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佛山日报
生活大爆炸,信息太泛滥。佛山日报社全媒体以新传播、新价值、新主流为定位,以爱佛山媒体云平台为依托,打造新闻+、政务+、服务+等城市一站式移动门户,让您可以随时随地掌控佛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直播海南  ·  近期大量上市,多人吃进急诊室!紧急提醒→ ·  22 小时前  
直播海南  ·  海南省中小学校学生欺凌预警平台投入使用 ·  3 天前  
直播海南  ·  事关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补贴!最新提醒→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佛山日报

6大设计方案曝光!佛山拟建新地标,还有跨江步行桥,选址就在……

佛山日报  · 公众号  ·  · 2020-12-05 11:38

正文


@各位街坊:
佛山又将出现新地标啦!
暂命名为 “佛山市文化中心”
将包括音乐厅、展览馆、美术馆


佛山市文化中心 长啥样?
现有6个设计方案
来看看你喜欢哪一款?



佛山市文化中心选址于东平水道与潭洲水道交汇的登洲半岛,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音乐厅、展览馆、美术馆。


项目用地面积约13.04公顷, 方案设计总建筑面积约165500平方米, 其中:美术馆约35000平方米,音乐厅约30000平方米,展览馆约40000平方米,其它设施约60500平方米。


建筑总投资匡算约为26亿。结合东平河水轴线规划建设, 拟建一座跨江步行桥将佛山市文化中心与北岸佛山新港紧密相连, 完善滨水慢行观光体系,提供便利的观光体验。



项目选址示意图


建筑设计范围图



方案一:文化峰峦


西立面夜景图


总体规划图


日景远眺图


音乐厅水景图


美术馆大堂


设计单位:
丹麦世函盛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方案简介:
建筑与滨水景观成为服务市民的公共文化场所,市民在这里可以享受文化活动,体验自然并阅读这座美好的建筑。让文化建筑成为公园里的亭台,同时公园成为建筑伸向水面的延续。方案充分利用了场地得天独厚的景观优势,将公园、景观和临水步道通过一个抬升的绿化平台融汇贯通,让公园和水面拥有更好的联系。同时,抬高的平台也成为文化中心共享的服务平台和地下空间。

建筑应该根植于佛山,体现佛山的地域和人文,方案借鉴了佛山传统的技艺与建筑形式,用连绵起伏的屋顶塑造了一片写意的“文化山峦”。优雅的建筑造型与两条水道交相呼应,形成了佛山的“山水文彩画廊”。

通透的建筑立面,可以看到三种不同的室内质感,分别体现了佛山独特的文化特色。同时,生动统一的“山峦屋面”又将文化中心整合成一组代表佛山文化特色的标志性建筑。连续的屋面在建筑周围和建筑之间创造出一系列有遮蔽的室外空间,为公园与市民提供了遮荫纳凉的场所。


专家意见:

该方案采用连绵起伏的坡屋顶,塑造“文化山峦”的形象,造型简洁,具视觉冲击力。三个主体建筑形态统一,通过材质、颜色、尺度加以区分,使其各有特色。建筑与结构结合较好,总体布局安排恰当,交通组织流畅。内部空间灵活开放,公共性较强,空间品质佳。抬升的绿化平台设计较好地处理场地和河堤的高差问题,并创造平台下共享的服务平台和地下空间。结构方案合理,造价可控。



方案二:白鹭争飞


日景鸟瞰图


总平面图


展览馆及美术馆入口庭院


景观效果图


音乐厅入口大堂


设计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方案简介:
本案立足于岭南文化,以城市为舞台,建立人文与自然的对话,通过营造以历史为核心的城市与自然的共生关系,给出一个佛山特色的范本:佛山的文化中心,应是尊重历史、回应时代的文化地标,功能多元、开放共享的公共客厅,更是诗意自然、谦逊灵动的城市绿洲。

“芳草斜阳,水远烟波,登州白鹭相争飞。”佛山市文化中心,以灯笼沙生态岛屿的“白鹭夕照”作为出发点,灵感来源于鹭鸟起飞时展开的双翼,捕捉鹭鸟飞行状态中的运动结构,并抽象简化为造型的基本几何单元。以鹭鸟翻飞期间轻盈矫健的姿态,洁白如雪的身影,来彰显环境中的芳草绿,斜阳红,远水碧,微烟青。文化中心,犹如江边的飞鹭,与蓝天碧水浑然一体,形成佛山一道瑰丽的风景线。建筑体型以晶莹剔透的水晶体作为城市地标展示的一张名片。建筑形态展翅欲飞,又如同屹立在登洲半岛上扬起的风帆,寓意着佛山朝气蓬勃扬帆起航经济腾飞。

以清秀素雅的岭南滨水建筑风貌呼应佛山城市气质,打造富有文化意象和现代典雅艺术品味的南粤新地标。在历史人文环境中,在三江汇聚的登州半岛,重塑城市公共活动空间,还原景观生态环境,实现对诗意自然的追溯,营造一个以历史人文为核心的城市与自然交融共生之境。


专家意见:

该方案利用城市轴线组织布局,打开城市视线通廊,与周边环境关系协调。外立面采用双表皮结构,模拟白鹭羽毛,造型新颖独特。美术馆、展览馆结合,音乐厅独立布置,便于分时段使用。广场、建筑、景观形成立体化的有机结合,较好处理了场地高差问题。生态绿化从场地环境渗透进建筑,营造人与自然的共生环境。



方案三:云山烟渚


西侧立面效果图


总平面图


景观效果图


夜景鸟瞰图


美术馆室内图



设计单位:
荷兰NEXT architects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体

方案简介:
建筑沿着江面半岛逐渐展开,以音乐厅为中心,均衡分布,从北到南分别为美术馆、音乐厅、展览馆和办公。由主题展开灵动的设计理念:建筑形态轻盈,似山亦云,建筑空间纯净、自由、流动,宛若漫步云端山间,具有行云流水的意境,被赋予禅意的精神境界,使建筑与人文精神合而为一,成为体验精神文化的重要场所。

建筑底部敞开形成通廊式公共空间入口。双层平台如云翼一般,形成诸多室外灰空间,供市民休憩活动,通过平台拾级而上,远眺江景,主要空间贯穿“平台”,仿佛生长出来一般,这样的空间组合将是市民、游客聚集,激发交流和想象的重要城市公共空间,同时塑造和影响周边环境,以一种全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消解了建筑内外、建筑与城市之间的界限。


专家意见:
该方案以“云”和“山”为造型理念,以写意方式表现佛山地域文化特色,立意与佛山城市特点结合较好。整体采用非线性设计,造型特征明显,在内外空间设计中语汇统一、完整,空间自由流畅。建筑与景观有机结合,室外景观起伏有致,较好地将人流引进室外,提供较好的视觉场景。景观设计流畅美观,与周边环境协调性较好。


方案四:龙腾舞跃


西北向鸟瞰图


总平面图


东北向半鸟瞰图


开放广场入口透视图


展览馆室内图


设计单位:

日本株式会社佐藤综合计画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体


方案简介:

佛山,文化名城,传承悠久历史。三龙湾,高端创新区,引领无限未来。潭洲水道于此地分为两江,形成三角洲地貌。基地于此,水波抚岸、绿意袭人,在这里,我们将艺术新魅力向世界传播,打造佛山新城市名片。由场地独特文脉中,抽取4个概念,设计佛山市文化中心。


(1)三龙起舞,腾跃湾区

三轴而起,象征三条盘旋而上的龙形,屋顶、墙壁融为一体,流动形态伴随江风水流,场馆嵌入自然,强化基地特征。


(2)人文汇聚,和而不同

盘龙卷浪而起,化作三个文化舞台。无形的张力,把它们聚集于一体,它是一座文化融合的艺术品。


(3)内外兼修,表里如一

设置开放广场,引入水道景观,让空间一张一弛,流连忘返。流线形体令建筑内外空间一气呵成。内部展馆随动感空间扶摇直上,伴随光影变幻,上演视觉盛宴。


(4)尊重大地,回归自然

水道夹岸而过,水波迭起、涟漪荡漾,景观概念由此而生。植入海绵城市概念,与自然共生,有效利用水资源。胜感佛山水景交融之美。结合地缘优势,利用水源热泵系统,将河水作为空调系统的热源载体,积极响应节能减排趋势。屋面设置太阳能板,既有功能意义又呼应建筑形态。


专家意见:
该方案以三条盘旋而上的龙为设计意向,将建筑形态布局和三条城市轴线相结合。建筑造型动感、柔和,流线形体与基地周边、河流两岸的景观易于融合。建筑结构与功能结合性佳,室内公共空间流畅,灵活性强;环形坡道形成的公共空间特征性强。建筑间连接体及建筑下方创造多样的公共空间,使室外活动空间丰富有趣。


方案五:风帆白鹭


夜景鸟瞰图


总平面图


整体鸟瞰图


景观效果图


屋顶花园效果图


设计单位:
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方案简介:
建筑造型以佛山独特的“抬龙舟”民俗活动为灵感,采用“舟行海上,千帆竞渡”的立意,是对佛山自然和人文意象的最佳阐释。用现代的建筑材料和手法演绎着佛山传统民居反宇向阳,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建筑特点,建筑主体面向东平河湾又如扬帆破浪,激荡的浪花形成的水面波动在场地上形成特有的大地景观。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具有当地人文精神的文化场所,一种静观波光粼粼、聆听城市脉动、尽揽山水诗意的空间体验。

结合佛山“水如棋局,城景交融”的特质,梳理城市空间,整合城市流线,采用向心性布局,以“汇聚、渗透、引领”的概念,结合半岛景观环境,将音乐厅和展览馆、美术馆,通过大跨度架空绿坡和平台连通贯穿为一体,自然分为内外两条景观带,同时将滨江景观绿化带通过文化中心吸纳贯穿到场地,并进一步延续渗透到城市腹地,城市群体布局犹如一只驶向未来的船队,交响音乐厅领航两馆沿城市界面依次展开,呈“千帆竞渡”之态势,将悠久的历史文化脉络再次传承和扩展。


专家意见:

方案总体采用分散布局,化整为零,以古船龙骨状结构支撑屋顶,体现“舟行海上,千帆竞渡”造型意向,具有一定特色与标志性。大跨度架空绿坡和平台连通将音乐厅和展览馆、美术馆贯穿为一体。大面积覆土创造了较多绿化场地,有利于提升周边环境质量。



方案六:佛山之贝


西侧透视图


总平面图


中庭广场效果图


东侧街景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