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
本文首发自微信公共帐号:
学习学习再学习(xiaolai-xuexi)
无需授权即可转载,
甚至无需保留以上版权声明;
转载时请务必注明作者。
以下是《共同成长社区》第 57 次分享,分享者是李富佳。
李富佳
大学主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目前在数字技术公司担任海外存储产品经理。爱好马拉松、铁人三项、冥想、旅行。目前每年至少 2 次自助旅行。
《共同成长社区》的分享,并不是 “私密” 的,我们不在乎分享内容是否流出去,事实上,我们会主动拿出绝大多数的内容分享至社区之外 —— 因为所有的分享,最终传播得越广越有价值。
若要进一步了解《共同成长社区》,请在后台点击 “收费社群” 的子按钮 “共同成长” ……
请注意:共同成长社区已停止接受直接加入,请参阅这篇文章。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分享的主题是《在共同成长群这一年里我都学到了什么》
我为什么付高额费用进“共同成长”群
我有个做年度规划的习惯,每年在财务维度方面我都会计划将年收入的百分之十左右投资在自己身上,之所以设定百分之十的原因一方面是这部分资金的开销不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品质;另一方面的原因是相对于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分析投资股票以及各种基金所带来的风险收益,从长远的来角度来看,还不如将这些时间和金钱投资在自己能力提升上更让我觉得踏实。
在做 2016 年年度规划的时候,我在寻找这一年要学点对自己成长有帮助的事。刚好在 2015 年底 12 月 30 日当天晚上,我看到笑来同学在《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公众号里面有一个叫《共同成长》的社群,再看了下入群规则,感觉这个群的主题和群规刚好符合我当时的需求,最后看到入群费已经是 7000 元,这费用让工薪阶层的我犹豫了,这群是进还是不进?经过了一个星期的考虑,我想清楚了一件事,只要在这个群里能够学到哪怕是一丁点对自己成长有帮助的思想,就值得投资(后来这也成为我在其它知识付费的参考原则),一咬牙一跺脚,在 1 月 6 日当天晚上就将群费给交了。入群后仅收到了笑来同学的两个字“欢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进群后我可以做些什么?
和我之前加入的运动群每天刷各种聊天信息不同,共同成长群很安静,大家都不聊天也不怎么说话,除了听分享还是听分享,这个过程中笑来同学也时常鼓励大家做分享。
若不是阶段性分享做支撑,这个群在当时的我看来就是一个死群。
眼看 3 个月快过去,除了听别人的分享,我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收获,整个人就慌了,在 3 月初的一天晚上我问自己交了这么些钱进群,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从群里并没有学到什么,未来一段时间还会是这样吗?一年后我会如何回答我刚进群问到我的那个问题?是再等等,看群主是否有新的动静,还是我要在群里做点什么?
我再次选择了观望。于是又半个月过去了,群依然在那里,没有人聊天也没有人说话,有的只是时不时的分享。
3 月下旬实在坐不住的我和群助理预约,说要做一次群分享,当时觉得不管自己有什么,哪怕是自己再平凡不过的经历也要和大家说说,至少这么做之后不会觉得来这里什么事也没有做,于是就有了第一次认真的思考自己哪些经历值得拿出来和大家分享的过程,这次梳理让我第一次意识到能够得拿出的有价值的分享内容实在是太少太少,同样的这也为我接下来调整思考及行动方向提供了“动力”的来源。
接下来在 3 月 20 日我做了第一次分享《我是如何打造我的成长系统的》,在这次分享的文字里我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
在 3 月 28 日这篇分享文字发送到《学习学习再学习》公众号当天,我收到了很多微信加好友的消息。这让我体会到,原来通过自己思考沉淀过的文字,经过互联网的方式来传达你的思想,是可以反向帮你寻找同频的人的好方法。
也让我再次感受到分享所带来的好处。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陆续的在群里做了两次分享,就在在 9 月 14 日更新我的《李富佳:我与我的打卡生活》文章之后,还为自己能够是少有的打卡持续过千天的人沾沾自喜的时候,一个月后在群里听到了《Scalers:坚持写作 1000 天,我的生活有什么改变?》分享后直接把我的那简单的千天报早打卡秒杀,这种感觉就像是我能够完成马拉松,然后站在一个已经完成大铁(IRONMAN:游泳 3.8 公里、自行车 180 公里、跑步 42.195 公里)人面前说自己有多么牛一样被各种打脸。
通过这件事让我认识到持续做一件事很重要,正确的持续做一件事更重要。
加了一些好友,我可以做些什么?
刚开始我会经常被一些加我的好友问到与分享内容相关的问题,同样的问题经常被问多次,这样做太耗精力,既然平时有组织活动的爱好,那么不妨建一个群,让大家有问题都抛到群里,统一问,这样会不会更好?
接下来我仿照笑来同学《共同成长》社群的规则,用了约一周的时间,制定好了群规和群方向,在 5 月 23 日这天一个叫“早安,一小时”的群就这样开始了,刚开始是想让大家通过 21 天的时间,大致了解我分享的内容以及实践过程,21 天马上结束的时候,有很多群友单独和我沟通希望这个群保留,当时想了想,既然要保留,那么群就要正规化,方向要明确,于是就有了进一步的想法。
从维护社群给我带来的启发
我在开始维护社群之前,我有建立过运动群,但那都是公司内部的群,不对外。而这次也是我第一次以群主的身份维护一个公司之外的社群。既然做为群主,那么就要以身作则,毕竟大家都看着呢,同时我也在思考维护群带给我的帮助和意义在哪里。
因为我在公司是小兵一枚,现在没有管理团队,能够管理的只有公司的产品和我自己,那么不妨从管理社群开始锻炼自己的管理能力,同时也想到了笑来同学在年初就推荐的两本书《原则》和《领导梯队》,这个社群刚好是我实践这两本书的好环境,通过这件事让我知道了环境可以是创造出来的,而不是等来的。
同样的通过前几次在共同成长群的分享,让我收获了分享带来的好处,我也相信在一个 150 人左右的社群里,大家能够通过分享创造“惊喜”,每天我安排一个群成员的分享算是共同成长群分享的加速版。
通过一段时间的群运行,我遇到了第一个问题:当群友未遵守群规,而群规明确写着违规者会被群主踢出群,那么当群规遇到挑战的时候,做为群主是遵守群规,狠下心将群友踢出群,还是得过且过?
这让我想到了《原则》这本书中作者的管理原则,遇到棘手选择时,可以参考的准则:
劣质选择 → 让痛苦成为进步的拦路虎;
优质选择 → 明白如何处理好痛苦获得进步。
于是我接下来所做的事就是将违规的人员踢出群,并且为了避免再次遇到这种让自己不舒服的事情,我调整了群规,即当群成员再次违规时,要么交罚金,要么自己退群,这也反向验证了这个群对于群成员的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和群成员一同渡过了 147 天(即 21 周),在这 147 天里,我从每日分享中看到了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人生,也收获了很多“惊喜”。
这些惊喜是:
我觉得自己算是起得比较早的了( 5:00起床),而通过长时间的打卡签到让我看到有很多人 4:00 甚至 3:30 起床,而且在 147 天里几乎天天如此,这打开了我新的视角,原来我们身边真的存在这么一些如此自律的人;
通过长时间认真的做早餐,做的好的甚至有出版社打算约他出书;
通过长时间运动,能够借助小区的环境长时间运动,并完成了大铁这种在我看来一个在职员工不可能完成的事;
通过长时间的绘画,能够让自己树立小小的影响力;
通过长时间做晨间日志,能够预判 2 年后的自己是什么样子。
以上这些都是基于长时间刻意践行后的收获。
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分享,我大致了解了大家早晨这一段时间都做什么,也带来了什么收获,那么接下来大家一起走的话,我想能够持续走下去的群成员,只要一直行动(持续早起,通过这段时间做对自己有帮助的事,并阶段性的将行动结果在群里做分享),群成员的价值就会有提升,那么群的价值也会有提升。
刚好在这期间我看到了《人类简史》这本书中有这么一段话:
社会学研究指出,借由八卦来维持的最大“自然”团体大约是 150 人。只要超过这个数字,大多数人就无法真正深入了解、八卦所有成员的生活情形。”
这让我想到了要控制进群人数最好在 150 人左右,鉴于大家一同走过 147 天,那么进群费用暂且定在了 147 元,那之后,群成员在 140-160 间浮动(这期间有进群的人,也有因违规或潜水被踢出群的人)。
接下来遇到的问题就是群成员的分享资料我们应该在什么地方汇总呈现,便于后续回顾,待到群成员再次做分享的时候,能够让群成员知道自己距离上一次分享之间都有哪些进步?当时想到的最好的办法是开一个公众号,每天将群成员的分享通过公众号发出来,这样每个群成员的分享能够让更多人看得到,同样也能够让更多的人见证我们所做的事。
这期间我也给自己定下了目标是每周更新两篇自己的文章,这样反向倒逼自己的行动,现在公众号开通了近 2 个月了,而这种定期的更新也让我的思路逐步的清晰,通过群成员的文字让我了解到他们的价值观,以及正在做的事,也惊喜的发现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他们的亮点,这有待挖掘。
现在这个群截止到今天已经走过 224 天了,群成员持续打卡也超过了 224 天,并在持续着,我也相信在不就的将来,大家都能够成为过去的自己眼中的“神”。
以上是我在共同成长群里这一年内的收获,最后用一段话做今天的总结:爱因分享而变得更多。
祝大家元旦快乐!
长按以上二维码关注“学习学习再学习”(xiaolai-xuexi),后台输入关键字有自动回复:
输入“理财”,一篇文章推送:《理财系列文章列表(第一部分 15 篇);
输入“女生”,三篇文章推送;
输入“社交”,一篇文章推送;
输入“利息”,一篇文章推送;
输入“时间”,获得《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三版)全文在线阅读链接……
输入“分享”,一篇文章推送:《如何做好一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