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理想国imaginist
知名文化品牌。想象文化与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华商报  ·  张伟丽再度卫冕金腰带! ·  昨天  
华商报  ·  张伟丽再度卫冕金腰带!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理想国imaginist

禁歌 | 你绝对想不到这些歌被禁的理由

理想国imaginist  · 公众号  ·  · 2017-07-06 20:33

正文

《听说》第二季13期,马世芳聊到台湾曾经的禁歌。 也许你想不到,许多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曾因各种奇葩原因,在台湾被禁过。 禁书、禁歌,这话题我们都熟悉,看着或许别具意味。



听   说


这首歌不准唱!

谈谈曾经的禁歌


以下本文节选自 马世芳[ 听说 ] II - 第13说


识别二维码或点击 阅读原文 收看完整视频


一条日光达大道


李泰祥和齐豫师徒合唱的这首《一条日光大道》,据说是李泰祥老师,生前最喜欢跟大家合唱的曲子。


这首歌我们当然最记得的,是齐豫跟李老师合唱的版本,是1982年的时候发行的。


不过《一条日光大道》问世的时间更早。



它是1973年就已经录成过唱片的一首,算是李老师参与通俗音乐创作很早的作品。


这首歌是由三毛作词,由李泰祥谱曲。当年这首歌,被台湾地区“政府”给禁播了。


《祝福》专辑


今天我们的这一集《听说》,要来带大家回顾一下,那些曾经在台湾不准唱的歌。


这些歌现在听起来,实在都没什么,但是当年有各种各样不可思议的理由,让这些歌不能在电台播出,不能在电影出现,不能出版唱片,不能公开演唱。


但是这些禁止的命令,似乎没有能够阻止这些歌的流传,有时候反而助长了这些歌的流传。


为什么《一条日光大道》会被禁?据说《一条日光大道》这首歌被禁是关于这首歌唱到:啊 KAPPA KAPPA 上路吧。


KAPPA是什么?KAPPA是日语的河童,河童是这个日本神话里面的妖怪。他的脑袋顶上是有一个凹槽,里面要有水,他只能够老是躲在阴暗的、潮湿的地方。


河童


他要是头顶的这个水蒸干了,他就活不了了,所以他就赶快去跟这个河童喊话,说现在天晴了,不要再躲在那里了,出来跟我们一块玩吧,大概是这样的感觉。


但当年审查委员在审歌的时候,他们特别不喜欢歌词里面夹杂外语,他们认为这里面,有可能会有不好的意思,甚至是不是你有通敌的密码,藏在这个歌词里面?

所以有外语好像也不宜通过。



橄榄树


不过当年,齐豫跟李泰祥合作的歌,被禁的也不只这一首。


我们在《听说》第一季,介绍过《橄榄树》这首歌,当年也被禁了, 也是因为“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被认为有影射国民党战败逃到台湾来,这样的背景。



实在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热情的沙漠


台湾最早有流行唱片这件事情,大概是1930年代,那还是日本统治的时期。日本统治者当年,曾经有查禁过一些,市面上的流行歌曲唱片,但数量不算太多。


大概要一直到后来,他们开始推行所谓的“皇民化运动”,才更大规模地在二次大战期间,去查禁这个台湾人自己演唱的,填上了这个中文歌词的一些作品。


后来台湾光复,国民党政府到了台湾来,查禁的对象,就改成是日本时代这种军国主义的军歌,他们查禁了一批。


当时也有一些流行歌曲,是从上海传到台湾来,大概是三零、四零年代的上海时代曲。


当时,国民党政府,也查禁了不少这类歌,主要的原因,大概就是有伤风化吧,他们认为那种抒情的、柔软的歌曲,是都可以冠上所谓“靡靡之音”的大帽子。


流行歌曲,最早它(国民党政府)是采取出版事后审查的制度。所以很多作品发表之后,有可能会被查禁。


比方说在1960年代末期,有几首歌都被认为是靡靡之音,消极颓废,所以不准唱。


像是《苦酒满杯》、像是《今天不回家》、像是《负心的人》。



还有一些歌曲,是因为会引起不好的联想。比方说我们之前谈过欧阳菲菲那首《热情的沙漠》。


《热情的沙漠》专辑


它是一个翻唱日本的流行曲,居然也被禁唱了,为什么呢?


因为欧阳菲菲在歌的中间,有那样“啊”, 这样喊了两句。 结果被认为那个“啊”有性暗示,所以有伤风化。




向日葵


还有一位曾经很红的歌星叫包娜娜,唱过一首叫《向日葵》的歌,这歌也被查禁了,为什么?



因为大陆当时,为了要向毛主席表忠诚,有葵花像太阳这样的说法。


既然不能唱向日葵,后来那歌就改了一个名字,叫《金黄色的花蕊》,我没说是什么花,结果送审又通过了。


《向日葵》专辑



无缘


我们之前曾经介绍过的音乐前辈吴盛智,曾经写过一首特别好听的客家话歌曲,

叫作《无缘》,当年也被禁唱了。


《无缘》专辑


为什么《无缘》也不行?大概就是被认为,可能会产生颓丧消沉的联想。



好了歌


1970年代台湾的青年创作歌谣,发展得越来越热闹,其中有一位很有才华的民歌手,叫作吴楚楚,他后来是创办了飞碟唱片公司的大老板。


他在1977年的时候,发表了一首叫作《好了歌》的作品,这首歌当年居然也被查禁、禁唱了。


这实在是很冤枉,因为这首歌的作词人,叫作曹雪芹。



你没听错,《好了歌》的歌词,是出自《红楼梦》第一回。



话说这个甄士隐,遇见一位跛足道人,这跛足道人疯疯癫癫地念了一首《好了歌》,那么这甄士隐听完这《好了歌》,就看破红尘,跟这个疯道人一块离开。



大概这个就被认为是有消极灰色思想的嫌疑吧。




抉择

我曾经问过一些长辈,当年他们都有歌曲送审的经验。我就问说,到底为什么他们這么爱找写歌的年轻人麻烦?


说真的他们也不太明白,归纳起来就是,反正给你一点这样的权力,让你可以找别人麻烦,你就非得把这样一点点的权力,无限放大不可。


不然好像就不足以证明你很重要,所以有时候,会发生真的很荒唐的事情。


比方说1980年蔡琴出版的第一张专辑《出塞曲》,里面有一首歌,后来传唱很广,叫作《抉择》,那是梁弘志先生的词曲。


出塞曲


这本来故事说的,是一个姑娘下着雨打着伞,等她的男朋友来跟她会合。


那个年代没有手机,所以男朋友一直没出现,她等着等着,心里就默默觉得,这个男生大概不太靠得住,我想我不要再等他了,我想这就是我做出来的抉择吧。



朦胧的眼  朦胧的雨

脸上交横的是泪是雨

我在街头伫立

心中已经有了决定

却不知小雨是否能把你打醒

偶而飘来一阵雨

点点洒落了满地

也许雨一停

我就能再见到你

也许雨该一直下不停




这歌词不可能出问题,所以唱片公司,都已经把唱片压好了,然后一边去做送审的这个手续。


没想到送审歌词不通过,而且改了三次。 不知道为什么,当时的审查委员坚持,你不能够让这个歌里面的男女主角分手,一定要有结果。


所以原来歌里面,唱的是:朦胧的眼,朦胧的雨,脸上交横的是泪是雨。


就是她难过啊,雨水跟泪水混在一块。但是它被逼迫要改成,“眼前呈现着美好远景”,这完全不对,这完全不一样。



本来说的是:也许雨一停,我就能再见到你,也许雨该一直下不停。


但(审查人员认为)这样不可以,它被逼着一定要有结局,所以就改成:如果雨一停,我就能再见到你,那是我最好的抉择。 我现在想了都替梁弘志伤心啊。


朦胧的眼 朦胧的雨

眼前呈现着美好远景

我在街头伫立

心中已经有了决定

我想那小雨一定能把你打醒

偶而飘来一阵雨

点点洒落了满地

如果雨一停

我就能再见到你

那是我最好的抉择



美丽岛、少年中国


进入1970年代,电视机在台湾社会开始普及了。


那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也发现,这种新的传播形式,对于民心士气会有蛮大的影响,所以他们开始有意识地,要打压所谓的靡靡之音。


另外一方面,他们主动开始推广,所谓的净化歌曲。


什么叫净化歌曲,意识形态很正确,很积极光明向上的这些歌。


这些歌倒也不一定都不好听,只是跟大家比较喜欢听的流行歌曲,毕竟是有蛮大的落差。


另外一方面,他们持续在查禁歌曲,我查到的一笔资料是,1974年光是上半年,台湾“新闻局”就查禁了超过53万件的出版作品。我们之前在节目里也介绍过的。


像李双泽参与创作的两首歌,《美丽岛》和《少年中国》,也都被查禁了。



一首是因为被认为有所谓“台独”的倾向,另外一首被认为是有向往祖国的嫌疑。这不是很矛盾吗?




另外一位创作歌手罗大佑,他跟审查制度周旋也是很累的。 所以他干脆后来把这个事情写进了歌词里:“歌曲审查之,通不通过乎?审查通过者,翻版盗印也。”





泡菜的故事


不用说,这几句歌词也被查禁了。说到这个台湾的摇滚先驱,除了我们都很熟悉的罗大佑,或者像更早一些的刘文正,还有一个名字我认为不能不提,就是高凌风。


现在讲到高凌风,你会觉得他好像是个谐星,但是在七十年代台湾,他曾经是不折不扣的摇滚天王。



你说他的歌词有什么批判意识,有什么摇滚精神,那倒未必。他的歌词有很多是比较无厘头的,有点搞笑的。


但是纯粹就聆听的快感来说,高凌风真的是领先很多人,创造出非常厉害的声音,不过高凌风也有不少歌被查禁了。



比方说当年,他有一首很受欢迎的歌叫《泡菜的故事》。 泡菜是妨碍了风化吗?还是为谁宣传了吗?好像也没有,但这首歌真的被禁播了,实在是不懂。



姑娘的酒窝


但是说到高凌风,被禁的最有名的歌,叫作《姑娘的酒窝》。


这首歌是1978年发表的,不过这首歌当年,是被民众检举告发,被查禁的理由是,这首歌的合声好像是在唱胡搞瞎搞。



哎呀,这不得了了,我们当然是要万众一心啊,怎么可以有人胡搞瞎搞,你这个是有心人士包藏祸心,这样的歌不禁你要禁谁啊?所以这歌就被查禁了。



高凌风没办法,只好把唱片回收,又重新推出了没有胡搞瞎搞的版本的《姑娘的酒窝》。


说真的,《姑娘的酒窝》虽然不是一个多么正经的歌,但它真的不是在唱胡搞瞎搞,那个和声唱的是呜嘎恰嘎。


这个呜嘎恰嘎是怎么来的呢?这个呜嘎恰嘎是高凌风,他挪用了1974年。


四年前,一支在西方流行乐坛红极一时的歌,叫Hooked on a Feeling,叫《挡不住的感觉》。这个乐队叫Blue Swede,他们这首歌一开始唱的就是呜嘎恰嘎、 呜嘎恰嘎。


Blue Swede



不过你跟当时的这些官员去解释这些事情,你根本是说不通的。


对大部分的人来说,这个《姑娘的酒窝》,也不过就是胡搞瞎搞一场而已。 说真的,我觉得高凌风在那个年代,应该是前卫得有点寂寞的吧。



忙与盲


随着台湾的现代化跟都市化的脚步越走越快,流行歌曲当然也要反映这个社会的转变。


1985年,当时还是新锐制作人的李宗盛,替张艾嘉制作了《忙与盲》这张专辑,成为台湾流行音乐史毋庸置疑的经典。



《忙与盲》这首歌,讲的是新时代的职场女性的生活。


作词人袁琼琼也是一位小说家,当时也在写电视剧的剧本。


袁琼琼


袁琼琼是非常敏锐的,她观察到在八十年代,这白领女性工作者越来越多,她们要费更大的功夫,要付出更多的力气,才能够争取到跟男性一样的待遇跟职场地位。


常常也表示,她在感情生活这一面,必须要做出牺牲。袁琼琼的第一段歌词,写得就很精彩。


曾有一次晚餐和一张床

在什么时间 地点 和那个对象

我已经遗忘 我已经遗忘

生活是肥皂 香水 眼影 唇膏



该说不意外吗,这首歌又没通过,所以只好重新填一次第一段的歌词。


原本是:一次晚餐和一张床,变成了:一次晚餐和一个梦。哪个对象,变成了哪些幻想。



改过歌词之后,原本我们这一位情欲自主的白领女性,变成了一位有梦游症,还有健忘症的女子。



曾有一次晚餐和一个梦

在什么时间 地点 和那些幻想

我已经遗忘 我已经遗忘

生活是肥皂 香水 眼影 唇膏

许多的电话在响

许多的事要备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华商报  ·  张伟丽再度卫冕金腰带!
昨天
华商报  ·  张伟丽再度卫冕金腰带!
昨天
悦网美文日赏  ·  不想做大人,想牵你的手做个小女孩儿。
8 年前
新石扉客栈  ·  勾沉 | 父亲的三句唠叨
7 年前