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西京研究院
内容低频,坚守原创。经济的本质是人的行为,人的行为的本质是人性。心灵自由才是真正的财务自由,而抵达心灵自由最可靠的路径是:以悲天悯人的目光,审视并理解自己和他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Excel之家ExcelHome  ·  一文教会你获取DeepSeek官方API,免 ... ·  4 天前  
Excel之家ExcelHome  ·  DeepSeek办公自动化:一秒生成工作表目录 ·  昨天  
Excel之家ExcelHome  ·  70岁老妈用DeepSeek变身‘AI达人’ ... ·  3 天前  
笔吧评测室  ·  消息称荣耀笔记本 AI 部分也会接入 ... ·  昨天  
笔吧评测室  ·  联想商用笔记本新系列悦 Plus16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西京研究院

刘央:寻找中国新经济形成的深层密码

西京研究院  · 公众号  ·  · 2020-12-27 21:31

正文


2020年12月21日,刘央受邀于“拥抱大湾区 走向新世界——2020香港上市公司发展高峰论坛暨第八届港股100强颁奖典礼”活动之“新港股”特别单元上发表主题演讲 ——《寻找中国新经济形成的深层密码》
以下为主题演讲全文

寻找中国新经济形成的深层密码
在港疫情肆虐的今天,看到在坐的这么多同学,同僚,同仁和同志,令我们这届的论坛倍感温暖!网上的亲朋好友,股东客户,一年没见了,非常想念你们!今天的我们都从前面的讲话中感受到了新经济强大的力量,那么到底新经济缘何迅猛地发生在我们身边,又将带来什么意想不到的未来和收益呢?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国家领导人对当今世界最浓缩的概括总结。中国经济正在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在传统经济日益走向衰落的同时,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发展模式的新经济正在日益壮大。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必须深刻洞察到这一趋势,才能真正找到满足未来5-10年的核心资产,这是定义新港股的核心逻辑。新港股,从狭义的概念上来说是以数字和信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行业板块,从广义的概念来说,则是一切代表未来新型生产力和商业模式,能够追随新兴技术浪潮及时升级迭代、进化变革的优秀上市公司。具体来说,这些新港股是符合“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六大“新”目标条件的新经济产业,是未来两年内市值达到入选港股通沪股通的标的,是能够持续盈利高速增长的企业,是持续实现正现金流的并保持负债率长期低于50%的企业龙头。

今天是2020年的冬至, 由我来宣布“新港股”在今天诞生了!

新经济—新港股—新趋势 ,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逻辑关系:新经济是新港股的估值基础,新港股将创造香港资本市场的新趋势、新景观。一切正在发生,疫情大大提高了中国经济的数字化程度,预计2020年中国的数字经济规模将超过50万亿元,占GDP比重将超过45%;预计今年港股市场IPO规模将超过500亿美元,其中新经济占比超过80%,仅次于纳斯达克。
2020年不愧为庚子年,在不断刷新我们认知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加速人类历史的进程。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疫情在给全世界带来灾难的同时,也极大的推动了以数字技术的普遍应用和对社会问题广泛关注为代表的新经济。有咨询机构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疫情的发生将数字技术的应用加快了6-8年,无论是企业、政府还是个人,都不得不适应越来越多的线上化的非接触世界和非接触的未来。疫情的发生也极大的提高了人们对健康、环境和社会问题的关注,深化了人们对高质量发展的认识。这些新的需求正在孕育着新的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疫情的爆发让人们不得不走出传统经济的舒适区,以更大的积极性去认识和拥抱新经济。
中国的新经济正以势不可挡的趋势,在与旧经济、传统经济既传承又冲突的复杂关系中破茧而出。一方面大工业时代的过剩产能、过高债务制约着经济的新动能,另一方面信息和数字化技术在创造着另一个新世界,分化的趋势正在加剧。马老师在外滩的一席讲话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本人浅见,背后是新旧经济的一次激烈碰撞和交锋,这直接导致资本市场上最大的新金融独角兽IPO中途夭折。数字时代爆炸式的舆论冲击力量,连互联网原生态成长起来的企业家也马失前蹄,这意味着在这个新旧世界激荡、碰撞和交接的历史时刻, 每个人都应该心生敬畏、如履薄冰 ,易经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这种类似的冲突和激荡随处可见,新旧力量交接之时往往都是如此。同时也是因为,与现实中快速发展的新经济相比,理论和认知层面显得相对滞后,还没有一套系统化的思想和认知体系来为新经济提供理论武器。于是大部分人只能用传统工业时代的思维来理解新经济,这难免会产生误会。那么如何来理解新经济?仅仅是所谓的以信息、互联网、数字技术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吗?恐怕不是这么简单。新经济已经从产业和技术层面,渗入到了社会和文化层面,对我们的影响可以说革命性的,需要一套更深刻的投资哲学洞见。这是一个基本的概念和底层逻辑,我们至少需要从时间、空间和文化三个维度进行认识:
从时间的维度 ,就是沿着漫长的工业化历史进程来远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深化期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退潮期叠加, 这是新经济产生的时代背景。 美国学者克拉克说,人类历史其实就发生过一件大事,那就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前后的人类文明是不同的文明。从这个意义来看我们的投资哲学,工业化浪潮、工业革命,或者常说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应该是做投资考虑的第一宏观因子,我们所有重仓的都应该符合当前所处的第四次工业浪潮的大趋势。中国的新经济就是在这个大的历史趋势里涌现的,她承载着当代人类工业文明最先进的科技成果,无论是信息和数字科技,还是新能源、智慧医疗,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最为迅速。恐怕没有一个历史学家想到,轰轰烈烈的第四次工业浪潮,虽然是在西方点燃,但是在东方大地上却呈现出最壮美的燎原之势。5G、高铁、智能制造、金融科技、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新的生物和医疗技术,在中国这个大市场首先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在历史的长河里,中国错过了前三次工业革命,但却及时抓住甚至在部分领域引领了第四次工业革命,主要原因是中国稳定的社会制度、统一的大市场、巨大的工程师红利、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以及无与伦比的制度和文化优势。这足以解释为什么本次工业革命没有在人口众多的印度点燃,为什么中国经济的崛起现在引起了欧美国家的焦虑不安,甚至想尽办法用国家力量围堵制裁华为等高科技公司。中国没有错过第四次中国工业革命,我们投资者当然也不应该错过!
从空间的维度 ,就是站在大中华地区广阔的大地之上俯瞰,这是一个拥有工业门类最齐全、产业链最完整、基础设施最完善和人口最多的地区,这是 新经济产生的空间基础 。与发达国家和其它新兴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的新经济之所以更加迅猛,是因为中国巨大无比的市场空间、具有多个增长点的经济一体化区域、世界最完备的工业门类体系和产业链体系、多元布局的城市群结构等。中国新经济崛起的空间基础,可以从三个层面、三种效应来理解。一是地理空间的积聚效应,中国幅员辽阔,各种新经济要素和资源在不同地区积聚,形成不同特色的新经济增长极,比如科技创新能力引领全球的大湾区,工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广泛积聚的长三角,传统工业加速数字化改造的京津冀等。二是市场空间的规模效应,中国十四亿人口,需求空间巨大,在新经济模式下,很容易通过互联网和数字渠道跨越地理空间形成规模效应,使得每一个有价值的小产品都可能有大市场。今年第四季度,中国的零售市场超过美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零售市场,全年零售消费规模有望达到6万亿美元,尤其是线上零售规模,已经大幅超过美国。规模效应有利于成本和风险的分担,也特别有利于创新和创业,有利于新技术、新模式的涌现。三是产业空间的网络效应。信息、网络和数字科技正在让产业形态从“链”变成“网”,上下游产业链的联系不再是简单的线性联系,而是复杂的网状结构,大型供应链平台和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出现,增加了产业空间的纵深,跨界合作、交叉融合也成为新经济的一个常态。这在传统经济时代是不可能实现的。
从文化的维度 ,也就是透过技术、产业和经济现象的表面,去寻找中国新经济崛起壮大背后的 国家文化密码 ,这是理解新经济的文化背景,也是我们以新经济为基础构建核心资产组合的最深层次的逻辑。如果单单从时间的维度,我们还是不足以解释,为什么错过前三次工业革命的中国,在今天能够抓住第四次工业化浪潮的机会?如果单单从空间的维度,我们也有想不明白的地方,为什么同样区域空间巨大、人口众多的印度、南美和非洲等国家,没有出现这么显著的新经济现象?答案可能要看不同国家和地区驱动第四次工业化浪潮的文化内核。“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国传统文化里,其实一直潜藏着强大的器物和技术意识。明朝的《天工开物》,被誉为“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在民族文化性格上,勤劳吃苦、秩序感、家文化、权威认同、改革创新意识、开放和宽容(不像宗教国家那样轻易排外)、紧迫感、工艺工匠思维、团结意识、反思精神、国家和民族意识等等,是传统儒家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巧妙融合,为中国新经济的涌现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当然,这种融合经历了三个甲子年的激烈碰撞和冲突,无数仁人志士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换回今天的成果。即使在今天,这种融合也在发生着新的冲突,中国与美国甚至整个西方国家,需要在全球经济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对我们投资者来说,为什么要坚定看好新经济,坚定选择新港股,就是因为这背后有着更加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基础。这种力量不是简单的科技和物质力量,而是充满韧性和可持续性的国家文化和精神力量。一个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企业文化,一个国家最核心的竞争力则是国家文化。这是我们定义和挖掘新港股的长期估值逻辑!
可见,我们对中国新经济深层次、多维度的理解,并不是简单的技术、产业和概念板块,而是有其历史的、地域的、文化的深厚基础。这些多方面的因素共同起作用,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酝酿发酵,形成今天之产业和经济景观,何其不易!而大疫情的发生,又进一步的检验了中国新经济的韧性和成色,同时又反过来加速了新经济发展的进程。对投资者来说,对香港资本市场来说,都是非常难得的机遇。逻辑很清晰——定义新港股的标准是新经济,而新经济代表着中国以及整个大中华区历史的、地域的和文化的伟大成就,她将承载起当今世界最有发展潜力、最优质的核心资产。
通过新经济定义新港股,通过新港股抓住新趋势。 孟子说: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 从交易和择时的层面,今天的投资者面对的是一个几乎全新的金融世界,更需要清醒的思考未来的发展趋势。今年一整年,全球金融市场都是一个波涛汹涌、风云诡谲,让人不断跌破眼镜的史诗般剧情。对美股来说,可以说是经历了一个很神奇又很荒诞的“牛市”:疫情仍然在肆虐,经济仍然在创新低,但股市却神奇般地反弹,甚至超过了疫情前的最高点,不断创历史新高。归根结底,是靠美联储的印钞机活生生的印出了一个牛市,这不得不让人叹为观止。然而随着美国大选尘埃落定,权力交接引发更大的不确定性,再加上越来越浓厚的通胀预期和举棋不定的货币政策,印钞机一旦跟不上市场上涨的节奏,很可能会在明年引发一场类似今年3月连续熔断一样的“恐怖故事”。这需要我们能够抓住趋势的拐点并及早部署对策。
然而同欧美各国央行无节制印钞的表现相比,中国央行在货币政策方面一直保持着稳健的节奏,可以说中国不仅是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大型经济体,还是一个一直保持货币政策定力的经济体。 “全世界都在印钞,只有中国在生产” 。在这种形势下,即使明年全球金融市场出现较大的波动,人民币资产也会相对免疫。相对应的,承载着中国新经济力量的香港资本市场也会保持相对稳定,尤其是我们用新经济定义的新港股板块,还很可能走出一个稳健的“牛市”。所以对于明年,全球尤其是美国股市可能会一再上演“恐怖故事”,大中华地区的股市,香港股市则会走出“风景这边独好”的行情。因为新经济、新港股,是金融市场的定海神针。注定香港正在成为全球资产配置和财富管理的第二中心。让我们不忘初心,携手并进,投注新经济,共创新港股的美好未来!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西泽投资管理,更多详情请关注www.atlantis-investment.com

免责申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