dissection, sCAD)是指非创伤性血管损伤,动脉血流通过破损的血管内膜进入血管壁,使血管壁分层,造成管腔狭窄、闭塞或形成假性动脉瘤。颈动脉夹层引起的缺血性卒中占全部缺血性卒中的2%,占中青年缺血性卒中的8%~25%。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颈内动脉夹层(internal carotid artery dissection,ICAD)的年发病率为2.5~3/10万。近年来随着影像检查技术的不断进步,sCAD的早期诊断率大幅提高,sCAD越来越多地被临床重视。ICAD患者常有病灶侧头痛、颈部疼痛、Horner综合征,若夹层发生在动脉内膜和中膜之间,导致血管腔狭窄或(和)闭塞,表现脑缺血、视网膜缺血的症状。颅外段动脉夹层最常表现为缺血性卒中,其发生机制主要有:


  • (1)破损的内膜易形成血栓,导致远端动脉栓塞,在经颅多普勒栓子监测中可发现微栓子动脉-动脉的栓塞;


  • (2)夹层导致动脉管腔重度狭窄或闭塞,造成供血区低灌注性缺血。


颈部超声可以检测血流速度和频谱异常,也可以检出壁内血肿、双腔、活瓣等直接征象,在鉴别假腔内血栓和反转血流信号时,超声有独特优势。ICAD在磁共振上最显著的表现为壁间血肿形成的新月征,具有高度的特异性,通常在MRI T1相表现明显。新月征的敏感性为50%,若没有新月征不能完全除外夹层,此时需结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观察病变血管全貌可增加诊断敏感性。ICAD最常见的脑血管造影表现为颈动脉长节段受累,病变起始于窦段以远,终止于岩段突然恢复正常,颈总动脉和颈动脉窦常不受累。由于壁间血肿三维空间上的形态和内膜破口的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形态:波纹征,线样征、双腔征或仅见壁间局部造影剂滞留,夹层动脉瘤。内膜破口较大时,动态DSA影像可见内膜漂浮现象。


《2015中国颈部动脉夹层诊治指南》推荐的治疗包括4.5 h内静脉溶栓,急性期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有抗凝禁忌证的进行3~6个月抗血小板治疗,如sCAD出现重度狭窄、存在不稳定血栓或假性动脉瘤时,推荐抗凝治疗,通常维持3~6个月,随后改为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如在积极药物治疗基础上仍有缺血发作,可考虑血管内介入或手术治疗。血管内治疗可以恢复颈动脉血流,改善临床症状,手术并发症少,已成为药物治疗无效的首选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为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造影发现颈动脉夹层,同时使用支架成形,恢复血管真腔,同时支架覆盖血管破口,防止壁间血肿扩大及血栓脱落达到治疗作用。


本例患者急性起病,在规律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基础上症状仍持续进展,虽然发病时间超过急性期血管内治疗时间窗,积极进行脑血管评估仍是必要的。DSA发现左侧颈内动脉C1-C2段线样征及双腔征,表现符合ICAD,后交通动脉开放,但后交通动脉纤细,不能保证足够的灌注,所以考虑本例患者发病机制为夹层导致动脉管腔闭塞,导致供血区低灌注,故决定行支架置入术。术后患者恢复迅速,取得了良好预后。总之,急性缺血性卒中应遵循个体化治疗,时间不是决定性因素,临床、影像评估是关键,如存在大血管闭塞、小梗死灶、良好侧支循环,患者能从血管内治疗获益。


专家点评

该病例为典型的低动力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其主要病因为颈内动脉夹层导致前向血流减少,侧支代偿不良,引起颈内动脉供血区域血流量下降,影像学评估存在可挽救的脑组织。因此,恢复缺血脑组织供血及防止夹层急性闭塞、血栓形成或栓子脱落,急诊行血管内成形术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点评专家:高连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


推荐阅读

直挂云帆济沧海 卒中介入培训学院“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培训班”圆满结业

圆满结束|脑卒中急救关键技术全国巡讲

摩拳擦掌说技能,眼见为实真本事 中国卒中学会国际卒中介入培训学院取栓C组基地见习结业

天坛周记|右颈内动脉C7段狭窄支架置入术1例

慢性颈内动脉闭塞合并同侧大脑中动脉急性血栓形成介入开通治疗

分期介入治疗颈动脉狭窄伴进展性脑卒中一例

颈动脉狭窄治疗:CEA or CAS,如何选择?

应用招募|脑卒中急救流程改进利器——“天坛急救APP”

大血管闭塞&小卒中:我看清你了吗

欢迎广大医生积极投稿,分享经典病例。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